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anner, the way ye attend, ye treat or ye hold--in thy mental self--thy brother's position, or thy neighbor's or thy friend's as thy own, that is the manner, the concept ye hold of thy Creator!
以你采用的方式或方法來講,你在心智上如何對待和擺好你兄弟的位置,或對你的鄰居、你的朋友就象對待自己一樣。這就是一種明了你的締造者這一概念的方式。
凱西解讀Edgar Cayce Reading 1603-1
“如何對待和擺好你兄弟的位置” 幾乎是所有戒律的關鍵。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思想其實是各大宗教的共識。佛家五戒和聖經十戒大多在講同樣的意思:你如果不想被殺、被盜、被騙,請不要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情,這也是人們常言於口而滯於行的“將心比心” 。如果我們將孔子的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己所欲,應施於人” ,就會發現這正是耶穌強調的包括一切的戒律:愛人如愛己;而當我們理解“眾生都可成佛” 、“你們是神(聖經用語)” 的時候,就會明白耶穌的這一戒律的後一半(愛人如愛己) 是前一半(要全身、全心、全意地愛你的上帝) 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施步驟。你無法恨一個人而聲稱自己愛上帝,因為他們都是締造者的一部分,同你一樣具有神性、佛性;從具體而微的與他人的關係中,反映出你與締造者的關係、與整體的關係。
至於十戒中的前兩戒(1、在我麵前不可信仰以外的神;2、不可雕刻、信奉的偶像) ,從字麵上理解好像是強調與其他宗教的不兼容性。但當我們明白我們是神時,我們就應理解在真實的自我麵前,我們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崇拜任何其他的神或偶像---食神、財神、戰神、車神、賭神、風神、太陽神、土地神,等等。而因為我們愛吃、喜財、好鬥、崇拜外力,我們就在我們自我這一真神麵前豎起一座座假神。而在這些假神身後都有一個幽靈在操縱:自我---自我榮耀、自我膨脹、自我放縱。凱西解讀以及其他靈性資料都在強調這一點:將自我放下、在主裏消失自我,我們就會有靈性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