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2012年5月2日

(2012-05-02 13:38:29) 下一個
星期二 雨中午,同周代雄、易先生在南湖一農家樂吃飯,談及陳光誠。晚上,何金先生和小惠女士請老陳和我在禦膳宮,也談及陳光誠。我感到國人對陳光誠的關注度如同重慶事件。陳光誠是中國最著名的維權律師之一,曾幫助因墮胎和絕育帶來健康損害的婦女上訴,激怒當局,被判刑51個月。釋放後,又於2010年9月開始,被當局囚禁在山東農村的家中,不允許出門和會客。4月26日,被囚禁一年半的陳光誠從家中出逃,曆盡千辛進入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館。老殷我喟歎:偌大中國,卻容不下一個失明的維權人士!何也?“打黑英雄”逃美領館,“被黑打”的盲人維權英雄進美使館,何也?偌大中國,難道最安全的地方隻有美國駐華使(領)館麽?=================張超群三說民主政治是公開政治似乎為了與隱蔽的霧裏看花的宮廷政治切割,中國的政治改革開放在仿效西製上雖然有所動作,但在“中學為體”的原則下,總是羞羞答答,“考分”常常不及格,甚至於有點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的味道。比如近年來興起的擬提拔官員公示,雖然登載於報刊,但吸引不了人們的眼球,反響平平;又如官員的財產公布,有規定而無實質行動,但社會上也似乎很容忍;泛濫成災、揮霍驚人的官員的“三公”消費或嫖賭逍遙,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規矩。如此等等事情不能“發酵”,引發關注,震動政壇,原因何在?中國想走公開政治的路,雖然邁出了步,但總上不了道,毛病出在哪裏?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一黨政治,二是新聞不自由。一黨政治,監督多來自內部,缺乏力度。而多黨政治,監督來自外部,嚴密而有殺傷力;新聞報道由執政者審查與選擇,就決定了新聞的偏好和偏頗。香港特首曾蔭權因接受商家宴請和坐豪華遊艇的區區小事而引發立法會質詢和廉政公署調查,前段特首候選人唐英年的婚外情和違規改建私宅地下室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台灣的美國瘦肉精牛肉進口使民眾憤怒、政府犯難等事例,就是因為有媒體頻頻曝光、窮追猛打和不同黨派的發聲和施壓。例如,中國官員的財產公布,如果8個參政議政的民主黨派都持續關注並追問,主流媒體持續反映民意而造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哪個官員還會穩坐釣魚台?再者,薄熙來幹的那些事,如果有不同黨派和媒體與他唱點對台戲,聰明能幹的薄絕對不會那麽有恃無恐,一定會收斂些,也許不至於走到今天這個身敗名裂、無可藥救的危險地步。新聞輿論自由、多黨競爭,是政治由宮廷走向民主、由隱蔽走向公開的前提。(4月2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