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我在看薄氏的各類報道。在南方人物周刊見到一篇文章,特轉發如下。
薄熙來的重慶——霧都告別唱紅打黑的時代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 2012-03-16 08:35:41
特約撰稿 陳磊 發自重慶
3萬名警員,7000人在參與打黑;為打黑,成立了204個專案組;14個橫行多年的黑社會組織被擊潰,24名黑惡團夥頭目無一逃脫漏網,近200名團夥骨幹成員全部被緝拿歸案,2000餘名涉黑涉惡犯罪嫌疑人被抓捕。
司法局局長文強、公安局副局長彭長健、交管局局長陳洪剛、副區長趙文銳、檢察院第一分院副檢察長毛建平、經偵總隊總隊長陳光明、煤礦局副局長王西平、下麵的副縣長兼公安局局長徐強……
一個個權傾一時的高官,因為涉黑,紛紛落馬。
民意井噴——“群眾通過手機短信、來電來訪等方式,提供線索1.4萬多條,其中80%為實名舉報”;在著名的天涯論壇上,支持的帖子、評論高達幾十萬條;有民營企業家為了表達感激,欲籌資1000萬,發起成立全國首家“打黑基金”……
重慶,這座中國西部最大的直轄市,在薄熙來治理下,以雷霆萬鈞式的打黑,突入公眾視野,聲勢逼人。
“大人物來到小重慶”
很多人記得薄熙來2007年11月剛剛被任命為重慶市委書記的時刻,那時,他們對這位即將到任的政治明星,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一位旅居法國巴黎的重慶籍華僑,得知薄熙來將履新重慶後,連夜寫了8個字,送給薄熙來:鑒史、治官、解怨、富民。
一位網友則在日誌中表達期待:(希望)您把重慶打造成“中國西部的花園城市”;帶領我們實現“314總體部署”(胡錦濤對重慶發表的一個講話)的目標;能提高執政效能並嚴查腐敗,打造一個更加勤政廉政的政府……
第一次“真實地”看到薄熙來的一個重慶記者,這樣描述她的感受:“有些激動”,“沒想到,他比照片上看著還要帥!”“他一身深色西裝,彬彬有禮走到台上,話筒的高度似乎不夠,嗬嗬,估計在重慶曆史上,還沒有遇到過身材這麽高大的領導。他脫稿講話極具煽動力……這個感性的薄熙來啊,我喜歡!”
世界級媒體英國路透社,也對薄熙來履新表示出了興趣,他們的看法是:“大人物來到小重慶。”
報道說,“(重慶)這個擁有3000萬人口的城市距離發達的沿海地區約有1500公裏遠。盡管它是中國政府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但地緣因素和多家效益不佳的國有企業依然令重慶的發展道路層層受限……這位中國前副總理、革命老戰士薄一波的兒子在重慶麵臨的任務可能更艱巨。”
薄熙來沒有讓人失望。
2007年11月30日,在履新大會上,他向在場的幾百位重慶高級幹部表示:“黨政領導一定要風清氣正,取信於民。我已經和開來(薄的妻子穀開來)商量好,決不允許任何親友以及身邊的任何人在重慶圖方便、求特權。”
“如果大家聽到有誰打著我們的旗號在重慶辦事情,請一定堅決製止並告訴我們。”薄熙來的話,成為第二天媒體的頭條。
治官:“官不聊生”
一位熟悉官場的觀察者用“官不聊生”這個詞來形容薄熙來治下的重慶官場。
履新後,薄熙來將重點放在了治官身上,他認為這是問題的核心。
他主政重慶的第一把火,燒向了領導和幹部——2008年3月,在他主持下,重慶市渝中、九龍坡等7個區縣一把手進行了調整,而一年前,一場大規模的調整才剛剛完成,因此“調整格外引人注目”。
一批官員在2008年的春天,被紀委“雙規”,他們是:重慶市規劃局原局長蔣勇、原副局長梁曉琦、九龍坡區原區長黃雲等。
媒體評論,薄熙來新官上任,引發官場地震:“7區縣換帥,7高官受賄被雙規。”有人說,薄熙來一上任便“迅速抓住了阻礙重慶大發展的關鍵問題”。
重慶直轄以來,幹部多為本地人提拔而成,關係盤根錯節。2008年初,薄熙來在重慶基層調研,發現一些重慶幹部視野狹隘、素質不高,尤其是對現代經濟不熟悉,個別區縣領導甚至對經濟術語“一問三不知”。
基於這種狀況,薄熙來開始整肅官場,除去“換帥”和“雙規”這兩種非常規手段,為外界稱道的,是他“訓官”——舉辦“領導幹部現代經濟知識培訓班”,學員都是各區(縣)的書記、區長,薄熙來親自上課。
在培訓班上,薄熙來給重慶官員“潑冷水”——曆數重慶與中國諸多地方發展差距,直言是“睜大眼睛看中國、看世界”的時候了——“能不能搞好擴大開放,關鍵在領導,核心在幹部”,“重慶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率先解放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在薄的強力推動下,2008年3月,重慶市“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領導小組成立,成員包括4位市委常委。中國前駐法大使吳建民、江西省省長吳新雄、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等都成為重慶市的座上賓——希望他們為重慶官員傳經送寶。
讓重慶市民驚訝和興奮的是,別開生麵的“開放論壇”、“青年人才論壇”以電視辯論賽的形式,讓官員與群眾來了個麵對麵。
他親自出辯論賽題目:“重慶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是政策資金還是思想思路”、“重慶發展的關鍵是製度創新還是科技創新”、“30年後,重慶與京津滬比肩而行的可能性是大還是小”……
對於最基層的官員,薄熙來讓他們回爐深造——2008年,重慶市人事局等下文,要求全市機關單位35歲以下、未取得大專學曆的在職人員到12所在渝高校進行脫產學習,否則,一律不得提拔。
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爭議。有媒體發出疑問:高素質的公務員可以速成嗎?然而,在“胡蘿卜”(政府給進修文憑的公務員提供補貼)加“大棒”的政策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基層官員走進課堂、捧起書本。
薄熙來還大規模引進新鮮血液——2008年,重慶市啟動《重慶市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5年內麵向全國擇優選派3萬多名高校應屆生,充實鄉鎮機關和農村。
2009年5月,薄熙來更是將官員趕進了基層——一項名為“三進三同”(“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在重慶市轟轟烈烈展開。
治民:“紅色浪潮”
治官,是薄熙來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對民眾的治理,薄熙來頗費了一番思量。
2008年5月30日,兒童節來臨前夕,他前往巴蜀幼兒園、巴蜀小學,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50年代的幾首“老歌”後,他問小朋友:《歌唱祖國》會不會?
“不會。”孩子們的回答,薄熙來很失望。
臨行前,他告誡隨行人員:一個民族要強盛,培養年輕人昂揚、健康的精氣神很重要。孩子們光念書還不行,光搞知識教育,最後可能學成個書呆子……
不久,重慶市《關於廣泛開展紅色經典歌曲傳唱活動的意見》下發,“唱紅歌”成為各部門在重要紀念日的必要活動。
《重慶日報》每天在重要版麵刊載紅歌重慶衛視開辟紅色經典《每日一歌》;一批文藝骨幹和積極分子組成教歌小分隊,向群眾傳授紅歌……
僅僅這些,是不夠的。
2008年國慶節前,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明華教授,突然接到“政治任務”:編一本小冊子,口袋書的形式,內容要經典,每月一本。以研究古代文學見長的劉院長,立即抽調院內的相關老師,組織編選班子。
很快,暫定名為“博雅文選”的小冊子完成,但這不符合薄熙來的思路,因為,劉明華等人選的是古典詩詞。
薄熙來的思路是,一定要有“紅色經典”。反複修改,3個月後,他親自定名的《讀點經典》出籠。
在已出到第九輯的小冊子中,你可以讀到《論語》、《孟子》,也可以看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劉伯承的《出益州》,亦有紀伯倫的《名譽》。
在序言中,薄熙來寫道:“經典應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華、傳世之作,而引領中國走向獨立、富強的共產黨人,也在他們書寫英雄史詩之時,留下了許多催人奮進、感人至深的文化經典……有如多種維生素片,雖每日一粒,亦可養身。”
這套叢書的主編,劉明華教授常會被人問起“何為(點擊觀看何為影視作品《亂世麗人》)經典”,他的回答耐人尋味:經典也有分別,比如,傳統的文化經典,現當代的紅色經典……
能說明薄熙來對這本小冊子重視的是:該書出版前六輯,他幾乎每篇文章都審讀過。最初,書的開張、紙的好壞,甚至封麵圖案,他都要過問,裏麵選取的“紅色經典”,他更“會提出自己的建議”。
現在的《讀點經典》,銷量已高達30多萬冊——重慶近6000名市管幹部和2萬餘名各級幹部幾乎人手一冊——重慶市的通知是,全市所有黨員領導幹部都要把閱讀經典作為人生追求、職業責任、生活時尚……
薄熙來還鼓勵人們發“紅段子”——“2009年第二屆紅色短信創作傳播大賽”,他發出首條參賽短信:“我很喜歡毛主席的幾句話:‘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人是需要有點精神的’,這些話很精幹,很實在,也很提氣。”
據說,薄熙來的這條“紅色短信”轉發已超過1600萬次。而2008年重慶第一屆紅色短信創作傳播大賽,共在民間收集了1萬多條原創的紅色短信,發送量才100多萬條。
2009年3月,“講故事”活動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舉行。著名演員薑昆和王剛聲情並茂地為台下的3000餘名觀眾講述了《難忘的航行》和《夜幕下的哈爾濱》,一些小朋友見到了那麽大牌的明星,激動萬分。
這一切,總導演和總策劃都是薄熙來。
在一次文化宣傳工作會上,他透露,自己的目標是,用紅色文化來“塑造人”,“抓未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當其衝的是,“領導必須到位”,“領導幹部要樹立抓文化就是塑造人,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未來的理念”。
基於這種判斷,重慶市對“唱讀講傳”(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提出明確意見:每個區縣至少提供1個大型紅歌壩壩舞廣場;全市所有圖書館至少要提供一間經典閱覽室;每個鎮街至少設立1個“故事角”;各區縣都要設置“箴言欄”……
重慶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廳級幹部告訴本刊,在一次小範圍的會議上,薄熙來提到,之所以在全市開展轟轟烈烈的紅色文化運動,是想從意識形態的層麵來進行民眾改造。“說得好聽一點,就是進行思想文化建設,換一種說法,就是對人民的思想進行改造。”
環境:栽綠留白
走在重慶,會看到很多新栽的香樟或者銀杏。履新不久,薄熙來對重慶的定位是,“內陸改革開放的高地”,但這個並不具體的目標“在官員中引發了一些議論”。
很快,“改革開放的高地”被“五個重慶”——“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所取代,成為薄熙來治渝主線。
“平安重慶”引發了“掃黑風暴”,對於“宜居重慶”,薄熙來則從改造舊城開始,“用3~5年時間,投入1000個億把主城九區的危舊房全部改造”。而“森林重慶”的目標則是,用10年的時間,完成新造林1100萬畝。
“對一個城市來說,怎樣做才算‘以人為本’、‘立足長遠’?我看就是要種樹,而且要多種、早種。現在就要組織千軍萬馬上山種樹。”薄熙來說。
在這種思路主導下,到下麵區縣考察,他都要談到綠化:“綠化城市需要提高樹種的檔次和質量。”“不要小看種樹,樹長得幹淨、漂亮,城市就顯得有精神。”“要選擇優良的樹種,比如銀杏、水杉、香樟等。”
上有所呼,下有所應。
重慶市銅梁縣一年種了4000多棵大樹,其中不乏香樟、銀杏等優良樹種,“縣城顯得樹影婆娑,綠蔭處處”;永川“短短一年,森林覆蓋率增長到35%”,無論行走在城市街頭,還是漫步在鄉村小路,處處綠樹掩映,鮮花簇擁……
2009年8月25日,在忠縣考察時,薄熙來更是讓忠縣縣委書記朱晞顏和縣長劉貴忠對這媒體的鏡頭舉手宣誓:“一定把忠縣的樹種好!”
在大連時,薄熙來以治理城市環境而出名,建設了諸多耗水的草坪,而在重慶的栽綠,則被一部分人戲稱為“大樹進城”。這些大樹是否將道路變窄使堵塞狀況更加嚴重,是否遮擋了司機視線造成安全隱患?一位市民如此質疑。
薄氏風格
薄熙來治理重慶僅23個月,可已給重慶留下深刻烙印。
一位熟悉他的官員告訴本刊,薄熙來講話很口語化,往老百姓的路子上靠。比如,在參加“紅色短信”大賽啟動儀式上,看到湖南、四川等省市的電信部門也都趕了過來,薄熙來說,好啊,來了這麽多兄弟省份,都是好哥們!
“一個如此級別的官員,‘哥們’竟然從他嘴裏說出來……”這位官員坦言,他是非常驚訝。
在“健康重慶”動員大會上,薄熙來拿原衛生部部長高強的名字開起了玩笑,“高強同誌雖是衛生部長,但高強、高強,‘更高’、‘更強’,你的名字已經很接近奧運精神了!”全場近千人大笑。
接著,薄熙來開起了重慶官員的玩笑:“健康和長壽,是咱重慶人共同的追求,我們身邊就有胡健康、王長壽嘛!”全場哄笑。胡健康是重慶市人大副主任,王長壽則是重慶市政協秘書長。
薄熙來曾說,“咱重慶人體質不錯,能爬山,但個頭兒不行,居然排在廣東之後!咱比不了東北和山東大漢,但要有誌氣和廣東的朋友們一比高低!”全場又是掌聲和笑聲。
大部分時間,“薄熙來笑眯眯的”,然而,其強硬、鐵腕的一麵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重慶出租汽車司機罷工,薄熙來邀請司機代表召開座談會,媒體直播。在對話中,出租車司機大倒苦水,一位加氣站工作人員想推托責任,被薄熙來打斷:“好的,你就講到這兒可以了,今天我主要是聽司機們講。你不要講了。”
“解放思想、擴大開放”電視辯論賽上,薄熙來是評委之一,最後的點評階段,看到一位評委點評過分冗長。他揮揮手進行製止:“這不是做報告。”
到下麵的一個貧困縣調研,書記、縣長都出來接待,薄熙來聽完介紹,突然笑眯眯地來了這麽一句:都說你們這是貧困縣,看你們這身材,像貧困縣嗎?
還有一次,聽基層官員匯報,這位官員把各項數字如數家珍,匯報得極為順暢,薄熙來起了疑心,隨即打斷:為這匯報,你昨天背到夜裏幾點啊?
今年4月,多家香港媒體到訪重慶,薄熙來出麵,港媒們拋出一個問題:重慶發展的最薄弱環節在什麽地方?
薄熙來一聽,笑了,說:“你們這不是考驗我的政治智慧嗎?說出來,把前幾任領導都給得罪光了?你們實在要問,不如換個說法,改為,我在重慶最想幹哪些事,你們覺得如何?”一臉的真誠。
當時參與采訪的一位記者說,采訪前,本來很多港媒對薄熙來充滿疑慮,但是經過他那麽真誠的一番回答,後來,“很多記者反而很自覺地保護起他來。”
重慶施政600多天,薄熙來給當地官員留下的另一印象,是他對毛澤東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經典語錄的熟稔——講話時,隨時可以脫稿引用,進行大段大段地背誦。比如,在“宜居重慶”建設動員大會上,薄熙來不但引用了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的詩句,還解釋,“重慶有江有山,就是江山多嬌!”
“如果把‘五個重慶’都搞好了,我們再登山遠望或漫步江邊,讀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嬌’的詩句,就會倍感親切,仿佛他老人家就在講重慶,對‘五個重慶’建設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一位熱心網友統計發現,僅就公開見報的薄熙來講話,引用毛澤東的語錄就高達31次。
為何薄熙來如此熱衷在重慶推行紅色文化,熱衷毛澤東語錄?
重慶思想界的多位人士表示,這和薄熙來的家庭出身以及自身成長道路有關係,“他們那一代人受毛澤東的影響很深”,“家庭影響也很大。”
原遼寧大學校長、和薄熙來熟識多年,被薄熙來視為師長的馮玉忠先生告訴本刊,根據他的觀察,薄熙來到重慶,還是“理想主義色彩過於濃厚”,追求完美。“他是所有靜止社會的敵人。”馮玉忠說,但“總體上,還是越來越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