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張超群
多黨競爭比一黨專製好
今天的西方真是多災多難。經濟一直衰退或增長緩慢,金融危機剛過,主權債務危機又逼上門。《環球時報》獨具慧眼,又看到了《西方的政黨在衰弱》(見該報5月21日)。
文章的作者龔先生列舉西方政黨衰弱的表現。一是政黨組織在萎縮。如英國工黨由1998年的40萬黨員下降到2005年的20萬,保守黨黨員最多時達250萬,到2005年銳減至25萬多人。還有黨員年齡老齡化。法國社會黨30歲以下的黨員隻占7%,德國社民黨35歲以下的隻占11%。由於“政黨政策的趨同趨向和意識形態的模糊”,“政黨日益走中間路線,失去相互區別的標誌,加上政黨腐敗”,就導致二是政黨功能在弱化,三是政黨認同下降。
作者分析造成西方政黨衰弱的原因在於,政黨“本質上都代表某一集團或階層的利益”,“都不想得罪選民,不願大刀闊斧地改革既有的不合理政策”,“盡量壟斷政治資源,這就背離了政黨競爭的初衷。”
應該說,作者對西方政黨的這些情況分析是中肯的。這也說明民主競爭有兩麵性,既能激蕩活力,也會積澱惰性。
不過,我認為,隨著人們對選舉的淡化,特別是社會組織的擴張與普及,政黨衰弱是必然的。這是天大的好事,符合馬克思的“國家消亡”觀點。政黨雖然在衰弱,但政黨之間的競爭和競爭性政黨的作用並沒有削弱,多黨競爭仍然是推動西方社會發展的重要政治製度。
真是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作者說,“社會主義執政黨不搞多元政治,不存在政黨間競爭,但政黨憑借自身的先進思想、理論等與其他政黨區別開來,還在全社會立下承諾,讓廣大群眾進行評判,以此作為發展動力。”作者的結論是“認定一切競爭性政黨都比非競爭性政黨更加具有回應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這無疑是失之偏頗的。”
至此,龔先生寫文章的廬山真麵目才和盤托出。吹牛皮不臉紅,龔先生是也!
請問龔先生,你說的社會主義執政黨包括不包括前蘇聯和東歐、柬埔寨?可這些國家的共產黨都沒有“憑借自身的先進思想、理論”保住執政黨的地位,甚至於國已不國了。
又請問龔先生,你說的社會主義執政黨包括不包括古巴、朝鮮?它們雖然保住了執政黨的地位,但“憑借自身的先進思想、理論”,權力交接一個是由哥哥傳給弟弟、一個是由父傳子再傳孫,老百姓的溫飽一直都沒有解決,且偷逃出境的事防不勝防。
我身居鄉野,才疏學淺。但我看得明白,沒有競爭的計劃經濟搞得中國人吃不飽肚子,有競爭的市場經濟不僅讓中國人肚子鼓了、錢包也鼓了,而且經濟勢力成了世界老二。可見經濟上有競爭比沒有競爭好。那政治上,怎麽龔先生卻說政黨之間沒有競爭比有競爭好呢?我真鬧不明白這個道理。
龔先生像說天方夜譚一樣說社會主義執政黨“還在全社會立下承諾,讓廣大群眾進行評判”。請問可敬的龔先生,這種“承諾”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由什麽人以什麽方式立下的?廣大群眾又是用什麽方式在什麽時候評判這種“承諾”?通通沒有啊!是龔先生妙筆生花、癡人說夢。
我說龔先生,作為學者寫文章要講文德,作為下三浪拍馬屁也要尋準地方,讓受
拍者舒服,不出洋相。
競爭出壓力,競爭出危機(感),競爭出智慧,競爭出活力,競爭出能人,競爭出奇跡。唐宋元明清,由於皇位世襲,不擔心別人取而代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隻有靠改朝換代改寫曆史 。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一黨掌權,缺乏競爭與危機,驕橫腐敗,頻頻出錯,最終導致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陣營垮台。中國與越南由於改革開放步子邁得快,才死裏逃生,一派生機;古巴和朝鮮固守舊曆,民不聊生,正苟延殘喘著。
中國要再上一層樓,當務之急就是推動政改。政改,必須做到黨內有競爭,黨外也要有競爭。沒有競爭的政改是換湯不換藥,必然斷送共產黨的執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