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成長與愛德加•凱西

介紹愛德加•凱西的解讀及其它靈性資料在正在到來的水瓶世代裏,對我們每個靈魂發展的影響。凱西資料和一的法則均授權刊登!
個人資料
正文

納新《我所認同的形而上架構》

(2006-07-24 16:44:35) 下一個
納新《我所認同的形而上架構》

我追求生命意義的道路可以簡縮成對一個形而上架構的探尋。因為你一旦揣測到造物主的意圖,在內心形成某種形而上的架構,就必然也會對你的人生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論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我一直期待找到一種最完美的以讓自己最大限度地寧靜和平。最早曾受叔本華的意誌主義影響,再結合十多年前很熱的耗散結構和熵理論乃至道德經而想象了一個宇宙進化模式。但這與我後來接觸的賽斯、《與神對話》裏的形而上描述相比就差等很遠。所以我就直接先講它們的。其實賽斯(Seth)和《與神對話》係列的形而上宇宙觀還是有些小區別的,但總體來說它們還大同小異,所以我就簡單地合起來講,當然這種宇宙觀就是我曾經非常著迷的新時代宇宙觀。

說“一切萬有” (All That Is,或“上帝”、“上主”、“太一”)在“最開始”(其實沒有時間,隻是方便說法,因這超乎我們的二元表述)是極其完美、完滿、極樂的,那種純粹完全的境界實在無法以語言來形容。但因為那種完美是無分別的,所以它雖然知道自己,但無從經驗到,它在一種極度的渴望和蘊育中。所以終有一天它爆發了。二這種爆發是向內的,它製造了分別,因隻有有了高才能經驗到低、有了亮才能經驗到暗。而我們以及我們的世界就是這種分裂的產物,在我們之內有著和“一切萬有”相同的屬性。當然其中包含的最重要的是:“真理”、“自由”、“喜悅”、“愛”等。“一切萬有”之所以不阻止我們去創造那些不好的令我們受苦的東西,是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它就同時剝奪了我們的自由,而這是和它的本性不符的。生命是場創造性的遊戲。所以當我們聆聽我們內在的最真、最喜悅的聲音時,我們就是和它同在的。那種境界就是得道真人的境界。

與此對應的,我們的整個世界,無論是天氣、環境、災難等等,都是我們自己的創造,經由這種創造,這種外部的表象,我們來回憶和回到我們原初的與一切萬有合一的狀態。我們的生命和一切萬有一樣,是無休止的不斷創造和體驗的過程,當一種局限性大的遊戲平台被我們掌握後,我們接著再創造難度和挑戰更大的遊戲平台。在我們的喜悅中一切萬有經驗到了它自己的完美經驗。

這種形而上的世界觀我信奉和身體力行了多年。閱讀賽斯書籍給我的意識向非物質的領域進發打開了無數大門和窗口,使我麵對了更深層次自我的更多和無限可能性。那種法喜就如同佛經那樣無以言表。而閱讀《與神對話》也喚醒了我更深層次內在那種神性(或者說佛性),每每閱讀到自我中與神合一的那些句子時,其震撼和喜悅如同發現了一個真正的自己。新時代的思想對我的心靈成長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這些優秀書籍也是我未來要繼續推廣的。

但在這些法門的實踐中也有些比較困惑和矛盾的地方。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我們和上帝同在創造固然不錯,但哪部分才是真正的和上帝相通的我,那部分隻是自己個性的小我,這點著實難以把握。我相信,你繼續跟隨賽斯,不斷地跟隨它,或者不斷地跟隨尼爾的新書,一定會繼續有成長。但如果一滴水如果在呼喊風暴和大海都是它和它的同伴在一起創造時,它的現實意義是非常有限的。在修行中的凡夫他對自我的認同與書中那個本質部分的自我相比距離畢竟還太大了,而且很大程度上的創造其實正是你放下自我意識領域的自我時才得以完成的。所以這種世界觀長此以往給我的感受是使我的自我在一種虛假的膨脹中,自己經不起與上帝同時創造這種莊嚴稱呼之重。上帝創造了我們,但我們能創造的是何其有限,何其可憐,何其短暫!我們哪樣創造不是很快會消亡,長亭接短亭,何處是歸程?這時一種無力感和疲憊感自然會有時浮上心頭。賽斯,或者通《與神對話》給尼爾的“上帝”高靈是否他們也還都在路上?終極的景象會是怎樣的?

這時,經《告別娑婆》的提醒,《奇跡課程》的形而上架構引起了我的內在共鳴,其實它和佛陀的說法是極其相近的。簡單說是這樣的:上帝(新時代的說法就是一切全有)創造了基督(不單指耶酥基督,基督的意思就是成道的人,或者說佛菩薩吧),他們之間的區別隻是基督是上帝的創造物,其他都和上帝完全一樣。但在上帝的維度裏因沒有空間、內外,所以基督雖然也能創造,但也隻能創造出超乎我們理解的至樂完美。。。於是一種看上去發生了的,就象在夢中,其實實際上沒有發生的事情產生了,它隻是看上去如此。在我們根本無法分別的一刹那,基督的不經意的腦海裏有個地方產生了一個未和上帝共享的念頭,那就是如果我自己走開去玩會怎樣?非常不幸地,因這一念無明就產生了一個答案,即我們這個世界的由來。當然對這個念頭上帝是不會作出反應的,因為它如果作出反應,就給了真實的存在。如果上帝承認了任何的不完滿,那就不會有完美的一體了,也就沒有我們回歸的完美的天堂了。。。這樣這個微小的念頭就產生了分離,基督的某一小部分知道了上帝以外的東西。但因為這種二元在這個形上架構中根本不予以承認,所以它是非是的,非二元(或者佛家的不二)。隻是佛家的不二強調的是回歸心靈(Mind或者說是造物主),萬法唯心,而奇跡強調的是連這個心靈其實也是幻象罷了,最終存在的隻是上帝(純粹非二元)。因此架構,達成終極解脫的方法也就很簡單明了,就是認出導致我們來此世界的一念,或者說就是如何產生“我相”的,而後將這“小我”放下。

事實上,任何形而上的描述其實都是一種近似,都是不得以的辦法,所以金剛經強調法無有高下,一切賢聖皆因無為法而有差別。新時代的說法和奇跡課程、佛陀的說法都正確,就象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隻是前者的適用範圍小些罷了。但因我們的語言二元所限製,我實在想不出有其他說法能比奇跡課程這種純粹非二元的說法更完美。

在大乘最上經典《金剛經》中有幾點是反複強調的。其一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因為這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嘛。其二,“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即非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上帝那兒根本就沒有任何相呀。其三,“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用以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德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就是說在幻象中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還不如讓他從幻象中醒來。其四,“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此格式套用了很多次,事實是可以套到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其意思就是所有這些存在,其實都是非存在,所以才把它稱為存在。他們都是實際上不存在的幻象。等等等等。以此,當然結合《心經》可以更明確,可以看到佛陀的世界觀和《奇跡課程》的是完全一致的。

但《奇跡課程》僅僅是形而上的架構美妙,如果不切合日常地修練那是沒有意義的。《奇跡課程》的妙味更在於因此形上架構,自然而導致一種基於修練小我的寬恕法門。在此就不先多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