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可見,這番話並不是鄧小平主動向客人介紹情況時講的,而是客人提問後,鄧小平回答的。在這裏,鄧小平是隨意說的個人打算,並不是有關部門研究測算出來的20年“一千美元”。
根據鄧小平的這個講話精神,1982年9月1日黨的12大會議上提出:從1981年到本世紀末的20年,爭取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和具體步驟。
1984年3月25日,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說:“……這幾年一直擺在我們腦子裏的問題是,我們提出的到本世紀末翻兩番的目標能不能實現,會不會落空?……這個目標不會落空。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800美元……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慨念”(《鄧小平文選第3卷》53-54頁)
1989年的14大,把“工農業總產值”改為“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與“工農業總產值”是兩個概念。中南海那麽多“大秀才”,為什麽一個全國性的口號,一個20年的奮鬥目標,會發生慨念上失誤?
鄧小平1980年1月16日講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社會”,1984年3月25日又說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社會”,時間相隔4年,中國的“小康社會”跌價200美金。是人民升值?貶值?還是什麽?
幸好,20年後,即上世紀末,翻兩番的奮鬥目標己提前實現。當年如果鄧小平講2000美金,20年後照樣提前翻兩番。果然那樣就更好了:中國人的小康水平提高一倍喲。不過,中國環境的被破壞更是翻數番。
數字是一種遊戲。
※ ※ ※ ※ ※ ※
在17大報告中,胡錦濤首次使用“人均GDP翻兩番”,過去是講經濟總量,現在提人均,考慮到了人口變動的因素。胡錦濤說:“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胡氏的這個講話實在,符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