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學佛者對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思考zz

(2007-04-02 22:20:50) 下一個
一個學佛者對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思考
[ 作者:鐘鎮鰉    來自:聖域佛教菩提社區》    

 

前幾天,一個很久沒有聯繫的、我在大學教書的女學生打來電話,講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際。她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可愛的兒子,夫婦感情還算不錯。但是自從與公婆住到一起後,她感到丈夫、公婆和兒子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密,仿佛水乳交融,而自己卻融不進去,像一個孤單的外人。在她與公婆產生矛盾的時候,丈夫由於左右為難而呈現出一種「不作為」的狀態,令她非失望;加上結婚已久,婚姻生活本來就很平淡,於是她就寄情於愛情小說,從中尋求安慰。這個時候,一位已婚男士出現了,他向她傾訴自己婚姻的苦惱,二個「同病相憐」,很快墮入愛河。女的如飛娥一樣,撲向一段新的、所謂的「美好」感情。不久,在女方的強烈要求下,女人的丈夫與她離婚了;而後,那個已婚男人也離婚了。

      如果事情就到此為止,那也沒什麼。隻是,女人在領導和同事的輿論壓力下身心交瘁,春節前想到男方那裏去休養幾天,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男方卻告訴她,自己馬上就要結婚了,婚禮正在緊張的籌辦過程中--可是新娘不是她。女人立刻懵了,她簡直不能明白眼前發生了什麼:她已經離了婚,而且懷了男人的孩子,可是現在他居然要跟別人結婚?!男人痛哭流涕,說自己是愛她的、跟別人結婚是非自願的,男人故作猶豫不決。離男人的婚禮隻有三天的時候,她給我打來了電話,問我該怎麼辦。

      聽了他的講述,我太息不已。想當年那個年輕純潔的女孩子,如今受到了這樣的身心重創,不禁深為惋惜。不學佛的人,隻有告訴她認清形勢、不要再對那個男人抱有幻想、好好調養自己之外,也沒有什麼太多可說的了。

      但是這件事卻勾起了我的思考。佛教徒也是人,也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一樣不得不麵對各種婚戀問題和家庭問題。據我的耳聞目睹,遇到婚變和其他的家庭變故的時候,居士們處理成功的少,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撥的多,尤其是女居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態、水平和表現,與沒有學佛的人沒有什麼兩樣。究其原因,首先是沒有從佛法的角度,對愛情、婚姻和家庭樹立起正見;其次是沒有把佛法真正地應用於生活實踐。

      那麼什麼是愛情?筆者自己總結了一個定義:愛情,就是戀愛雙方對對方我執的最大限度的滿足。凡夫都是有我執的,一般的小人物,又不是古代的皇上,隨時有人觀察你的臉色、等著滿足你的需求,大家都隻是芸芸眾生而已,那麼這個時候,由於業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個人來,他(她)格外地欣賞你、在乎你,盛讚你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如鶴立雞群,如明月處星;你的容貌多麼美麗,你的心地多麼善良,你的性情多麼溫柔;你多麼有才情,多麼能幹,多麼優秀,等等等等,千好萬好,數之不足--總之,在此時,萬千人中,我眼中隻有君一人而已--遭逢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因緣不偶,作為凡夫,你的「我執」便被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種分外的愉悅。於是你懷著一種類似於被伯樂發現了千裏馬的心情,投桃報李,對這個「獨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發掘,彼此欣賞,遂成其姻好。

      讀罷上述過程,你看出來了嗎?除了前世的業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況下,雙方總是有一個人先愛上另一個人,不遺餘力地滿足對方的我執;對方受到感動,又反過來去滿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執。對於追求者來說,他的投入是要求回報的,也就是說,我先滿足了你的我執,之後你也要滿足我的我執。如果不滿足會怎麼樣呢?他(她)就會痛苦不堪,甚至因愛生恨;而對於被追求者來說,則是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你令我的我執感到愉悅。實質上被追求者愛的是什麼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執得到充分滿足時候的陶醉感覺,就是愛情的感覺。由此可見,愛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處的過程,就是兩個人的我執此消彼長的過程,是兩個人我執的一種遊戲。

      據筆者多年來的觀察和體會,愛情有三個特點。

      第一,「如露亦如電」--愛情是短暫而無常的。

      愛情就象花一樣,從一粒種子開始,發芽,抽枝,到含苞欲放,初放,盛放,乃到凋零,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阻止花兒的凋零,因而也就沒有人能夠阻止愛情的凋零與終結。

      愛情又象人的青春,曾幾何時,我們也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氣幹雲『也曾貌美如花,也曾如臨風玉樹,而今或是人到中年,或是垂垂老矣,神采飛揚的那一?那青春,又安在哉!人生本已如白駒過隙,青春更是稍縱即逝,而愛情,則不過是青春鼎盛時期的一道閃電罷了。誰人見過閃電永遠停駐在天空中?又有誰見過露珠兒在太陽底下不被曬化、之後蒸發得無影無蹤呢?

      既然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那麼愛情作為有為法的一種,又豈能獨免?除非愛情是無為法,而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必追求佛法了,隻需去追求愛情就好了;我們也不必學佛了,隻要去學習那些癡男怨女就好了。推論到此,作為佛弟子的你,豈不覺悟得可笑?
 

第二,如「夢、幻、泡、影」----愛情是空幻的。

為什麼說愛情是空幻的呢?由於無始劫以來的業力糾纏,大部分人一生中不上跟一個異性有緣,而最終得以結婚的,通常隻有一個。請你試著回憶一下,從你青春萌動的時候開始,你所心儀的那個人,那後來你為之心動的一個個異性,他們是否都還鮮活地留存在你的記憶裏?如果每一個人都細節清晰地保存在你的記憶裏,那麼我隻能說:佩服你是天生的情種。事實上,除了眼前整天麵對的那個人,其他的人,早已湮沒在現實的瑣碎中、歲月的煙海裏。

是的,偶然當你回想的時候,你知道是有這麼回事兒,但是,當時的事,當時的人,就象老照片一樣,有些模糊不清了。回憶到往事,就象做了一切夢,而一段段的感情經歷,就象一個又一個內容相異的夢。有的時候感覺往事是那樣的遙遠,以至於覺得仿佛發生在前世。甚至有的時候會相:它真的發生過嗎?還是沒有發生過?雖然答案常常是肯定的,但是沒有什麼比自己的這些感受更能說明感情經歷的空幻了。

唐人李商隱在《逕?分袑懙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