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09年7月9日

(2009-07-09 23:48:31) 下一個
重慶高考生偽造民族身份,騙取加分事件,被稱為“加分門”。陷入“加分門”的學生有31人。但,重慶市招辦對外宣布,除已曝光的石柱縣副縣長之女和招辦主任之子文科狀元何川洋兩人外,將不公布另外29人,並稱這是重慶市聯合調查組研究決定的評論,。
評論,
對此,7月2日,新華社播發《有什麽理由不公布高考造假者名單》的評論,認為重慶市聯合調查組“似乎可以置民意於不顧,隨意運用公權侵害群眾的知情權。殊不知,不公布造假者名單,就是在維護高考造假者的利益,就是在妨礙高考公平和製造新的不公平。”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揣測:沒有被揭穿的造假考生,有沒有更深的背景,更多的腐敗現象和幕後交易?
 “加分門”半個月了。重慶麵對輿論要求公開名單的呼聲充耳不聞,“更多的腐敗現象和幕後交易”最終能否曝光,就看薄熙來的了。不過,我勸世人別奢望。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涉及公民切身利益,或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信息,政府應當主動公開。而在“加分門”中,那些弄虛作假的考生,已使其餘考生的“切身利益”和高考錄取的公平受到損害,公開名單理所當然。不過,政府的這種條例並不能約束政府的行為。違規者照樣我行我素。百姓徒喚奈何?
有人呼籲:不但重慶“加分門”應該公開,全國各地都有“加分門”,都應公開。以接受社會監督。要真想維護公平,減少造假,得依賴於公開。公開才是減少腐敗的真正利器。雖是強音符,又有什麽用呢?
20多年前,接觸到戈爾巴喬夫的“公開性原則”,我拍手叫好:倡導政府工作講評,由此給自己帶來厄運。20多年後,麵對網絡,世人呼喚“公開”,“透明”……我喟然而歎:難啊,真的太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