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看完我沒有說"wow",但是隻要有機會絕對會多看幾遍的片子。
A.G.上映首周就打破N項記錄,受到一片褒揚,是名副其實的秋冬巨片。既然大部分都是一片褒揚之聲,我就把這少許說了也多餘的讚美之詞留到最後,來唱唱少許反調。當然不是反兩位頭牌和導演的調,而是反這個劇本、故事的調。
**美化 Glorification**
很多的討論都在說片子過多地美化了Frank Lucas (Denzel Washing飾)這個把用烈士的棺材走私上百公斤的毒品、騙取壓榨著窮人們血汗錢的大毒梟。影片中除了寥寥幾個鏡頭展示著遭受毒品折磨的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用淺顯的語言明目張膽地“暗示”觀眾說,這個Frank其實隻要行事得當,完全可以逃脫法律的製裁而樂得逍遙。加上最後Frank和Richie Roberts (Russell Crowe飾)看起來非常快樂的合作,影片的正義傾向性是非常模糊。
更令人“發指”的是,還要冠冕堂皇地冠上這個“American”的名字,影片儼然成了鼓勵大家不擇手段賺錢實現美國夢(注意:低調行事小心警察)的“勵誌片”。不過看電影的大家都是成年人,黑白好壞心裏自然有杆秤。電影嘛,看個熱鬧而已;總是要和什麽什麽意義扯上邊其實很沒有意思。再說了,《教父》《疤麵人》《賭場》如何教育大家不要做黑幫了嗎?所以,要用這一點來唱A.G.的反調牽強、不妥。
**重生 Reborn**
把片子本身放在一旁,先來談談這個片子一波三折的出生史,這選角的結果和最終片子的性狀密切相關。
**搶灘 Competition**
所謂“平行進行”,就是兩條線索表觀上幾乎完全沒有交集,離全片結束大約不到10分鍾左右才正式並軌(Richie對步出大門的Frank奸詐地一笑為標誌),讓人感覺似乎在看講述同一時期的兩部電影。整個劇情不斷地兩頭穿插交代,雖說導演盡可能地讓兩邊的故事有所聯係,但是事實上的距離讓眾多的轉接難免偶爾生硬,直接的後果是感覺上的支離破碎和繁複冗長–看到一半睡著或者不斷看表的同學肯定有此感覺。 把一個劇本如此處理,自然是考慮到兩位同等大牌,完全不能委屈了其中一位的緣故。然而兩位在影片中同等重要的影帝男主角根本沒有麵對麵飆戲的機會(最後那幾乎沒有對話的5分鍾顯然不過癮),非常令俺失望。另外,由於要照顧到時間分配,故事真正的主線 – Frank Lucas這頭 –在時間上感覺跳躍,血淋淋的發家過程交代相當粗線條(e.g. 他不是要向參加葬禮的人要錢麽?怎麽要的?買毒品的第一筆巨款哪裏來的?),大概便成了我開篇說到“過度美化”的抱怨的最初來源。當然,老Scott牛X之處這裏體現出來,他在這不多的時間裏穿插著用幾個特點鮮明的小故事來勾畫Frank的智慧、心計、殘忍甚至偶爾卻致命的脆弱的一麵。人物是刻畫出來了,故事的背景卻被弱化了。
**刻畫 Portrait**
話說回來,這兩位頭牌的表演實在是讓人心悅誠服,看著任何一位在屏幕上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享受。Washington的表演我這通篇零碎有提到,多說也說不出花來。Crowe這回演一個表裏如一的(生活作風除外)正義的好警察,雖然角色不如《3:10 to Yuma | 決鬥猶馬鎮》複雜,但是這後者裏故事的硬傷讓Crowe的任何表演嚐試都顯得突兀。在A.G.裏Crowe如魚得水,表情動作手到擒來,雖然有老紐約們說他是“帶著澳洲和紐約混合口音”的Richie,我是自然聽不出也不會去理那套。
角色演員裏我最看好演壞警察頭子的Josh Brolin和Frank的老媽媽Ruby Dee。前者腐敗至骨,後者智慧純樸,實在是兩位大紅花旁邊難得的綠葉。Cuba Gooding Jr.的一場戲也是相當的誇張。相對的,Lucas的弟弟和老婆兩位卻一個是小悶罐(小有名氣的Chiwetel Ejiofor)、一個是大擺設,表演成功指數在這二位出場時便猛降(以後者居首),遺憾啊遺憾。
Washington/Crowe的台詞都相當出彩,相信以後的回顧都會在其中找出相當多的經典。我最喜歡這一句話,有性格之極:
“Bumpywas rich, but he wasn't white man rich. See, he wasn't wealthy. Hedidn't own his own company, he thought he did, but he didn't. He justmanaged it. White man owned it, so they owned him … Nobody owns methough.”
不過小心點,搞不好又要被人說是美化罪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