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 2019年09月08日 星期天 晴

(2019-09-08 01:48:37) 下一個

 

 

2019年09月08日 星期天 晴
一篇6年前刊登於官媒的討論大清邁向晚期的吏治問題的文章,9月5日在《今日頭條》被翻出發表,但一天之內就被刪除
原文標題為《清代嘉慶道光時期的吏治危機》(2013年9月13日發在《人民論壇》,作者張國驥)。近日重發的標題是《官場腐敗、奴才得誌、酷烈虐民…卻又粉飾太平,吏治危機讓統治岌岌可危》。
從標題看確實異常紮眼。
這篇文章講了什麽,
文章開篇就說:“治國就是治吏。嘉慶道光時期的吏治危機,已經全麵而嚴重地侵蝕著大清王朝,使大清的統治岌岌可危。”
文章認為,清代嘉慶道光兩朝時期其吏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官場道德危機和官場人才危機。
 吏治危機,是指吏治不但極其腐敗,而且極其無能。腐敗不僅僅是個別的貪汙受賄、徇私枉法,還表現在官場道德的整體墮落、全麵而嚴重的官場道德危機;而無能不僅僅表現在官員不幹事,不想幹事,幹不了事,還表現在昏庸、平庸和無知者充斥官場,奴才充斥官場,出現了官場人才危機。

 作者第一部分內容首先講官場道德危機。
     本來,大清和曆朝曆代一樣,有儒家的道德準則作為官員的行為準則,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麵:仁政愛民,忠君愛國,廉潔奉公,公明勤儉。但官場表現的卻是貪汙腐化、酷烈虐民、欺騙蒙蔽、消極怠工和漠視民生等方麵。
     文章說,腐敗是專製政體下官場的一個毒瘤,清朝後期到了無官不貪、有吏皆汙的程度。官員的唯利是圖達到了毫不隱諱、明目張膽的地步,史料記載:京官劉彬士到浙江任巡撫時就公開說:“窮翰林出身,住京二十餘年,負欠不少,今番須要還債。”人們都說他如“餓虎出林,急不能待”。
      文章說,當時大批官員不顧朝廷禁令,以身試法,帶頭吸食鴉片,甚至販賣鴉片,從而使這時的官場腐敗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文章還說,由於貪官、庸官和昏官充斥官場,從而導致這時另一官場病態的產生和泛濫:書吏的權力膨脹,差役的橫行霸道,兩者勾結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魚肉百姓。
    文章第二方麵講的是官場酷烈虐民,指官員拋棄了仁政愛民的為官從政的道德準則,私創非刑和廣設班館 彌漫全國,其殘酷性暴露無遺,酷烈虐民、草菅人命,反映出此時嚴重的司法腐敗。
    另外,文章提到,此時的官場還有一大弊端就是欺騙蒙蔽。洪亮吉說:“州縣以蒙道府,道府以蒙督撫,督撫以蒙皇上。”層層欺騙,一級騙一級,一直騙到皇上。
    文章指出,粉飾太平也是欺蒙的一大表現。大多官員不深入了解實情,虛文往來,敷衍塞責,專做官樣文章。欺蒙又一表現是官官相護。官員互相庇護,互為羽翼,共同欺蒙皇上,又是此時官場的一種風氣,並且使社會呈現出陰陽兩麵性:陽麵的製度條文成了官樣文章,而陰麵的互相庇護的關係才是萬應靈丹。
     文章直指,在專製政體下,官場還有一種普遍現象就是消極怠工,它是專製政體的產物,也是官員明哲保身的手段。這使得行政效率低下,行政運轉失靈,政權處於慢性自殺之中。官員消極怠工已成一種官場風氣。各級官員自上而下,自內而外,遇事或相互推諉,不負責任;或碌碌中庸,模棱取巧;或官官相護,消弭事端。
      文章的第三方麵內容是說清嘉道時期官場中:“真才失意,貪才、庸才、奴才得誌”,直指在官場得誌的大多是一批奴才、庸才甚至貪才。
    文章舉例奴才類別的高官曹振鏞, 曆事三朝,遍曆要職,官運亨通,福祿壽三者兼得,他官場“成功”的秘訣是什麽呢?秘訣就在:小心謹慎,遇事模棱;多磕頭,少說話。
     文章最後指出,治國就是治吏。其時吏治危機,已經全麵而嚴重地侵蝕著大清王朝,使大清的統治岌岌可危。而吏治危機,根本原因是製度問題。
     借古諷今,中國文人曆來就擅長影射手法。官媒舊文如今重發,又被急刪,當然還有不少內涵和意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