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09年11月7日

(2009-11-07 16:18:24) 下一個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晴
      下午,ly先生約了幾個朋友在泰和茶樓,聊天中,話題談及錢學森與諾貝爾獎。
      pe先生:錢學森在美國求學工作快20年,1945年就成為五角大樓導彈技術核心顧問組的成員,得到美國軍方高度信任,承擔為美國設計未來的火箭、導彈噴氣發動機發展藍圖。學術理論已趨頂峰。網上有文章說,錢學森如果當年留在美國,可能是諾貝爾獲獎者了。老殷,你怎麽看?
        我:諾貝爾獎注重理論上創新,錢學森回國後,專注火箭導彈,取得很大成功。“錢學森如果當年留在美國,可能是諾貝爾獲獎者”,這隻是一種假設。人都死了。即便不死也不可回複到當年。這種假設沒有意義。
       pe:我倒覺得這種假設還是有道理的。高錕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網上有評論說,高錕獲得成功有關鍵的兩步: 一步是1948年從上海移居英國管轄地香港; 二步是1996年從香港移居美國。 言外之意: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不可能取得諾貝爾獎。
         ly:60年來華人得諾貝爾獎的都不在大陸。最能說明問題是高行健。這個人1940出生在江西,在大陸生活了47年。1988年開始在巴黎定居。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2000年10月,因小說《靈山》而獲諾貝爾文學獎。如果高行健不移居法國,仍然生活在中國,他不大可能寫出《靈山》,自然也就不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
       pe:我們有五千年文明,有優越的社會主義製度,有偉大光榮正確的共產黨執政,有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搞了60年,就是搞不到諾爾貝爾獎,這真是極大的諷刺。諾貝爾獎為什麽與大陸無緣?中國人應當反思這個問題!
      我:我們是應當好好反思。不過現在不僅拒絕反思,反而在自吹自擂,自己對著鏡子作揖。這是很要命的事。 ……當然,也不要太悲觀。畢竟世界在變,在進步;中國也在變,也在進步。後30年比前30年變化還是大的。當然專製獨裁的本質依舊。這隻能慢慢來,急不得。我們隻能寄希望於以後,要堅信:該死的一定會死去,該新生的一定會生下來。生死該有定數。未來是美好的。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