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9月18日

(2007-09-18 11:47:11) 下一個

            昨天下午在運通街舊書攤上看到一本書上談朱元璋寫給田興的信。晚上在家查閱朱皇帝的相關資料,找到此信。摘錄如下。
     

   

          元璋見棄於兄長,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雲遊之處,何嚐暫時忘也……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於手足。昔之憂患與今之安樂,所處各當其事,而平生交誼,不為時勢變也。世未有兄因弟貴,惟是閉門窬垣以為得計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過偶爾做皇帝,並非做皇帝就改頭換麵,不是朱元璋也。本來我有兄長,並非做皇帝便視兄長如臣民也。願念弟兄之情,莫問君臣之禮。至於明朝事業,兄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其自便。隻敘弟兄之情,斷不談國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再不過江,不是角色。
      

           20年前的春天,我認識中國人民大學的孫邦基教授。交談中,孫教授同我談到朱元璋的這封信。並送我一本“朱元璋傳”。當時,我一是覺得朱元璋沒有擺什麽皇帝架子,注重兄弟情誼,對田興夠意思。二是這信寫的樸實,有些話很感人,也很精典。我幾乎可以背下。
             20年過去,今天再讀此信,有些思考。
            朱元璋為何要給田興寫這封信?此信寫於洪武3年,即公元1370年。當時王業初定,百廢待興。洪武皇帝急需安邦定國的良才,而田興既有韜略又是老朋友,於是,洪武皇帝寫信請他出山。
         “其情可感,其命難成”。田興為何卻拒不出山?請他去當官,多美的事啊!別說在明朝,就是在630多年後的今天,都是求之不得的。試想,當胡總書記寫信給某人,請他去北京為官,誰不願意?這等好事,若我老殷遇上,連夜坐飛機進京……
          研究朱元璋在位31年的曆史,方知田興不肯去的原因:怕性命難保。曆史印證了田興是有先見之明。洪武13年,宰相胡維庸被殺。26年,大將藍玉被殺。兩案株連4萬多人。侄子朱文正被鞭死,外孫李文忠被毒死,77歲的親家李長善全家70多人被處死。……
        “願念弟兄之情,莫問君臣之禮”。是甜言蜜語。翻臉不認人,是暴君之本能,田興憑著對朱元璋的認識,作出了明智的決策。令人佩服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曆史,也是古訓,是封建極權的特有現象。始於劉邦,延續兩千年。在封建皇朝,天子九五之尊,皇權至高無上,翻手為雲複手為雨。龍顏豈敢冒犯?至尊的權力必然導致無數的冤案。
          不幸的是,這古訓延續到共產黨執政。毛澤東屠殺功臣超過曆代君王。說明什麽?說明我們的製度的本質乃是封建極權。
            時下,這製度變了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