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成長與愛德加•凱西

介紹愛德加•凱西的解讀及其它靈性資料在正在到來的水瓶世代裏,對我們每個靈魂發展的影響。凱西資料和一的法則均授權刊登!
個人資料
正文

奇跡課程 第三章:純潔無罪的知見-3

(2006-08-26 16:25:14) 下一個

五:超越知見

 

1: 我已經說過,你所擁有的能力隻是你真實力量的一種倒影,而含有判斷的這種知見,是在分裂後才形成的。從此,沒有任何人能肯定任何事情。我也澄清過,複活是回歸真知的途徑,這在我的願心與天父合一時便已完成了。現在我們不妨分辨一下某些觀念,有助於澄清我們下麵的論點。

 

2: 自從分裂以來,創造營造這兩個字已經被混淆了。你營造某個東西,常是出於某種欠缺或特殊需要。凡是為特殊目的而造出來的東西都沒有真正的普遍性。當你自以為有所欠缺而營造某個東西來彌補時,你就是在默默重申自己對分裂的信念。小我為此目的已發明不少精密的推理架構。可是沒有一個具有創造力。即使極其精巧的發明也是白忙一場。發明中極其個別而具體的本質,實在無法與上主造化中抽象奧妙的創造相提並論。

 

3: 我們前麵已反省過了,真知未必構成行動。由於你對自己的真實創造以及營造出來的自我混淆已深,使你無法知道任何事物的真相。真知一向是恒常不變的,你顯然不是。實際上,你極其穩定,一如上主所創造的你。由此可知,當你表現得不穩定時,便表示你與上主造化理念中的你有了出入。隻要你決心如此,你就會繼續如此;可是你若活在正念之中,是不可能如此去作的。

 

4: 你不斷向自己提出的基本問題,根本不該針對自己而發。你不斷反問自己的真相。這暗示你不隻該知道真相,而且隻有你能夠作答。然而,你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沒有任何形相可供你的感官去認知。形相這個字屬於知見的層次,並不屬於真知的境界。形相是象征性的,代表另一個東西。改變你的形相這觀念認清了知見的能力,但也暗示了其中沒有任何恒常不變之物。

 

5: 真知不待詮釋。你也許還想去詮釋它的意義,如此必然錯誤百出,因為所詮釋出來的意義都屬於知見層次。隻有你存心視自己為分裂的,同時又視自己為未分裂的,就會導致這種失調的現象。一旦產生這根本的混淆,必會更深地陷入全麵性的混淆。不論你的心變得多麽聰明伶俐,仍會因為企圖逃避它那永遠也逃避不了的困境而耗盡心力,這是方法與內涵分立之後常見的現象。聰明和真知風馬牛不相及,因為真知根本不靠聰明伶俐。聰明的想法與那使你自由的真理完全是兩回事,隻要你甘心放下它,就能不受它的糾纏。

 

6: 祈禱是有所求的表現。它是奇跡的媒介。但隻有祈求寬恕才是有意義的祈禱,因為已受寬恕的人已擁有一切。隻要你接受了寬恕,一般所謂的祈禱變得毫無意義。祈求寬恕,隻不過是祈求讓自己認清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你若選擇了知見,而非真知,在這處境下,隻有奇跡般的認知能力,才能使你肖似你的天父。你已經喪失了真知,不知道自己就是上主的奇跡。創造不隻是你的本源,也是你唯一真實的使命。

 

7: 上主於是按自己的形相造了人,使他肖似於他。這經句需要重新詮釋。形相可以懂成意念肖似則指類似的屬性。上主確實依自己的聖念,仿照自己的屬性而創造了靈性。此外別無他物。相對而言,若沒有的理念,知見便無由而生。它的每一層次都離不開取舍的問題。知見是一連串接受和拒絕、組織和重組、轉移和改變的過程。評估則是構成知見的基本要素,因為你必須先判斷,才能取舍。

 

8: 如果一切都是完全平等的,無須評判高下,知見會變得如何?知見根本不可能存在。真理隻能為人所知。它的一切都是同等的真實,知道任何一部分的真相就等於知道全部的真相。唯有知見才包含了片麵的意識作用。真知超越了操縱知見的一切法則,因為根本沒有片麵的真知這一回事。它是完整的一個,沒有分別獨立的個體。你實際上是與它一體的,隻要知道了自己的真相,你就具備了圓滿的真知。知道上主的奇跡,就等於知道它本身。

 

9: 寬恕就是為了救治分裂的知見。正確地認識你的弟兄是必要的條件,因為心靈早已執迷不悟地視自己為分裂的個體。靈性徹底知道上主的真相。這正是它的奇能。它必須先明白每個人都擁有這整個能力,這在世俗觀念中簡直不可思議。根據世俗的理念,隻要任何一個人擁有一切的話,那世界上便一無所剩了。可是上主的奇跡就和他的聖念一樣圓滿無缺,因為它就是它的聖念。

 

10: 隻要知見存在一天,祈禱就有存在的必要。由於知見是基於欠缺感,仍在知見中的人,尚未完全接受救贖,也未能將自己交托給真理。知見奠基於分裂之境,因此凡是落於知見之人都需要救治。至於那已知真相的人,他們的本來境界是共融,而非祈禱。上主與他的奇跡是不可分的。活在上主光明中的聖念是何等美妙。你的價值超乎知見之上,因它超乎一切懷疑。不要根據其他光明去認識你自己。隻有在那唯一的光明內,你才可能知道自己的真相;你是奇跡這一真理在那光明中昭然若揭。

 

 

 

六:審判和主權的問題

 

1: 我們已經討論過最後審判,隻是尚未深入細節問題。最後審判是一切判斷的結束。判斷隻具象征意義,因為在超越知見的層次,沒有所謂的判斷。聖經所謂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自己受判斷,意思是說,你若批判他人的實相,勢必也批判了自己的實相。

 

2: 存心判斷他人,無意知道真相,是你失去平安的原因。判斷是知見不可缺的運作過程,而非真知之所依。我曾在討論知見的取舍性時指出,評估作用顯然是構成知見的先決條件。判斷一向含有些排斥的成分。不論所判斷的對象是你自己或他人,它絕不會隻強調積極的一麵。不論是認知而後拒絕的,或是判斷而後感到缺乏的,都會存留於你心中,因你已經認出它的存在了。根據你的信念,凡是受自己排斥的,都影響不到你,就是這個幻覺讓你嚐盡了苦頭。這不可能是真的,除非你同時相信自己所排斥之物根本不存在。你顯然並不相信如此,否則你就不會排斥它了。你的判斷是對還是錯的,結果並不重要。不論對錯,你都已把信心置於虛妄之物上了。任何判斷都無法避免這種後果,因為它意味著,實相是可以任君取舍的。

 

3: 你若不以判斷之心對待自己及你的弟兄,那種如釋重負的深度平安,超乎你的想像。你一旦體認出自己以及弟兄的真實麵目,就會明白,不論你如何判斷他們,都是無意義的。事實上,正因為你對他們的判斷,你才無從認出他們的存在意義。所有的懷疑不安都是因為你相信自己活在判斷的淫威之下。你無須靠判斷來整頓你的生活,你更不用靠它來整頓你自己。所有的判斷一麵臨真知,便自動銷聲匿跡了,了悟就是如此取代知見的。

 

4: 你非常害怕你所看到卻拒絕接受的那一切。你相信隻要自己拒絕接受,你對它們便失去了控製力。為此之故,你才會在噩夢中或在好似比較愉悅的夢境偽裝下見到它們。凡是被你拒絕的,就不會出現於你的意識。它們本身並不危險,是你把他們想成了一種威脅。

 

5: 當你覺得倦怠時,是因為你斷定自己是可能疲倦的。當你譏笑另一個人時,是因為你已斷定他們毫無價值。你若譏笑自己,必也會譏笑他人,因為你無法忍受自己比別人更無價值的想法。這一切使你感到倦怠,因為它基本上就是耗費心神的一種想法。你本來是不可能疲倦的,倒是挺會消耗自己的精力。不停地判斷所帶來的壓力,實在令人難以負荷。人們竟會如此珍視這種削弱自己的能力,真是匪夷所思。你若還想成為實相的創作人,你就會頑固地仰賴判斷。你對判斷也懷著恐懼之心,因為你相信有一天這判斷也會掉在你頭上。隻因你還相信這判斷是保衛你的主權之有效武器,這信念方得存在下去。

 

6: 上主對人隻會慈善施恩。你的言詞也應隻反映這種慈善心,因為這是你所領受的,也是你應該施予的。正義隻是教導你慈善的一種權宜施設。隻因你也可能做出不義之事,它對你才會具有批判的意味。

 

7: 我已經談論過各種症候的問題,這一層次的花樣可謂磬竹難書。然而,它們的來源隻有一個,就是主權問題。這是萬惡之源。凡是小我所形成的症候,都是相互矛盾的,因為心靈已被分裂為聖靈與小我兩部分,因此凡是小我妄造之物,必然殘缺不全而且相互矛盾的。這岌岌可危的處境是源自主權的問題,因為它接受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作為前提,由此而生的觀念必然也令人難以置信。

 

8: 主權問題實際上就是創作權的問題。你若相信你是自己的創作人,並把這個錯覺投射到別人身上,主權問題就這樣形成了。於是,你便會看到別人確實老向你的創作權挑戰。凡是相信自己已篡奪上主大能之人,都犯了這個基本錯誤。這種信念令他們極其恐懼,上主卻絲毫不以為忤。他隻是切望早日化解這個錯誤,無意懲罰自己的兒女,因為他深知這個錯誤所帶給他們的不幸。上主賦予其造化真實的創作權,可是你寧願作個無名氏,因為你自願與那絕對的創作者絕裂。你既已無法確定自己真正的創作權,便會相信自己是妾身不明的造物。於是,你便順理成章地相信是你創造了自己。創作權的爭辯使你的心陷於疑慮不定,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究竟存在與否。

 

9: 唯有那些完全沒有排斥意向的人,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遭到排斥的。你並沒有奪走上主的大能,你隻是把它失落了。幸運的是,失落並不表示它消失了。隻表示你忘記了它在那兒罷了。它的存在不是靠你的認同能力,也不是靠你安置它的本領。毫不判斷地去看一實相,隻是純然知道它在,這是可能做得到的。

 

10: 平安是靈性的天生稟賦。每個人都有拒絕自己稟賦的自由,可是它卻沒有製定稟賦的自由。每個人必須在創作權這個基本問題上作一決定。若否定了他的創作權,各種恐懼遲早會降臨的,隻是過程有時顯得十分曲折而已。此舉所傷害到的絕不是上主,而是那些否定他的人。否定了他的創作權,就等於否定自己的平安之源,結果你所見到的,隻是支離破碎的自己。這種怪異的知見就是主權問題。

 

11: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被囚的感覺。如果這是自由意誌所帶來的下場,那麽他不得不承認他的意誌並非自由的,否則,他的立場顯然落入了循環論證的陷阱。自由意誌必須導向自由才對。批判一向是為了束縛他人,因它隨著欲望的起伏變化而把實相分割得支離破碎。願望並非事實。懷著希望,暗示了隻憑意願是不夠的。然而,凡具正念的人,都不會相信自己的願望會和立誌完成之事一樣真實可靠。所謂你們該先尋求天主的國,應改為你們該以天主的國為誌,這才表示我知道自己的真相,我願接受自己的稟賦

 

 

 

七:創造與自我形相

 

1: 每一個思想體係必然有個出發點。它不是始於妄造,就是始於創造,我們已經討論過期間的差異了。它們相似之處在於兩者均具有奠基的能力。它們相異之處則在於這基礎上所堆砌起來的東西。兩者都是生活所憑據的信仰體係的基石。切勿以為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思想體係就很脆弱,不堪一擊。凡是出自上主兒女之手的,切莫低估了它的威力。這個體悟非常重要,否則你很難掙脫自己妄造的牢籠。

 

2: 藐視自己的心靈能力,解決不了你的主權問題。這樣作,隻是自我欺騙罷了,受害的還是你自己,因為你骨子很清楚心靈的力量。你也明白,自己無法削弱它,就好比你無法削弱上主一樣。魔鬼是一可怕的概念,因為他似乎極有能耐而又活躍非常。他被視為上主的對頭,為了占有它的造化,不斷與他爭鬥。然而,對於人,他會用引誘的手段,而非驅逐;那些人竟然會為那些一文不值的禮物出賣自己的靈魂。簡直荒謬到了極點。

 

3: 我們雖已討論過人類的墮落或是分裂,但個中意義仍有澄清的必要。分裂狀態是一種思想體係,雖然不存在於永恒中,但在時間範疇內,它真實得很。所有的信念對信者而言都是真的。在那象征性的伊甸園,隻有一棵樹上的果子是果。上主不可能真的禁止,否則沒有人吃得到它。如果上主知道兒女的真相(我敢跟你保證,他清楚得很),他怎會把他們置於一個可能自招毀滅之地?這棵禁樹被稱為知識之樹。然而,上主創造了真知後,就已平白地賜給了他的造化。這個象征,後人作過不少詮釋;有一點你可以確定:任何詮釋,隻要是認為上主或他的造化毀得掉自己的終極目的,必是錯誤之見。

 

4: 偷吃知識之樹上的禁果,乃是象征人們僭取了自我創造的能力。隻有在這一點上,上主沒有和他的造化攜手合作。認定他們是創造同工這種信念,不是潛藏在自我概念中,就是隱身於企圖製造自我形相的那個自我之下。形相須靠感知這認知的,絕非真知。真知是不會騙人的,知見卻會。你可以把自己視為自我創造的結果,可是你最多隻能如此相信罷了。你無法把它變成真的。我以前說過,當你的知見終於修正過來時,你會為自己畢竟沒有弄假成真的本事而慶幸。在那以前,你自認有此能耐的信念便成了你的那套思想體係的基礎,你所有的防護措施都是用來抵製任何可能會揭開這一真相的觀念。你始終相信你是自己所造的一個形相。你的心靈就是在這一點上與聖靈分道揚鑣的,隻要你還相信那些實在不足以置信的事,問題便無法解決。為此之故,你再也無法創造,並對自己所造之物充滿畏懼。

 

5: 心靈能使分裂的信念變得極其真實又可怕,這個信念便是魔鬼。他威力無窮,活躍非常,破壞力極強,公然與上主作對,因為他徹底否定天父的身份。正視一下你的生活,看一看魔鬼所幹的好事。但心理明白他的伎倆遲早會在真理之光下瓦解,隻因它建立在謊言之上。你是上主創造出來的,隻有這個基礎才可能屹立不搖,因為它充滿光明。你以真理為出發點,終將回歸你的終極源頭。從那以後,表麵上雖然高潮迭起,其實什麽也未曾發生過。你的自性依然活在平安中,縱然你的心仍陷於衝突中。你會如此恐懼,是因為你回歸得還不夠徹底。當你接近那源頭時,你的思想體係瀕臨毀滅的那種恐懼感,一如死亡的恐懼。死亡根本不存在,可是死亡的信念卻是存在的。

 

6: 不結果實的樹枝就應砍下來任其枯萎。你應該高興才是。光明將由生命真實而絕對的基礎上照耀四方,你的思想體係經得起修正。否則它就無法立足。凡是不畏懼救恩的人就等於自取滅亡。生命與死亡,光明與黑暗,真知與無知是無法並存的。若相信它們之間有和解的可能,就等於相信天父與其聖子沒有和解的可能。隻有渾然一體的真知方能免於衝突。你的國度並不屬於這個世界,因為那個天恩遠遠超越世界之上。隻有在這世界中,主權歸屬的問題才有其意義。你不是靠死亡脫離這世界的,而是靠真理;唯有天國為他而造,並且等待著他回頭的人,才可能知道這一真理。

 

 

 

第三章終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