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黃順興起身舉手要發言,但不被理睬,
2012年03月04日 星期天 雨
“兩會”開始了。我在文件夾中找到一份資料:
【隻有主席台上的一個麥克風還在工作!】
1988年3月28日在全國人代會上他投第一張反對票,他反對89歲周穀城擔任主任委員!1992年三峽工程表決時他再投反對票,他站起身舉手要發言,但不被理睬,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整個會議大廳音響全關了!隻有主席台上的一個麥克風還在工作!黃順興當場退席!
黃順興,台籍,曾任中華民國立法院立委,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1992年3月全國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要求發言被阻,此後“辭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24年過去,在兩千多名人大代表中,有黃順興式的人麽?老殷斷言:沒有,絕對沒有。為什麽?因為,人大代表要學雷鋒:聽黨的話,與黨保持一致……
=============================
張超群
漸進式改革的路線圖
中國未來的政改走漸進式改革的路子,我讚同2月24日《環球時報》社評的判斷是“主流意見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但是,在什麽是漸進式政改的看法上,我與《環球時報》的秀才們可能大相徑庭。
在《環球時報》的秀才們眼裏,時下的什麽行政機構與人員的精簡,選舉從無差額到有丁點差額,言論自由在互聯網上有所鬆動等等都是漸進式改革,所以“中國的政改一直在推進中”的說法成為官方語。
從廣義的政改來說,上述的改革也可以說叫政改。但按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按我提出的衡量民主政治的九條標準,上述改革還隻能說是觸及皮肉而沒有觸動筋骨,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改。
我認為,中國的政改相對於毛澤東時代有所進步,但從總體上說,沒有大動作,政治大格局沒有變。
政改,鑒於它的複雜性和敏感性,應該采取漸進式改革。但漸進式改革要改而進,積小步為大步,而不能像最近20多年來隻說不改,幹打雷不下雨,改也是隻是改皮毛而不觸及政體本質。
漸進式政改,首先要在主流媒體開展政改大討論,大體上形成政改改什麽、怎樣
改的共識;其次要製定政改路線圖,讓大家看到目標和希望。第三,要拿出改革
實施方案,確定先改什麽後改什麽。當然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東西也要拿出來公開
討論。
漸進式政改,主要體現在分步實施,而不是一氣嗬成、一蹴而就。
中國的政改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實行有限的民主,組建以共產黨為執政主體的類似於建國初期的民主聯合
政
府。這一步大體十五年左右;二十年代末進入第二步,開展多黨競爭,實行完全意義上的民主政治。到本世紀中葉,形成比較成熟的民主政治,用當下的時髦話說建
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到那個時候,中國不僅是一個施惠於國人也施惠於天下人的經濟大國,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對人沒有威脅和恐懼的政治大國。
給出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一是執政當局給自己加壓力、二是給民眾和改革者吃定心丸,有信心也要有耐心,不要中途起哄、揭竿而起,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和損失。
漸
進式政改不僅體現在大方案上分兩步走,就是在實施每一步中也要漸進,不可冒然鋪開。如第一步,應先放開言論、出版、集會、遊行示威自由,非政府組織的結社
自由放開,但組黨的結社自由宜放在第一步的尾期;可以先搞人大代表名額分配下的競爭選舉,但共產黨員的人大代表名額必須占51%以上。
如果中國的政改真正按我設計的這個路線圖改,既能收到改革成效,天下又不會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