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11六年後美國再打一場金融保衛戰?-宋曉軍

(2007-09-12 14:54:33) 下一個
昨天是“9•11”六周年,與六周年相比,美國“次級貸款危及”使得美元再次陷入了危機,16.5萬兵力仍陷入在伊拉克.兩天前(周日),我與幾位經濟學家有過一次短暫的會麵,《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堅持認為美國遲早要打伊朗,同時他認為到11~12月美國的“次貸危機”還會引爆一次經濟危機.而其他幾位經濟學家也認為情況並不樂觀.第二天,美國駐伊拉克最高軍事指揮官比得雷烏撕在國會作證認為增兵伊拉克取得了預期效果,他通過大量圖表、數據論證到明年8月美國可以從伊拉克撤軍3萬,也就是屆時美國在伊拉克仍有13萬的駐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美國的兩個死對頭、同時這兩個人本身又是死對頭的內賈德和本•拉登,分別對美國發出了羞辱性的挑戰:前者公開讓美國離開伊拉克由伊朗填補空間,而後者則讓美國皈依伊斯蘭教.他們在“9•11”六周年來臨之際為什麽要激怒布什政府?難道他們真的希望十幾萬美軍要在中東駐紮下去?美國怎樣麵對這樣的挑戰和國內的經濟困境?美國為了挽救經濟危機的戰爭行動(金融戰或是軍事戰)對中國有什麽影響?這些問題由於宋鴻兵要麵對很多人進行有關“貨幣戰爭”的講座就沒有探討下去.

後來我又與不久後要去台灣進行學術交流的經濟學家楊帆探討了“台海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因為5年前楊帆曾寫過一篇過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文(論文在國防大學的刊物上還獲了獎).他答應根據5年來經濟情況的變化再算一遍發給我.六年後情況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中國經濟從2002年開始持續高速增長後,美國為了挽救經濟危機的任何行動都會對中國的發展產生比六年前更大的影響,對此應該值得我們關注.

六年前“9•11”發生後不到一個月,我與經濟學家楊帆和最受軍事愛好者尊敬的著名學者、軍事作家宋宜昌在一起談過一次美國對阿富汗發動打擊與美國金融的關係(第二天正好是美國開始打擊阿富汗),第二天晚上我根據與兩位的談話及我掌握的資料,用宮岩的筆名寫了“布什要用巡航導彈打一場金融保衛戰”發在《艦船知識》網絡版上(也就是當時的“新浪軍事”).2001年10月8日晚上22點27分文章發出後,點擊量很大.但是當時大家的留言很少談論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影響.我想,如果是在六年後的今天,情況一定是不一樣的.

“9•11”當天晚上新浪用《艦船知識》網絡版當時還有的新聞發稿權發了600多條新聞,當天晚上,我正在與經濟學家朱文輝(現在他在鳳凰衛視作評論員)及軍科院的幾位朋友在一起吃飯探討中國經濟崛起後對兩岸關係影響的問題,等我趕到新浪時,新浪新聞中心的值班編輯蘇雨農已經用《艦船知識》網絡版發出了第一條新聞.第二天一早我還主持了《超限戰》作者喬良、王湘穗和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有關“9•11”的聊天.那是中國大陸網絡媒體也是中國大陸媒體最早對“9•11”的相關報道.

為了留個記號,把近六年的文章附上.隻可惜當時的很多網友留言現在找不到了.但是我想六年後,很多網友在經過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伊拉克戰爭、股市的大跌和預想不到的大牛以及中國經濟在這六年來與全球經濟的“親密接觸”,一定會有很多真知灼見.

布什要用巡航導彈打一場金融保衛戰
寫於2001年10月8日晚

隨著北京時間10月8日淩晨數百枚巡航導彈飛向阿富汗天空,美國終於拉起了自“9.11”後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本.拉登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圍剿的大網.很明顯,在美國的這場圍剿中,軍事打擊無疑是媒體炒作的重頭戲.但如果不能把這場“戲”的幕後的情況看清楚,就很難對未來的局勢發展有清晰的判斷.   

與1998年8月21日淩晨美國艦艇對阿富汗東南省份帕克蒂亞的霍斯特地區發動巡航導彈打擊一樣,這次打擊仍然是以巡航導彈開路.問題的關鍵是,美英等國的下一步打擊會采用什麽樣的樣式?要達到什麽目的?   

從軍事角度看,以目前美國的戰爭準備和阿富汗的地緣特征,美國下一步軍事打擊的樣式,既不可能是“伊拉克模式”也不可能是“科索沃模式”.對於前者,美國的地麵部隊的投送、集結和後勤補給遠沒有達到對阿富汗發動地麵進攻的標準;對於後者,美國在阿富汗周邊並沒有建立供戰術飛機作戰的一線基地,而讓飛行小時近20萬小時的幾百架一線戰術飛機(包括在海灣戰爭、伊拉克和波黑兩個禁飛區、轟炸南聯盟的飛行小時),長途奔襲進入阿富汗領空,對比科索沃大幾十倍的山地上的分散目標實施持續轟炸,且不說在技術保障、燃料供給、彈藥補充、失事救援上困難,就是從戰爭的費效比上也不劃算.因此,看來美國仍會使用巡航導彈對阿富汗進行持續打擊.那麽美國這次使用巡航導彈持續對阿富汗實施打擊的目的是什麽呢?   

可以肯定的是,巡航導彈的打擊可以在美軍“零傷亡”的保證下(同時可保證減少平民傷亡),摧毀塔利班軍事上的固定的指揮係統和基地,迫使塔利班建製武裝化整為零,為反塔利班的聯盟攻占主要城市、組建新政府創造條件.一旦條件成熟,西方的人道主義援助資金(美國已撥款5億美元)將以食品配給證的方式在難民中換取選票,選出一個反塔利班的、被西方國家普遍承認的阿富汗政府.這樣,就完成了對塔利班政權和本.拉登的政治孤立和圍剿.塔利班在國際上將會被認為是一個庇護恐怖分子的非法組織,而本.拉登就是一個匿藏在阿富汗的製造國際恐怖事件的逃犯.此後,在相關國家於國際金融市場上對塔利班和恐怖組織進行經濟圍剿的同時,美國、西方國家可以在對新的反塔利班政府進行經濟、軍事援助的基礎上,對塔利班和拉登在實物經濟和戰役戰術層麵上經濟、軍事的圍剿.   

當然,如果不計時間快、成本、持續打擊時間、戰爭後遺症和不考慮具體困難的情況下,美國對阿富汗采取“伊拉克模式”和“科索沃模式”,會更容易達到前述的戰略目標.但如果考慮時間、成本、戰爭後遺症和具體困難的情況下,使用艦(潛)、機載巡航導彈對阿富汗實施隨時的持續性打擊,將具有時間快、成本低、零傷亡、可持續性打擊和戰爭後遺症少的優勢.對於美國而言,時間快和持續性打擊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   

從時間快的因素上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何時實施軍事打擊報複,不僅是美國民眾強烈的心理訴求,而且更成為了挽救雪上加霜的美國經濟的關鍵.事實上,伴隨著美國軍事打擊準備的同時,美國政府為挽救本來已經下滑的美國經濟,緊鑼密鼓地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其中包括降息、動員西方盟國200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托美元匯市、80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托美國的債市、動員本國大公司回購股票托股市、政府投資750億美元(600億減稅、150億挽救航空業)等等,終於在股市連續下跌後托到了9000點(道瓊斯)以上.但是這些措施並不能保證讓美國經濟有樂觀的前景,因對經濟前景不明,造成信心喪失而導致的消費和投資萎縮,仍對與美國經濟息息相關的股市構成威脅(目前美國1/3的家庭入市炒股,各種基金乃至於地方政府財政都參與金融投機,國民收入中資本收益為60%).

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對於布什政府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而采用巡航導彈襲擊無疑是最快的(如果不考慮打擊的波次和數量,美國甚至在決定後幾小時之內就可以實施).事實上,一些美國經濟學家已稱打擊將對美國股市產生積極的影響(一般是隨著戰爭進程股市逞先迭後長趨勢).

從戰爭後遺症的因素上看,利用艦艇和飛機投射精確製導武器作為戰爭主要手段,至少在幾個方麵有優勢:

  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穆斯林平民的殺傷,最大限度地換取國際社會支持和穆斯林國家的認同或沉默,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內再次發生恐怖事件的誘因.對美、英和以色列等國而言,後一點十分重要.因為中東極端分子轉入地下製造恐怖活動,從8世紀蘇菲神秘教派活動以來,已有1000餘年的曆史.進入現代以來,這些恐怖活動的製造者不斷學會並改進了各種戰爭和非戰爭手段,並在不斷的實踐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終形成了一套極為簡捷、實用和低成本的培訓製度.為此,美國和以色列絞盡腦汁試圖使用各種手段來對付(地麵戰爭、空襲、支持反對派顛覆、對某些國家進行嚴厲的製裁、暗殺等等),不僅均未奏效,且有愈演愈烈、出神入畫之勢.其實美國領導層和中東問題專家心裏清楚,在任何穆斯林國家用傳統的戰爭方式訴諸武力(既使消滅了塔利班武裝、打死了本.拉登),徹底根除恐怖主義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同時要是稍有不慎,就會演變成宗教衝突和金融震蕩.特別是這一次恐怖襲擊之後,在美國的防禦精英力量全部集中在高邊疆太空、生物工程等領域內,還未轉向對民用設施的防禦之時,如果不計任何代價和成本意氣用事地狂轟濫炸(如科索沃模式),甚至出動大規模地麵部隊圍剿,不僅難以換取國際社會支持和穆斯林國家的認同或沉默,更可怕的是在美國國內引爆更多的、難以確定的“恐怖炸彈”,對美國以往形成的良好金融和商業氛圍造成進一步打擊,使一場“金融保衛戰”演變成一場“金融破壞戰”.

  ②使用以精確製導武器打擊為主的戰爭,使得戰爭規模和停止時間具有非常強的可控性.這一點,在美國謀求建立的國際反恐怖主義聯盟的性質、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關係、它的領導機構、經費份額、總部所在地、機構功能、行動授權以及涉及到相關的國際法和國內法尚未清晰之前,是極為重要的.同時,這種“可控的戰爭”也給美國在戰爭進程中及時與中亞及周邊國家留出了一定的協調空間,以防觸動這些國家的利益(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10日表示,美國領導的對阿富汗的打擊必須是“外科手術式”的),進而削弱國際社會對美國國內的金融投資信心.另外從長遠來看,在西方通過科索沃戰爭打開巴爾幹走廊後,一旦利用較“幹淨的戰爭”再將阿富汗打通,足以敵波斯灣石油的裏海石油天然氣(1200億噸儲量)就近在眼前了,因此在此地動武要極為謹慎,這牽扯到西方各國未來在裏海石油資源的劃分和份額占有.

  ③使用精確製導武器的打擊,表麵上看成本很高,但實際上不會在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作戰中留有很大的戰爭後遺症(如美國飛行員說的“比訓練還容易”),這大大節省了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海灣地區雲集的兵力的各種消耗.實際上,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立即把目光盯住了中東、中亞地區,而其他西方大國馬上跟進出兵,與防止國際石油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動蕩有直接關係.目前仍在不斷向阿拉伯海雲集的西方大兵,除了要在氣勢上震懾塔利班政權和增加人們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外,更多地是防止象伊拉克這樣的國家借機在西方石油命脈上“鬧事”(事後美、英一再強調不排除對其它國家的軍事打擊).海灣酋長的石油富國目前仍在西方民主之外,采取保守的政治和經濟政策,而拉登和伊拉克等國一旦在這些國家製造一些風吹草動,不僅牽動整個西方國家的石油利益,而且將大大削弱這些石油富國的石油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支撐作用.這些石油美元資產額表麵上不算大,但作為原始資金的提供金額是令人吃驚的(90年代初已達幾千億美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1979年,古老的波斯灣和兩河流域及中亞古老的汗國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伊拉克總統貝克爾將複興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交給了薩達姆.侯賽因;二是阿亞圖拉.霍梅尼乘伊斯蘭革命之機,兵不血刃地重返伊朗成為最高領袖;三是蘇聯軍隊借美國陷入越戰泥潭後尚未康複之機,閃電般地入侵了古老的中亞汗國——阿富汗.前兩者的雄心宏圖恰恰深埋在血戰紛爭三千餘年、西方石油命脈所係的中東流沙之中,而後者引出的多年戰亂和養育的“新式恐怖主義”根基又恰恰建立在俯瞰未來西方石油“希望之海”的中亞高山峻嶺之上.在經曆了二十餘年美國深度介入的恩恩怨怨、打打殺殺之後,這一切終於動撼了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大廈.麵對這樣的動撼,布什能用戰斧導彈打贏一場意義深遠的“金融保衛戰”嗎?

宋曉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