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呆的魚

要遊到那遙遠的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正文

你好,意大利!(Day 12-13– Milan)-完

(2007-06-01 23:04:47) 下一個

從威尼斯到米蘭,就好象從天上掉到地上。

米蘭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生活節奏明顯比威尼斯快。火車站是墨索裏尼時代的作品。整個建築又高又大,又冷,又生硬。米蘭的大教堂(Duomo),號稱全世界第四大,用四百多年的時間修成的,竟沒有一點和諧的美感。教堂是歌德式的,有很多小小的尖頂,每個頂上都站著一個聖人,製造出一種陰深的氣氛。

從書上學到一個意大利的短語。如果什麽事老是拖拖拉拉,完不成。就說它,“好象修教堂一樣。”

在羅馬,佛羅倫薩,Siena, 威尼斯的各個廣場的四周,都有很多小餐館,設有露天座位。人們累了,可以隨時坐下來,喝杯cappuccino。 在米蘭,就沒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廣場四周一個涼棚也沒有。

米蘭是世界時尚潮流的中心之一。到了米蘭,當然要去看它的時尚。全世界最早的Mall,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就在大教堂的旁邊。現在裏邊全是世界名牌時裝,手袋,還有很多歐洲沒有出口到美國的名牌。我覺得歐洲好在它有很多品牌,不一定是名牌,但也裁剪得體,式樣大方。在美國,品牌就比較單一。在意大利,提著Coach 的包,穿著Seven 的牛仔褲的都是美國人.好象這些都是美國的招牌似的,顯得比較傻. 有一重大發現,街上很多年輕人牛仔褲的褲兜都在大腿上,而不是屁股上.不知這股風什麽時候吹到美國來.

旅途中見到好幾個McDonald’s,我們都回避了.在美國都不要去的地方,難道還要飛過半個地球,去意大利的? 沒想到,在意大利的最後一天, 我們還真的去了McCafe. 在Galleria裏麵,別的咖啡館都超貴,隻有McCafe,可以在一大堆世界名牌,諸如,Prada,LV,Fendi...旁邊,賣一個歐元一杯的cappuccino. 可見美國這些大資本企業可以如何地把成本降到最低,效率提到最高,獲取最大的利益.

還好,Starbucks,星巴克,一直沒能進到意大利,這是讓人欣慰的. Starbucks的concept,模型本來就是效仿歐洲的咖啡館. Cappuccino的老家原本在意大利. 但是意大利那種家庭經營的小店在經濟效益上是無法抗衡Starbucks這種大資本企業的.如果Starbucks到了意大利,以後全世界都人手一個星巴克的紙杯子.那將是人類文化上的損失.

在意大利還學會了吃salad,色拉.原來根本沒有所謂的Italian dressing. Italian dressing是美國人的法明.在意大利,餐桌上總有兩個瓶子,一個是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 一個是醋(vinegar). 愛吃多少自己任意放.就象我們涼拌菜裏放醬油和醋一樣.

英國大文豪, 約翰遜, (Samuel Johnson),說過, "A man who has not been in Italy, is always conscious of an inferiority, from his not having seen what it is expected a man should see."  大意是,一個人如果沒去過意大利,他會一直覺得自已處於劣勢,因為他沒有見到作為人應該見到的東西.

意大利是西方文化,藝術的奠基石.後人很多作品都受古羅馬和文藝複興時期藝術的啟發.包括法國送給美國的自由女神像.

最後兩張照片是我印象中的意大利.

米開朗基羅的墓

佛羅倫薩的ponte vecchio

再見,意大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