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言論自由和法治 建設繁榮社會
作者: 駱家輝
多謝您,朱教授。
我很高興在我作為美國駐華大使的任期結束前重返人民大學。我在中國最令人難忘的一些經曆就是訪問各大學。我感到特別高興得是,去年能在這裏舉辦模擬法庭競賽(Moot Court competition)期間發表講話。
你們有些人可能已經知道,我將很快回美國與家人團聚,這樣我的兩個大孩子能在那裏完成高中學業。把整個家搬回美國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這是我和我的家人一起作出的決定。我妻子和孩子們對於離開這裏感到難過;中國人民一直非常熱情和友好。我們一家人對我們祖先的國度有了一些了解和探索,令人感到欣喜和激動。
在離開中國前,我想談談一些對我和中國都特別重要的話題:法治和言論對形成不斷進步和穩定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法治和言論自由共同有助於美國成為如此成功、如此具有創造力、如此充滿活力和穩定的社會,吸引了並繼續吸引世界各地的人。
讓我先談談法治。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從做一名律師開始,在我的家鄉華盛頓州西雅圖(Seattle, Washington)當了4年的刑事檢察官。我負責起訴被控犯有入室盜竊、搶劫、販運毒品和謀殺的人。
我對法律的熱情繼續貫穿我職業生涯的始終。我曾短期當過兼職法官。作為華盛頓州州長,我的工作經常涉及法律事務。
根據美國的刑事司法係統,不論是入室盜竊的小案件,還是涉及生死的檢控,任何人在被證明有罪前都假設無罪。此外,所有的人——大人物和小人物、富人或窮人、名人或無名之輩——都享有公平的機會,受到平等對待。
小人物的權利正是美國法律係統的基石。早在18世紀,很少有人想到大西洋(Atlantic Ocean)彼岸13個殖民地平民百姓組成的鬆散聯盟能夠擺脫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的統治獲得獨立。但是這些殖民地的確獲得了勝利。隨著年輕的美國繼續努力創建新國家的基業,我們的建國之父要求我們的憲法保證捍衛小人物的權利。
經過世世代代的努力,我們美國的法院已確立,無人可淩駕於法律之上,即使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也是如此。在1974年美國訴尼克鬆(Nixon)一案中,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不顧尼克鬆總統的竭力反對,命令白宮(White House)公布在總統辦公室內錄製的談話錄音帶。這些錄音帶披露的信息使白宮掩蓋非法活動的行為昭然若揭,最終導致尼克鬆總統辭職。我們的法律和政治體係再一次證明,沒有人可淩駕於法律之上,即使美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例外。
中國本身的法律傳統和曆史遠比我們悠久,在很多方麵與美國不同,但也納入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觀念。遠在公元前4世紀的秦國,著名的中國政治家和改革派商鞅在《商君書》中闡述了他的法律哲學。他確立的最重要的學說之一體現為他的一句名言:“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因此,在2300多年前的中國,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就已經提出並得到公認。
美國憲法(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是我國法律體係的基礎。這個體係已被證實具有寶貴的價值,原因之一是它可以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發生的社會變化。在這個意義上,它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我們不時修正憲法,以便更準確地反映我國的價值觀,並讓更多的人得到保護——納入過去被排除在外的人。美國非洲裔直到我國建國近100年後通過了三條憲法修正案,才被認為是享有全部權利和自由的美國公民。同樣,婦女直到1920年通過第19條修正案後才被允許投票。2008年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當選為我國第一位美國非洲裔總統,為我們取得的進步提供了又一個證明。
根據我自己的國家的經驗,法治為政府提供了更大的合法性,因為人們相信有公平和透明的渠道糾正各種問題。法治不一定保證某一個人獲得有利的結果。在法院敗訴的一方不會同意案件的結果,但是他們離開時認為他們得到在法院申辯的機會——公平的申辯機會。他們離開時相信法律程序具有基本的誠信。
這和體育活動一樣,你不可能永遠同意裁判的裁決,但是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如果大家都相信裁判是公正的,運動員和球迷們都能夠接受比賽的結果,即使他們支持的一方失利。但不能接受的是,裁判無視規則或者歪曲規則,采取偏向某一方或某位球員的做法。
關於人們對我國法律體係的這種信心和信念,最近的一個例子是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喬治?布什州長與副總統阿爾?戈爾(Governor George Bush v. Al Gore)的角逐。總統選舉的結果最後僅由9個人——9位美國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大法官投票決定,堪稱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他們必須決定應采用什麽程序點票,從而重新計算佛羅裏達(Florida)州的一些非常令人困惑的選票——鑒於雙方在該州的得票非常接近,當時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決定可以確認誰當選美國總統。對於如何計算佛羅裏達州有爭議的選票,他們的決定有利於喬治?布什,盡管有些群體相信副總統阿爾?戈爾事實上在佛羅裏達贏得更多的選票,因此應被宣布為下一屆總統。
不過,盡管最高法院的決定引起了極為強烈的爭議,副總統戈爾和他的支持者仍接受法院的裁決,因為他們相信我國法律機構和法律程序具有誠信,需要做出最後的決定。在很多其他國家,總統大選的成敗如此接近,競爭如此激烈,會導致憤怒的暴民走上街頭,引發革命,甚至由軍隊奪取政權。美國人民接受法院關於誰成為下一屆總統的決定,清楚地證明了強大的法治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穩定的力量發揮作用。
美國社會中的另一個發揮穩定作用的力量是言論自由。我們視言論自由為一種普世權利,已被納入我國憲法。實際上中國憲法也規定了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規定我們享有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集會自由等基本權利。
第一修正案中對言論自由的保護不僅適用於反映多數意見或政府立場的言論,更重要的是保護不代表主流而且經常是不受歡迎的思想的表達。然而,社會極大地受益於這些觀點的公開發表。這些言論可引發就重要話題開展亟需的討論。這些討論可以促進和影響多數人的意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改善社會的政策變革。
這在美國曆史上一再發生。請讓我給大家舉兩個近期的例子。
第一個是民權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盡管林肯總統(President Lincoln)在1863年發布了給予奴隸自由的《解放奴隸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但在其後的100年裏美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隔離狀態。很多南方州直接違抗我國憲法和林肯發布的宣言,批準了限製美國非洲裔權利的法律。這些州利用法律條文實行種族隔離,並限製美國非洲裔的公民權利。
民權領袖們運用憲法所保障的表達自由權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雄辯有力地闡明,一個現代的、民主的社會絕不容許隔離。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馬丁?路德?金牧師(Reverend Martin Luther King Junior),他在著名的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時代,用他的原話就是,“有一天,我的四個年幼的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裏。”
這篇演講的道德力量感召了整個國家,並力促政治人士采取行動。在此後的兩年之內,國會(Congress)通過了曆史性的公民權和投票權立法,並宣告主要的歧視形式為非法。
言論自由在現代美國曆史上發揮關鍵作用的第二個實例是反對越南戰爭(Vietnam War)的抗議活動。美國人民運用他們的表達自由質疑把年輕人送到越南叢林,去打一場他們認為不必要的戰爭是否明智。
國務卿約翰?克裏(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是最雄辯有力地反對這場戰爭的人士之一。1971年,他代表“越戰退伍軍人反戰組織”(Vietnam Veterans Against the War)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言。他的證詞中有一句話如今已成為名言:“你們怎能要求一個人最後在越南喪失生命?你們怎能要求一個人最後為一個錯誤喪失生命?”
我可以向大家保證,這不是尼克鬆總統和我們的軍隊領袖想聽的話。但是年輕的約翰?克裏及成千上萬的抗議人士通過運用自己的表達自由並有力地說明反對越戰的理由,幫助促使政府改變了路線,結束了這場戰爭。
像約翰?克裏那樣對當權者說出真相並不是美國獨有的品格。中國自己有句古語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那就是“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說的是在劉邦於公元前207年攻克秦國都城後,張良向他進言一事。劉邦一心想住進剛剛奪取的宮殿,享用其中的財寶和美女,但是張良告訴他,如果這麽做,他就有可能被視為一個助桀為虐的人。劉邦隻得聽取了張良的勸告,從而贏得了百姓的支持。
當然,表達自由不僅僅是發表令人難忘的演講。它還包括信息的自由流通。不受約束、不受限製地獲取信息對社會的現代化和發展進步至關重要。在中國這裏,我們在過去幾年已看到信息的自由流通對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所能起到的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讓我們首先看看環境問題。在北京,大家都知道空氣質量很差,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差。住在這裏的美國人對此感到關切,並想要了解有關他們所呼吸的空氣質量的信息。為此,美國大使館(U.S. Embassy)開始提供PM 2.5小時讀數,供居住在北京的美國人使用。這一信息最終達及更廣泛的受眾,並幫助中國民眾在網上及通過其他渠道就他們的國家應該做些什麽來改善空氣質量展開公開討論時做到知情。
不久後,北京和中國其他主要城市相繼開始監測並公布自己的PM2.5數據。在最近幾個月,中央政府和北京政府還為此進一步製定了改善空氣質量的綜合性計劃。
信息的自由流通還對改善治理,特別是打擊腐敗禍患至關重要。我對普通中國公民在過去幾年中利用因特網舉報涉嫌的腐敗事件印象特別深刻。在美國,我們也通過要求政府官員每年公開申報其資產來打擊貪汙行為。要求必須提供這一信息使收賄受賄和其他腐敗行為更難以藏匿。
在中國這裏,一直有人呼籲對中國官員提出類似的要求。美國政府尤其關注呼籲變革的人中有些人現在正受到起訴,他們遭到打擊報複是因為他們公開努力揭露腐敗,而且因為他們以和平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還知道,觀點的多樣性和思想的自由流通對一個國家的成功從未像在今天這個因特網時代這般重要,這個時代尤其適於創造和創新。副總統拜登(Biden)上個月在北京說過,創新在人民能夠自由呼吸、自由講話並能挑戰正統的地方會生機勃勃。它在報紙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報道真相的地方會生機勃勃。我們現在在上述一些問題上存在很多分歧,其中包括對待美國新聞記者的方式。但是,我和世界各地的很多人都相信,如果中國尊重普世人權,它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穩定、更具創新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上網,自由發表他們的想法,網絡對所有人,對使用者和社會都更具價值。但如果人們不能自由地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參加網上討論,那麽因特網的潛能將永遠不會全部得到發揮。因此,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當能夠在因特網上表達他們的想法,並利用因特網進行辯論及討論話題,即使他們所說的話可能不受歡迎,即使他們所說的話可能被一些團體或個人視為敏感言論。
網上信息的自由流通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裏已變得日益重要。在這樣的世界裏,最緊迫的問題不受國界限製;當任何一個國家設置壁壘時,所有國家都會受到損害。在處理國際問題時尤其是這樣,例如可能快速地從一個國家傳播到另一個國家的傳染性疾病,以及在這個全球貿易時代的食品安全問題。
總而言之,法治和言論自由對各國向前推進及取得進步至關重要。身為一個美國人令我感到自豪的諸多因素之一是,美國人民通過我國世代人民的努力,不斷地爭取使美國更接近達到我國憲法序言中所闡明的締造“一個更完美的聯邦”的理念。
言論自由和法治是這一理念的主要支柱。它們有助於造就團結、愛國、堅信自己的權利而且投入於自己國家的未來的一國人民。
中國前程似錦,但要發揮其全部潛能將取決於保持中立並受到尊重的司法體製、活躍且克盡職守的律師、明智的領導層,以及對法治的尊重。這還將取決於對憲法所保障的所有人的言論自由的尊重、開放的因特網,以及廣泛知情並願意就如何最好地為中國建設一個穩定且不斷進步的未來而展開不受限製的對話的公民。一個充滿活力的思想市場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健康和進步都至關重要。
請讓我祝願大家馬年好運、快樂。
非常感謝大家。
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
駱家輝(Gary F. Locke)
美國駐華大使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中國北京
2014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