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2011年 10月25日

(2011-10-29 06:59:04) 下一個
晚上7點多鍾,張超群來電話。他問:托老漢發給你的文章收到了嗎?
我:收到了。昨天已發了一篇“建立民主共和,是孫中山的統一觀”。餘下的文章陸續發出。《巴陵鬼話》每天的點擊率大概有三百多人次。你多寫一些吧。
張:在鳳凰衛視上看了小悅悅的報道,很震撼,很難受,想寫篇文章。
我:我也想寫,但總提不起筆。
 ……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裏,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陳賢妹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事故經過被事發地旁邊一間勞保店的視頻監控記錄。
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10月21日零時32分離世。
小悅悅的慘劇,震動世界。國內外許多媒體都作了報道,我瀏覽了許多評論,大都是從社會道德層麵譴責冷漠,麻木。
老殷認為,評論小悅悅的悲劇,應從三個層麵分析。
第一個層麵是兩台汽車的司機,碾壓了人而逃遁,實在令人發指。不過,類似的事,在特色中國屢見不鮮。雖有法律製裁,但敢以身試法者多矣,共和國的法律怎麽就不大管用?
第二個層麵是悅悅的父母沒有監護好孩子。我女兒在英國,她曾告訴我,她的一個朋友把不到一歲的孩子放在家中,自已上超市,孩子啼哭,鄰居報警,警察馬上趕到……英國的父母對孩子的監管是受法律約束的。中國呢?
第三個層麵是18個過路人,見死不救,冷漠生命。現在的評論大都集中在對18人的譴責。老殷認為,這18個昧良心的人應當受到拷問,但僅僅停留在對這18個人的指責,是不夠的。當今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又豈止18人如此!
時下的中國,一邊是路人漠然而去,一邊是好心人被誣陷,當今社會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嚴厲拷問。如何避免類似道德悲劇重演?如何保證好心人行善“零風險”?執政黨又該當何責?
類似悅悅的慘劇,在全國各地都有可能發生,或說早就發生了,今後注定還會發生……隻是有沒有錄相監控,能否曝光。這慘劇隻有在共和國的天安門不會發生:因為那裏警察多多,一旦有事,能迅速處理。
日本有一家媒體評論悅悅慘劇時說:這種事在日本根本不可能發生,而發生在中國則不必驚訝。
老殷曰:這種事發生在中國應當驚訝,而又不必驚訝。
……
悅悅走了,
天堂裏沒有車來車往,
天堂裏沒有冷漠!
悅悅一路走好!
============================

張超群
兩岸統一漫談(10月16日)
謀劃海峽兩岸統一,恐怕是每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人不變的情懷。
我是堅定不移地反對台灣獨立的,更不容許西藏、新疆從中國版圖分裂出去。
我不主張民族侵略擴張,但對祖國自己的國土被別人無端占領卻一直耿耿於懷。竊以為,有罄竹難書之罪的北洋軍閥什麽罪都可以原諒,但坐失良機讓蘇聯一些王八蛋策劃外蒙古獨立是不可饒恕的罪行。曾經有幸到俄國的海參威轉了一圈,我為那裏廣袤的土地、絕佳的天然良港而驚歎不已。羨慕之餘,心裏盡是罵娘,對軟弱無能、割地賠款的清皇朝詛咒不已,對忙於內戰的北洋軍閥錯過列寧宣布廢除沙俄對外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機會而沒有收回海參威地區痛心不已,也對短視的蔣介石為了換取蘇聯支持而承認外蒙獨立憤怒不已。
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中央的胡主席呼籲兩岸和平統一,《環球時報》發表“統一尚未實現,國民仍需努力”、“呼喚第四次國共合作”的署名文章。似乎兩岸舉行政治談判,結束分治狀態已提到議事日程。
不過,我認為,談兩岸統一為時尚早。
當然,分治是個過渡狀態,兩岸終將要統一。因而,談談統一的一些設想以作茶餘飯後的消遣。
兩岸統一要恪守兩個前提:一是不用武力統一,當然台灣應以不宣布獨立建國為條件;二是不要總想一個吃掉另一個,兩岸共存、兩岸共贏是上策。
今天的統一,既不同於辛亥革命時期的南北議和,也不同於廣州時的國共合作,更不同於1945年抗戰勝利後隻有強勢國民黨與弱勢共產黨的重慶談判和1949年的強勢共產黨以懲辦蔣介石為首的戰犯作為先決條件的北京國共和談,當然也不是中國政府與英國、葡萄牙政府談判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經濟上大陸是以社會主義經濟為骨幹力量的混合的市場經濟,台灣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上,大陸是一黨專製,台灣是民主製度;大陸雖是世界經濟大國,但人平富裕程度還趕不上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是中國的唯一代表,但台灣地區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更為惱火的是地理位置,與陸地上犬牙交錯或山水相隔不同,隔海相望的台灣與大陸既可以和平共處,也可以對峙生存;台灣曾經作為列強的殖民地長期孤懸海外,台灣人對祖國的疏離感多於認同感。
在這種態勢之下,兩岸談統一與以往談統一相比,增加了難度和變數。
統一的目的是什麽?兩岸三通,經貿文化旅遊交往有利於民生,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民心工程,因而反對的聲音不大。
而兩岸政治統一固然是善舉,但對台灣的老百姓來說,可能有種認為過去沒有統一我們照樣生活得滋潤,今天統一並不能帶來什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更何況對過去所謂共產黨共產共妻的汙蔑宣傳流毒,對毛時代劃階級、收私產、戴帽子、批判鬥爭的餘悸,對大陸不自由不民主侵犯人權的種種聞說,加劇了一部分台灣人的心中疑慮。因此,不想統一、不急於統一、統一不統一無所謂或反對統一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兩岸統一的目的不耀眼,也不急迫,還沒有到非統一不可的地步。
和誰談?〈環球時報〉的秀才們說國共兩家談,我看偏頗,還是一黨專製思維,無視台灣島上多黨政治的客觀事實。兩岸三通或經貿易文化旅遊協定,國共兩家談了且運作順暢,民進黨上台執政想改也難以改回去。因為這是民心工程啊!
而兩岸政治統一,不完全是民心工程,特別是主張台獨反對統一的民進黨還擁有百分之四十多的選民,這股力量不可小覷。大陸是共產黨一黨執政,說話可以算數。而台灣是多黨政治,國民黨執政時談判達成的協議,民進黨上台可以挾獨派政治勢力影響,通過立法機關攪局或炒作全民公投而使協議擱淺。
所以談統一,無論是作為策略還是實際考量,都不要隻提國共和談而要提兩岸和談,盡量爭取反對派分化,凝聚促進統一的力量。
統一用什麽國號?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不會接受;用中華民國,大陸肯定不幹。起個中華民主共和國的名字,雙方會同意嗎?
國家結構用什麽形式?實行單一製,台灣以省對待,或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或像香港澳門一樣搞一國兩製,台灣方麵肯定不會接受;搞邦聯製,兩岸都以獨立主權國家身份結成國家聯盟,這等於承認兩個中國,大陸方麵理所當然地會堅決拒絕。
我看聯邦製是最合適的選擇,但這種聯邦又比美國聯邦州的權限大,可以允許台灣保留適當的軍隊或有適當的外交權,前提是台灣必須承認統一的國號,稱呼可為“中國台灣地區”,台灣地區憲法內容不得與中央憲法規定相衝突。
中央政府如何組織?共產黨一黨專製肯定不行;國共兩黨聯合執政,其他黨派會反對;多黨競爭選舉,初始階段有困難。
似應分兩步走。第一步,兩岸政治體製各搞各的,中央政府裏給台灣留一定的名額,人選由台灣立法機關選舉產生。與此同時,允許大陸人到台灣建黨,也允許台灣人到大陸建黨。經過一個時期的磨合,實行第二步即自由的多黨競爭選舉。到那個時候,共產黨可能是全國的或台灣的執政黨,國民黨也可能成為大陸的即全國的執政黨。
這就是我的兩岸統一路線圖。權當胡扯,莫去較真。
共產黨是要一黨專製,還是要統一?二選一。如果兩個都要,那統一的話題就是紙上談兵。
還是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的設想切實可行。
當年蔣介石叫喊反攻大陸是一種姿態,今天大陸也可以在宣示統一的姿態下改政體、抓經濟、促民生、優文化、提形象。其中的重點就是要真真切切地把黨主扔到曆史的垃圾堆,實實在在地實行民主,這是兩岸統一的基本功。可以斷言,不可能把一個民主的台灣與一個專製的大陸硬捏在一塊兒。在到中國真正成為世界上可敬可親的民主強國的時候,再進行兩岸統一的實質性談判,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