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小雨
▲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談到曆史上的“清君側”,耐人思考。照錄如下:
“清君側”,字麵意思是指,國有忠臣與奸臣,最高君主被身邊奸臣包圍蒙蔽,忠臣受到奸臣的打壓與迫害,為了轉國之危為安,“忠臣”打出“清君側之惡”的旗號,組織隊伍,清除君主身旁的奸佞壞人,匡扶正義。本應是正義之舉,但卻總是成為叛亂發動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表麵上,目的在“君側之惡”,但背後的政治動機實為是“君”,政治目的是取“君”而代之!
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公元前154年),禦史大夫晁錯向漢景帝上疏,建議削藩,景帝劉啟采納。吳王劉濞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內的七個藩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隻好將晁錯殺掉,但叛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再有一次是唐朝的安祿山,其人狡黠奸詐、驍勇善戰,擁有重兵,在天寶十四年,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使強大的大唐帝國由盛始衰。叛亂後稱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謀殺。貨悖而入,亦悖而出。
最著名的清君側事件大概要屬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年輕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他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削藩建議。而盤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對此極為不滿,打著“誅齊黃,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自立為帝,年號永樂,即明成祖。破南京城之際,朱允文下落不明,有傳聞以僧人裝扮逃出京城流落海外。為了找到建文帝的下落,朱棣不計代價與成本,曾派心腹太監鄭和七下西洋。
老殷:曆史上的這幾次“清君側”事件,表麵上打出的都是冠冕堂皇的“清君側之惡”的旗號,但最終都是以“清君”為結局。
▲劉先生發來qq短信:共產黨員的豪言壯語
薄熙來:做清官,是一種境界!
周永康:對貪汙腐敗,我們是零容忍!
徐才厚: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廉潔!
劉誌軍:執政為民,廉潔奉公!
成克傑:想到廣西還有700萬人沒脫貧,我這個當主席的是覺也睡不好呀!
鄧亞萍:人民日報65年來,沒說過一句假話!
劉胡蘭:共產黨員,是永遠抓不完!
老殷評論:
為什麽劉胡蘭說了真話?因為她還不是黨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