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機會與壓力同在 靜觀待變奠定和平崛起基業
仰天長嘯
2005-05-15草案初稿 後經修改
瀏覽近日報章, 美國政界逼人民幣升值之論喧囂塵上, 美國人的叫囂越是瘋狂, 其底牌和軟肋也就越是暴露無遺。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主要美國政府和媒體有如下用心:
1) 順應華爾街炒家的需求。炒完石油後, 華爾街又大又肥的下一個目標顯然是人民幣匯率。華爾街炒家已經把石油炒高了而且時間不短, 這一情形對美國經濟的不利已經顯露, 同時對與能源工業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布什--切尼當局的政治行情有很大的損害. 因此布什--切尼當局為了要滿足美國選民對高油價的不滿和對中國迅速崛起的不平衡心態, 沒有比施壓人民幣匯率有更好的出路。炒完石油後施壓人民幣匯率, 是提供給華爾街炒家高回報的好方法。
2) 遏製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廣場協議”讓日元急劇升值已被證明是使曾經如日中天的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好“藥方”。手法可能有點老套, 但是獲利依舊明顯。正是有日本的慘痛教訓在前, 中國政府才頭腦清醒而且立場異常堅定。然而作為博弈對手的美國自然也清楚中國知道以前的教訓, 因而它不會期待人民幣一如從前的日元迅速大幅升值。但是沒有完成轉型的中國經濟有很大的脆弱性。很多出口企業的收益不在於獲取很大利潤, 而在於創造巨大就業 (特別是紡織行業)。出口企業利潤的絕大部分被跨國公司攫取, 很多企業自身平均估計也就5-7%。然而正是這區區5-7%的利潤維持了企業的運轉並創造了巨大就業。因而一旦中國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即使人民幣僅僅升值5%, 也會給中國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人民幣僅僅升值5%對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影響微乎其微, 但會促使一部分產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孟加拉等國。中國因失業率上升而引發社會不穩定, 崛起的前途充滿不確定因素。這正是以切尼為首的美國右翼最希望的結局。
美國的過度高消費和超低儲蓄率, 自私地耗費世界資源, 是導致貿易和預算雙赤字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變消費和儲蓄習慣, 美國不可能消滅赤字。因為如果國民不儲蓄, 又想高消費, 哪能向誰借錢? 美國預算有赤字, 而對外戰爭還一場一場地打, 還不是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台灣香港為他們墊的款?自古以來隻有債主牛的道理, 沒有欠債人橫的理由。美國人至今還牛還橫的緣由, 它的軍事實力強大加上它隻是暫顯頹勢並未衰敗! 所以中國還要有耐心, 等待時機。
美國要的是美元相對人民幣的貶值, 但是絕對還想要維持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功能。因此隻要美國有貿易和預算雙赤字, 它還在打仗, 它就要借錢。隻要美國想繼續維持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功能同時想要借錢, 它就有軟肋。這也就是為什麽它對中國掄起大棒時有些心虛 (美國財政部說: 中國目前沒有操縱匯率, 但是如果六個月之內還不升值, 就坐實了是操縱匯率。)。減持美元債券就是中國的王牌和美國的軟肋。
然而如果說美國是唯一全球性的超級大國的話, 目前的中國至多還隻能算一個地區性大國, 而且還動不動常被美國拿捏。目前中美之間的懸殊實力決定了"減持美元債券"一般情況下隻能是威懾利器, 不到攤牌的最後關頭斷不能使用。但是這種威脅對美國是能取到真正的嚇阻作用的。這也就是格林斯潘在國會道出了真情: 人民幣升值不會對美國的貿易赤字有任何影響。作為聯儲會主席, 格林斯潘更在意的是: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美國零售價格的增高(也就是通貨膨脹)和美國利率的攀升從而危害蹣跚而行的美國經濟; 要是中國(在中國之後亞洲必然跟進)再減持美元債券的話, 那麽對美國的影響絕對是災難性的。美國國會議員喜歡“政治正確”的嘩眾取寵, 而作為聯儲會主席格林斯潘和財政部長斯諾卻不能不關心實實在在的經濟後果。
既然人民幣升值是政治問題, 那麽也就決定了它不能僅僅依靠經濟手段來解決。所以除了可以“減持美元債券”示之不用外, 中國還應充分利用廣大在中國有著廣泛利益的國會遊說集團。他們是美國人或美國法人, 人民幣升值對他們利益攸關, 而國會議員可以肆無忌憚地得罪中國, 但是他們絕對不能跟金主與選票過不去, 這就是美國政治現實。由這些利益集團遊說國會強調人民幣升值和中國減持美元債券的後果, 效果絕對會理想得多。
因此麵對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 中國一定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拋出所謂“出其不意”的講法是不負責任的、也是極端有害的。因為僅僅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失業壓力就難以承受、更不用說中國未來潛在的“貿易總體逆差” (中國未來出現“貿易總體逆差”不是危言聳聽, 而是有現實可能的。)。而所謂“出其不意”本身就賦予了投機客套利預期。想當年中國政府一句“人民幣不貶值”何等擲地有聲, 投機客立即做鳥獸散!
所謂“出其不意”, 也就是我們升值的時機讓投機客意想不到, 很顯然這裏“其”可以理解為投機客。本質就是: 我會升值, 但我不告訴你什麽時候! 博弈論是華爾街的必修課。博弈論會告訴大家: “Chinese currency appreciation (升值)” is now Common Knowledge, the only uncertainty is "When"。So the whole game is boiled down to "timing". 熟悉博弈論的投機客可能打消了短期獲利的企圖, 而轉向稍長時間的投機。這就是當前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由來。所以中國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民幣升值戰場的轉移。除了房地產市場, 投機客還會有很多中國政府意想不到的選擇。因此我斷言: 拋出所謂“出其不意”的講法隻會使中國政府的救火措施越救越忙(當然如果是寫成“出奇不意”,就不會有這些歧義了。然而幾乎所有的新聞報道寫的都是“出其不意”。)!
另外所謂“人民幣不升值不利於中國產業升級”的論調更是杞人憂天加畫餅充饑。中國企業誰不瞄準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 但是不通過生產低端產品積累資金技術, 誰能生產高端產品? 持“人民幣升值促進產業升級”論者應該到非洲大陸去推銷他們的“休克”療法。中國市場這麽大, 我們完全可以獨自完成低中高端產品在國內的生產分工, 根本不需要別的國家來替我們分擔低端產品的生產。我們有的是勞力, 在大部分企業在承擔低端產品生產的同時, 競爭的壓力必然會使很大一部分企業將精力轉向生產中高端產品。
麵對來自美國的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 中國政府首要任務就是“穩住形勢”, 一句話“堅持就是勝利”。美國已經因饑不擇食而變得有些窮凶極惡, 並且完全喪失了耐心。為了保護沒有競爭力的通用和福特, 它對日本與韓國汽車工業施壓就是明證。畢竟施壓日本得到的油水更足。日本的抗壓性差, 如果中國“耐力”強些, 美國很可能對中國胃口大減, 把目標轉向日本。這也就是很多猜測預期日圓可能先於人民幣升值。在美國的壓力下, 中日韓三國就會慢慢意識到共同的前途在於“東亞共榮”, 也就是亞洲經濟一體化! 日本由於憂慮中國的主導地位, 對亞洲經濟一體化一直有抵觸情緒。如果美國的壓力能促成這一結果, 那麽美國對中國真是功德無量。
美國商學院的教材都喜歡用中文“危機”來詮釋“Crisis”: 危險中孕育著機會、危險之後就是機會。有識之士都應該預見到這次人民幣受到的壓力其實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要是中國政府應付得當, 我們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徹底而有效地動搖和打擊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世界貨幣功能的動搖必將對全球的經濟、金融和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主動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統計貨幣, 更重要的作為與周邊國家貿易的結算貨幣。做到了這一步等於把美元排擠出了亞洲, 人民幣幣值最起碼在亞洲不再是問題, 美國也就無從置喙。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聯係已經讓人民幣成為了硬通貨。用人民幣結算是利人利己, 水到渠成。我個人認為主要的障礙在於我們的政府官員對美元的過度崇拜而導致了對自己貨幣的自卑。美元在歐洲的地位已經讓位於歐元, 它退出亞洲是遲早的事。我們不需要什麽亞元, 亞洲一體化舍人民幣其誰? 當然我們的態度一定要謙遜。美元世界貨幣功能的動搖必然是負債累累的美國快速衰敗的導火索。緊接而來那必然是重新製定全球遊戲規則和重新分配全球利益!
麵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中國手中手裏握有減持美元債券的王牌, 同時還有通過美國企業遊說國會的可操控手段。所以我個人認為: 人民幣升值機會(打擊美元的霸主地位)與壓力同在, 靜觀待變(日圓的不定性)堅持就是勝利! 我們必須記住: 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和紡織品配額問題都是戰術性的旁枝末節,真正的戰略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和華夏神州的和平崛起。人民幣升值之類問題是經濟鬥爭, 中國威脅論之類問題是軍事鬥爭。但是我們必須在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這場重要戰役(是與美國一係列長期較量中的一個戰役,遠不是戰爭)中取勝,讓人民幣首先成為地區性貨幣,並使其成為世界性貨幣創造條件。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民族複興奠定真正堅實的經濟基礎,從而最終贏得中國和平崛起這場長期而偉大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