誰不說俺學校好 – 記一次溫馨的校友聚會
(北京理工大學洛杉磯校友會的2009年會活動)
周末,北京理工大學洛杉磯校友會在聖塔安娜,校友吳曉林,王文迪夫婦公司的主會議室裏舉辦了我們校友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正式聚會。校友們來洛杉磯的自四麵八方,最遠的要開車兩個多小時,大家興致勃勃,歡聚一堂,度過了一個既溫馨又溫暖的周末。
我們校友會是去年才剛剛成立的,雖然人數還不是很多,但年代跨度之大,院係覆蓋之廣,令人吃驚。我們當中有55年,56年入學的老大哥老大姐,也有90年代以後入學的年輕人,更多的是77,78,79屆的中年人。以北工當年的十個院係計算,竟然每個院係都有畢業生在洛杉磯。
大家還驚喜地發現,在我們當中有不僅有同係的同學,而且還有同班同學,更令人讚歎的是我們當中竟然有幾對夫婦都是北工的畢業生,大家開玩笑地說:這都是當年沒好好學習的學生。二十幾年前的老同學曾經同在一個宿舍樓裏居住,同在一個教室裏學習,同在一個食堂吃飯,今天在美國相見,那真是格外的親切。有的同學相互地拉著手感慨地說:二十幾年前我們同在一個實驗室裏做實驗,同在一個水房裏洗臉,今天又在美國變成了鄰居,真是不可思議。
人常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我們說:“校友見校友,深情厚意永長久。”
大家有說也說不完的話,聊也聊不完的話題。每個人的自我介紹,更是段段感人,句句真心,說到動人之處,令人噓唏不已。每個人的發言可以說都是一部在國外的個人奮鬥史,都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教科書。馬奇毅,周慧敏夫婦首先描述了怎樣五十幾歲來美國,經過努力奮鬥變成了美國最早一代的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的故事;吳曉琳,王文迪夫婦講述了怎樣從一對博士辭職下海開公司,經過八年創業現已初具規模;於丹(真的是叫於丹!)感人地講述了靠自我奮鬥,從在快餐店幹活,一句英語都不懂的陪讀,怎樣經過近十年的艱苦奮鬥,變成了美國航天發射局程序編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洛衛平同學現在是一名中學的數學老師,講述了他不平凡的“平凡的美國故事”。還有好幾個年輕同學,都有自己做老板,自己開的公司。大家象是在自我回憶,也象是在相互傾訴,很多同學都表示:“聽聽別人的故事,對自己絕對是個激勵。”更有的同學說:“從前總以為別人都比自己幸運,哪想到每個人成功的後麵,都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奮鬥故事,我知道以後應該怎麽做了。”
聚會的飯菜由當地的一家華人餐館負責提供。老板也是大陸來的留學生。當他聽說是為了我們的校友聚會,竟然異常的興奮,感慨萬分,不僅每樣菜都加大了分量,還特意加送了“水煮魚”和“團圓丸子”,說是象征著海外赤子團聚在他鄉。幾位籌備組的同學更是早早地來到了會場,大家一齊動手,搬桌子,擺椅子,接音響,掛橫幅,取飯菜,很多同學還從家裏帶了自己做的小吃和水果。
會上我們還請來了橙縣歌舞隊來為我們表演了精彩的舞蹈和獨唱節目,吳曉林,鄒琦當年都是北工樂隊的主力,他倆的小提琴合奏功力仍是不減當年。秦大斌喜愛唱歌,也給大家唱了一曲。於丹現在是洛杉磯知青協會的副會長,組織大家玩遊戲相當的有經驗。她小小的一個遊戲,簡單容易,把大家逗得開心大笑。年紀最小的龔麗妹妹自告奮勇,要為校友會建立網站,方便大家的溝通和交流。
人的一生艱難坎坷很不容易,在家難,出門更難,生活在國外那是難上加難。我們成立校友會就是要帶給大家歡樂,帶給大家信心。創造校友之間相互認識,相互幫助的機會。
北理工的大旗終於在洛杉磯升起來了,我們相信北工精神也會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剛剛接到學校的祝賀信,校長會在近期來看望我們。請大洛杉磯及周邊地區的同學們與我們聯係。)
見笑了,湊熱鬧,哈哈。
下聯:少年,青年,中老年,年年不忘北工。
應屆,往屆,老三屆,屆屆勵誌南加。
然子好有才,佩服。
誰再給接一句,我們湊四句送給學校。
您說的太對了。
這麽一聊,咱就跟老街坊一樣了。
聽說紫竹院今年的芍藥開的特別地旺盛,豔麗,哈哈!
謝謝。
下聯:少年,青年,中老年,年年不忘北工。
請大家也來助興:
下聯:歌聲,掌聲,歡笑聲,聲聲縈繞心田。
我們以前讀大學時也和理工大學的男孩們跳舞 :)
北理工對麵是農科院嗎?農科院旁邊是軍藝,南麵是北外,北麵是人大,回答的對嗎?
花大姐真的是我們的“對門”,在中國是,在美國也是。
誰知道北理工的對門是什麽單位?
後生可畏,後來者居上(都娶兩回老婆了?)
咱延安來的紀律可嚴,這種事情做了也不能說呀。
好詩!
謝謝你的上聯:我給湊個下聯:
上聯:親情,友情,同學情,情情刻骨銘心。
下聯:少年,青年,中老年,年年不忘北工。
請大家也來助興:
道不完前緣北工。
二十年雪爪鴻泥,
喜相逢談笑風生。
會長城頭展風采,
學子海外見明燈。
俺哥哥也是北理工的.
都是帥哥美女啊!
算俺一個,俺小,是個80後,不過也不小啦,媳婦都娶兩回婁。
謝謝大哥大姐們,俺今晚上別睡啦,激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