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2018年05月06日 星期天 雨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上發表講話將鴻鵠讀成了鴻浩(音),激起軒然大波。昨天,林校長發表【致同學們】的道歉信。更是引發熱議。
◎堂堂北大校長,一國文脈中樞的掌舵人。把初中生都知道的“鴻鵠之誌”讀成“鴻浩之誌”,確實太過諷刺,難以接受。意外的是,今天,北大校長竟然勇敢的站出來公開致歉。林校長稱“不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護”,強調自己“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相對於學養和知識上的一處錯漏,林校長的坦率和誠懇還是值得肯定。尤其在當下體製內,應屬難得。不過,等看完林校長致歉信的最後一段,才發現問題又來了。這個錯誤比讀錯字更加嚴重,更加難以接受。林校長聲稱:“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麵現實的勇氣和直麵未來的行動”。眾所周知,思想的本質就是批判,科學的原動力恰恰就是質疑。沒有質疑,陳見就會成為真理,熟視定會無睹。沒有質疑,歐洲走不出中世紀;沒有質疑,牛頓發現不了萬有引力定律;沒有質疑,愛因斯坦提不出相對論;沒有質疑,馬克思也根本無法形成共產主義理論。質疑本身的確不會創造價值,但質疑能引領和激發價值創造。邏輯上而言,也是先有質疑,後有創造。沒有質疑,簡單的照葫蘆畫瓢,簡單的機械重複即可,根本無需創造。可以說,質疑才能打開人類命運的進步空間,人類社會取得的一切文明進步都始於質疑。作為學者,說出這樣脫離科學常識的話,讓人跌破眼鏡。林校長如果沒有質疑,我們會好奇他個人怎樣開展學術研究?寫論文就是為了強調既有理論的正確嗎?北大如果沒有質疑,我們會好奇其怎樣建設一流大學?所謂一流大學的一流,不正是一流的問題意識和一流的批判思維能力嗎?如果隻有肯定、附和,北大和南翔技校又有何區別?很多人為林校長的致歉信叫好。但我要說:對不起,林校長。致歉行為本身凸顯了您學者身份值得尊敬的一麵,但致歉信的內容並不合格。這次您犯的錯誤更大,更加讓人難以接受和原諒。因為讀錯字說到底隻是一個小錯誤,隨時可以補正,而價值觀和方法論則是根本性、全局性的。
◎北大校長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把“鴻鵠”念成“鴻浩”了!網上一片嘩然。其實,出醜的大學名校校長多的去,清華大學顧秉林校長在接待宋楚瑜的大會上,讀一首書畫題款時,不僅讀的結結巴巴,還讀錯了一個字。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新民黨主席鬱慕明到訪致歡迎詞中,誤用“七月流火”成語,搞得客人心裏拔涼撥涼的。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副校長潘世墨博士,將連戰手書墨寶中的“黌宮”念成“皇宮”,引得台下學生一陣哄笑。由此可見,北大校長讀錯別字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
◎念白字不算什麽當年月月烏總理斷錯句那才搞笑。據說十八子總理有一次做報告,當念到“已婚的和尚,未婚的青年,都要提倡計劃生育”,下麵的人都懵了……各位猜出來原句是什麽了嗎?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上發表講話將鴻鵠讀成了鴻浩(音),激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吐槽北大斯文喪盡。讀錯一個字何以引來如此普遍強烈的反應?原因有三:
第一,這個詞非生僻詞,已經成了成語,再讀錯實在說不過去;第二,素以斯文聖地著稱的北大,校長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更是說不過去;
第三,聯係到一係列白字事件,人們憂慮高層某些官員的文化品味從而懷疑其治理水準。
盡管有這三個原因,反應還是過分強烈了些。其實,如是強烈的反應還有深層原因,那就是人們的不滿情緒找到了一個宣泄的出口。一個社會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滿,如果有正常的宣泄渠道,這些不滿會及時得到抒解,不至形成張力太大的爆炸局麵。如果一味壓製社會的不滿情緒,積釀日久,張力越來越大,如岩漿在地下奔湧,碰到出口就成了爆發的火山。這次白字事件,就是一次社會情緒的火山爆發。當政者應該從這些事件中汲取教訓,不僅要提高個人的文化品位和職業素養,更要允許和促進社會形成民眾表達意見的通暢渠道。這樣才不至於醞釀社會危機,才有利於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