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冥想
I. KUNDALINI昆達裏尼
RA:較低能量極(根輪root chakra)會從宇宙(cosmos)吸取寰宇(universal)能量進入它自身。從那一點,能量向上移動,直到與正極螺旋能量相遇,並產生相互作用。這股正極能量是從內在向下移動。一個實體的光芒活動層次既是這個相遇點的所在。也就是南極外在能量與正極內在螺旋能量相遇處。當一個實體逐漸成長,極化程度增加,這個相遇點也會向上移動。這個現象被你們稱為昆達裏尼(kundalini)。無論如何,最好把它想成是宇宙與內在振動理解相遇之處。(B2, 49場)
RA:盤繞(coiled)的大蛇被呼召向上攀升,這個隱喻非常適於你們人群的思維。有兩種能量,於是我們嚐試,如同這個八度音程任何真實顏色的實體們會做的一般,沿著能量中心,將內在與外在本質相遇的地方,不斷向上攀升。有兩個方法用來接近這個目標:
首先是感知(sensible)的方法。透過南極(根輪root chakra),屬於自我的經驗根源被吸引到該實體。每一個經驗都需要被觀察,經曆,平衡,接受,並安置在個體之中。實體(學到)自我-接收和覺察催化劑,逐漸地成長。這些經驗安置的適宜處所也將上升到新的真實顏色實體。這些經驗,不管是什麽,(一開始)都會是在紅色光芒處,並依照它的生存價值被考量,依此類推。
對於正在成長與尋求的心/身/靈複合體,每一個經驗都將依以下次序被理解:
1生存的(第一密度)
2個人特性的(第二密度)
3社會關係(第三密度)
4普世大愛(第四密度)
5以及這個經驗如何產生自由的溝通(第五密度)
6接著是這經驗如何與宇宙能量連結(第六密度)
7最後是(發現)每個經驗的神聖(sacramental)本質(第七密度)
此時,造物者已經在內。
在北極,皇冠(crown)早已位於頭頂之上,該實體是一個潛在的神靈。這股力量籍由謙卑與信賴的接受,透過冥想與沉思自我與造物者,進入存有。這兩股能量相遇的地方,就是這條大蛇達到其高度的地方,當這股解開盤繞(uncoiled)的能量接近普世大愛與光輝燦爛的存有,該實體的收割也就不遠了。(B2, 49場)
II. 另外兩類冥想
發問者:在冥想中,一種是盡可能讓心智空白,讓它止息;另一種是集中精神聚焦於某個物體或某件事情。哪一種會產生更有用的結果?
RA:這兩種冥想方式都有它特定的用處。被動式的冥想涉及清除心智,清空你們人群心智複合體中顯著常見的心智混亂,它能夠有效地獲得內在寧靜並作為聆聽造物者的基礎。這是個有用且有益的工具。直到如今還是一般冥想中最有用的冥想類別,與沉思或禱告相對而言。
具像化的冥想類別有它的目標,但不包括在一般冥想中。具像化是行家的工具,那些學習到將視覺影像持受在心智中的實體們,發展出一種內在的專注力,能夠超越無聊與不適。當這個能力在行家裏麵結晶化,該行家便可以在意識內極化,無需外在的行動,進而影響行星意識。這是你們所謂的白魔法師(White Magician)的產生。隻有那些想要尋求有意識地提升行星振動的實體們,會覺得具像化是特別令人滿足的冥想類別。
沉思或在冥想狀態中思考一個鼓舞人心的景象或文字,在你們人群中是極為有用的,被稱為祈禱的意誌技能也具有潛在有益的特質。它是否真的是有益的活動,完全依賴祈禱者的意圖與目的。(B2, 49場)
III.最有力的連接
RA:當正麵行家從內在碰觸智能無限,這是個最有力量的連接,因為他連接了整個心/身/靈複合體的小宇宙與大宇宙。於是這個行家成為愛與光的鮮活管道。並且能夠將這管道直接通導到地球能量連接網。這類的儀式總是在讚美與感謝中結束。使能量紮根,接著將這股能量釋放進入整個地球。(B2, 50場)
IV.脊椎是否要豎直?
發問者:冥想過程中脊椎的豎直位置是否有用或有助益?
RA:有些助益。(B3, 66場)
28. 啟蒙
發問者:是否可能依靠某種方法或他人的幫助,讓一個實體能在這最後的日子抵達第四密度?
RA:不可能直接地幫助另一個存有。隻有可能製造催化劑,不拘形式。最重要的是從自身了悟與造物者的合一,從而放射出光芒。其次是資訊,好比我們與你們分享的知識。我們不能為開悟提供捷徑。開悟,於此刻,是一個通往智能無限的通路。它隻能由自我完成,為了自我而完成。另外一個自我不能教導/學習開悟,隻能教導/學習資訊,靈感。或是以分享愛,神秘,這未知的方式,使得其他-自我向外伸展,開始這個尋求的過程。但誰能知道一個實體何時能開啟通往此刻的大門呢?(B1, 17場)
C. JESUS耶穌
29耶穌,明悟的醫治者
I.耶穌來自第四密度的最高處
RA:耶穌這個實體是第四密度最高層級的成員。他渴望進入這個星球為了在可能的最大限度純粹地分享愛的振動。這個實體可以前往第五密度,但卻選擇返回第三密度。(B1, 17場)
II.獵戶集團對抗他
發問者:當耶穌降生到地球,獵戶集團是否嚐試以某種方式詆毀他?
RA:這是正確的。這個技巧是建立在其它負麵導向的谘詢上。這個資訊有你們所謂的“亞威”(Yahaeh)所給予。這導致猶大(Judas)相信,如果耶穌被逼到角落,就能看到他使用智能無限權利的睿智。結果導致耶穌肉身複合體的毀滅。(B1,17場)
III.為什麽耶穌是個好醫治者?
發問者:如果耶穌這實體屬於第四密度,而現在地球上有來自第五和第六密度的流浪者,什麽使耶穌成為如此優秀的醫治者?這些第五和第六密度的生命現在可以做同樣的事嗎?
RA:能夠醫療的實體可以屬於任何具有靈性意識的密度,這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密度。通往智能無限的大門隻有在醫治者了解智能能量的流入時才會開啟。真正的治療隻是自我的光輝導致環境的催化劑發生,進而開始對自我的認識。籍由自我,認識自我的自我-治療屬性。(B1, 17場)
耶穌最初發現它具有穿透智能無限的能力,是透過對一個玩伴產生“憤怒”的變貌。這玩伴被耶穌碰觸,並受到致命的傷害。因此這個被認為叫耶穌的實體,察覺到在他內裏居住著一個可怕的潛能。這個實體決心去發掘如何將這股能量運用在善的方麵,而非負麵。耶穌極端地正麵極化,比大多數流浪者回憶起的更多。
這個稱為耶穌的實體受到這次經驗的刺激,展開一生的尋求與探索。這個實體首先日以繼夜地研讀自身的宗教結構,你們稱為猶太教的。在很年輕的時候,學問已足以成為一個拉比(rabbi)。在大約13.5歲,這實體離開他在地球家庭的居所,走到其它許多地方,尋求更進一步的資訊。他的足跡遍布四方。直到這實體大約25歲的時候,回到家庭的居所。學習並實行他屬世父親的技藝。當這實體已經能夠整合所有的經驗,開始向其他-自我講話,並教導/學習他在過去歲月中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這實體在摧毀一個其他-自我的業力(karma)這件事上被釋放了,因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在十字架上說,“天父!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在原諒中,包含了行動之輪的止息,或你們稱為的業力。(B1,17場)
III. 現在耶穌在第五密度
發問者:耶穌目前在什麽密度?
RA:這個實體目前在研讀智慧振動的功課,第五密度,也稱為光的振動。(B1,17場)
V.選擇成為殉道者
RA:當耶穌決定在聖日回到稱為耶路撒冷的地方。他從混合著愛和智慧的工作轉回,去擁抱殉難,這是沒有智慧的愛的工作。(B3, 75場)
RA:耶穌這個實體是在平衡上確定地極度偏向愛,甚至要殉難而還沒有殉難時,也沒有重大的步驟去平衡扭曲。我們沒有暗示這無節製的憐憫的功課有什麽過錯,隻是確認它的完美。這是愛的典範,去照亮更多的人。對於要進一步尋找的,這個殉難的結果一定要被尊重。因為殉難是在時機的最後在殉難的密度裏,奉獻光和愛。每一個實體必須尋找更深的道路。(B3, 75場)
RA:耶穌帶著殉難的計劃投生。這個計劃裏沒有智慧,但更多的理解和憐憫延伸出它的全然的完美。(B4,84場)
D. 醫治
30. 你能在醫治的覺知上訓練我們嗎?
I. 概要
A.寬恕移除業力
發問者:你昨天說寬恕移除業力。我假設平衡的寬恕足以完整地消除業力。不止需要原諒其他-自我,也要原諒自己。這是否正確?
RA:你是正確的。原諒其他-自我就是原諒自己。要認識到這一點,需要完全的原諒。包括意識層次的自己與其他-自我,因為他們皆為一。因此完整的原諒若不包括自己就不可能達成。(B1, 18場)
發問者:你能定義一下業力嗎?
RA:我們對業力的理解是它可以被稱為慣性。這些活動著的行動將持續。停止行動的慣性可以被稱為寬恕。(B2, 34場)
B.對一的法則的深層接受產生醫治
RA:當心/身/靈複合體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之內的一的法則時,醫治就發生了。這就沒有不和諧,沒有不完美。一切都是完全,完整和完美。複合體裏麵的智能無限將重組身,心,靈裏麵的幻象。讓他與一的法則相等。醫治者在這扮演著充能者(energizer)或是催化劑的角色。(B1,4場)
II. 心智工作的前提
RA:這是最費力的部分。(B1,4場)
RA:心智工作的前提是當需要的時候,能夠穩定地保持自我的靜默。心智必須象是敞開的大門。關鍵是靜默。(B1, 5場)
III. 心智鍛煉守則
A.第一是平衡極性
RA:你們次元中的極性必須被內化。你將在那裏找到心智裏的耐心(patience)。你必須有意識地發現相對應的沒耐心(impatience),反之亦然。每一個思想都有一個相反的對照(antithesis)。首相辨別出哪些事情是你讚同的,哪些事情是你不讚同的。然後平衡每一個正負極性,按照它們各自適合的值。心智涵蓋一切事物。因此,你必須在你裏麵發現這完整性。
B.第二接受你意識裏的完整性
RA:接受你意識裏的完整性。身處極性的生物無法有意識地挑選不同的屬性。因此,在角色建構的過程中,造成一些阻礙與困惑在原已扭曲的心智複合體中。每一個接受都舒緩一些由判斷造成的扭曲。
C.第三步在所有其他實體中看到完整
RA:這象是第一步,但是在向外觀察其它實體。在每一個實體中存在著完整。因此,有能力去理解每一個平衡是需要的。當你看到耐心,你有責任在心中鏡射出沒耐心,同時理解耐心/沒耐心。同理,當你看到沒耐心,你的心智理解那是沒耐心/耐心。
D.第四步是接受其他-自我的極性
RA:對應第二步,這是接受他人的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