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 拜 箴 言 錄(4)

(2009-09-26 16:04:15) 下一個


第三十八篇



    喂,我心靈的支柱——孩子們!我為你們寫下一篇有關一個人品性的文章,以誌留念。切望你們認真閱讀品味,它將充實你們的愛心。愛心首先通過人格、智慧和科學得以升華。它萌自美好的追求,健康的良心。其次仰賴家嚴家慈良好的家教,以及良師益友們的耳濡目染。人的抱負和理解源自愛心。而對科學與學識的摯愛,則來自於前述三者施加的影響。 
    孩子並不會自己尋求科學和知識,起初需要采取一定的強製手段或誘導,使之逐步產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日漸變得自覺起來。直到
何時他開始有了主動求知的欲望,方可稱之為人。這時才可以指望他會去知認至高無上的主,亦即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區分利弊,並且善於維護自己的人格,從而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否則,徒勞無益,或者一知半解。然而做父母的常常耽誤孩子們的學習良機,到後來才送到毛拉那裏受點啟蒙教育,或者孩子們索性自己找上門去求教,自然收效甚微。 
    那些被耽誤了學習的孩子們,終將會成為一個胸無大誌、無視科學、目無師長、乃至沒有信仰、沒有操守的人。這些被耽誤者隻能算
作不健全的人,半個毛拉和半心半意的穆斯林。他們的人格獲得公眾的推認亦將難上加難。因為真主之道是真理正道,真理與真實向來與虛與委蛇相對立。差遣冤家去請友人怎肯賞臉光顧,一個另有所愛的人怎麽會尋求公正?一個人隻有以他的才學、知識致力於追求真理與真實境界,方能揭開事物的奧秘所在。這不隻是對神學而言,而是對大眾科學的一種追求。人類自有真主賦予的相應的科學。 
    因此,切當對真主充滿摯愛。科學是真主的本體之一,這是真理,你對此所具有的愛心,自然是公正與人格的體現。否則,以迷戀財
富、讚美、榮譽與聲望之心,去追求科學、知識、真理,終將一無所獲。 
    倘若財富、讚美、榮譽與聲望是自然而然獲得的,不僅不會對人格構成損害,還會帶來榮耀。反過來一個人若要刻意尋求,無論他是
否如願以償,他的人格終將喪失殆盡。如果你熱愛真理,且想一心探索,你當認真聆聽如何完善人格。首先,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應當信仰真理之所在。所謂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奉而已,你當信仰至高無上的真主的獨一,《古蘭經》是由真主降示的聖言,先知穆罕默德——願真主賜福與他,並使他永獲安寧——是真主的使者。不知是否清楚?你是在為至高無上的主去崇拜,還是為你自己崇拜?即使你不去為主崇拜,真主也不會有絲毫缺憾。倘使你僅止是為了你自己,即使你盡心崇拜,亦於你無助。你並不會因你崇拜而獲主任何襄助。如果你想獲主襄助,主會助佑你,你的崇拜亦會被主接受,隻是你當理喻如何獲主襄助之道。 
    你宣稱信奉真主的美名與完善的德性,真主的美名是對他完善德性的表述。你當深明其義,並銘記屬於真主的八種德性。你當明白你
是真主的仆人,作為一個穆斯林,你當成為一個完全的順服者。你當盡你所能,規範你的行為以求近主。切不能在至高無上的真主麵前愚蠢地為自己的行為不能近主而失去信心。近主毋須你能言善辯,而是一種終極目標。至高無上的真主的德性有如:永生、全知、全能、全明、全聰、意欲、能言、創造等。 
    真主在創造人類時,雖然沒有將八種德性同時賦予一個人,使他變得十全十美,卻也賦予了每一個人適於他自己的不同的德性。 
 
   
我們如不把自身具有的渺小的近似八種德性,用來追求近主的八種偉大德性,而是走上旁門左道,我們還能被稱之為穆斯林麽?恐怕不能。如此,怎樣才能以我們的德性追求和接近真主的八個德性,和他美名表明和引申的內涵意義,這一心願怎樣才能達到,應當明確知曉。至高無上的真主的物質不需要任何屬性,我們需要用理智明辨真主的上述德性。如果我們不能明辨真主的德性,便不可能知認真主。當然我們對至高無上的主的知認也僅限於其顯跡,絕無可能窮盡。任何一位先哲的思辨也不能對真主的所有物質與跡象加以囊括。真主不受任何限製和製約,而我們的智慧則有限。以有限去認識無限絕無可能。我們肯定真主“獨一”、“必有”,也是為了使我們理智的理解能夠統一。否則,隻說“獨一”亦與至高無上的真主不宜。在可知世界無論存在何種事物與可能,均不能超越獨一的主的支配。每一聖訓所表述的均為經典依據。獨一存在於宇宙間,而宇宙則在真主的掌握中。創造萬物的、至高無上的主在聖書中以恒定的八種德性和99個美名將其顯跡。這一切皆為至高無上的真主的意欲。 
     在此我向你們詮釋其中的四種。有兩個為全知、全能。八個德性中其餘六個是這兩個德性的注腳。而六個德性之一為永生,亦即生命
。 
    我們說真主是獨一的本體存在,知認他全知、全能的德性。那麽此獨一的本體存在是否更能強化他全知、全能的德性?全知、全能當
然便是本體存在,對此永生便已昭示,還有意欲。全知與意欲互為關聯。他不受製於任何一物,卻讓萬物受他的支配。意欲與全知的另一屬性曰能言,即降聖言者。有何種語言既無文字,又無聲音?唯有真主的語言既無文字、又無聲音。如此說來,他的語言之所以能夠讓你知認,是由於他全能、全明、全聰使然。亦即能明察和聞知一切。至高無上的真主明察和聞知截然不同於我們,毋需用眼去看、用耳去聽便能洞察一切,這便是他全知的德性之一。 
     一曰創造,亦即創造萬物之意。倘使創造是他獨具的德性,至高無上的真主的德性與他一樣無始,一樣令人膜拜。如果通常僅止於膜
拜他的創造,就顯得他的德性有主次之分,那樣是不妥的。那樣一來,不去知認他全知、全能的德性,僅限於膜拜他的創造,便會衍生一種被動。而被動對於知認至高無上的真主並不相宜。他的創造隻是對他的全能所做的一個注腳而已。他的全知、全能與他的八個德性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體。這一全知、全能涵蓋了一種無限,並無任何缺憾可言,亦無力所不及的弱點。觀其創造便當知其能量。有目共睹和共同感知的宇宙萬物的和諧與統一,便是一個創造的奇跡,是凡人的智慧所不可企及的。 
    但是,人又運用其智慧、能力和意誌去進行營謀行為。由此而想,這也是至高無上的真主的德性定然。如前所述,全知、全能僅在我
們的概念中是相互有別的,實則融為一體。否則,德性之間便會有主從關係了。這一點與元始的養育者並不相宜。 
     把八個德性分離開來,並認定相互非此非彼之說,勢必讓教民與民眾背離此道。這樣顯然不妥。如果說這些德性相互獨立存在,便說
明真主是一個各類客體的結合物。此說大逆不道矣。人的唯一特性在於他的才能。而才能、知識是有別於智慧的存在。至高無上的真主除了具有全知、全能的德性,還具有至善的屬性。這一至善的屬性雖沒有寫入八個德性中去,卻從真主拉赫曼(普慈的主)、拉希姆(特慈的主)、厄富爾(至赦的主)、瓦杜德(至愛的主)、哈菲茲(蔭庇穆民的主)、賽達爾(寬恩的主)、拉紮克(普施的主)、納菲爾(施益於人的主)、瓦基勒(可信賴的主)、拉蒂夫(仁厚的主)等美名中,便可以知認他的這一偉大德性。我一向堅持此說,依據便是上述真主的美名。我所參悟的依據在於真主創造的這個宇宙奇妙無窮,同時萬物又相互依存。動物作為生靈有賴於植物生存;而智能人有賴於這些動物生存皆是他的造化。 
     將供養動物的植物創造的毫無痛楚,將有生命的動物歸於有智慧的人來豢養,並在末日審判時亦不為此而受審問。而且賦予人類以智
能,以便從這一切受益。 
     創造人類並讓他們接受末日審判,個中既有公正,亦有厚愛。創造人類時,將其創造的有別於蟲豸、飛鳥、及其它動物。賦予如此健
美的形體——雙足直立,頭顱在上,以便於放眼世界。也不像其它動物垂首采食,使他具有為其頭顱服務的雙手。並當雙手將食物送到嘴邊時,為了明了所飲所食為何物,嗅知、享受飲食的美味,在嘴上邊賦予了鼻子。為了審視其清潔,又在鼻子上方賦予了眼睛。為了保護雙眼不受異物損害,又賦予了眼瞼,在眼瞼啟閉時為了不致磨損,又賦予了眼睫,為了不使額際的汗水浸染眼睛,又賦予了雙眉加以阻隔。更使人臉麵生輝的是,為了在一個人力所不及時能夠求助眾人,以便人們相互溝通,特別賦予了語言。這一切不正是對人類的厚愛麽?誰給予你厚愛,你當給他奉上愛心,這難道不正是應盡的天職麽? 
     你當以智慧的目光去看:在陽光照射下海水生雲,從雲中又降下雨水,而借雨水大地上多種穀物和果實生長,賞心悅目的花卉盛開,樹木枝繁葉茂,蔗園豐盛,植物競長,保護了動物,生出百泉匯流成川,奔騰而去,成為動物、飛鳥、家畜飲水之源,魚類繁衍暢遊之所。大地以其孕育的棉花,大蒜,水果,礦產,鮮花;飛禽以其羽絨,肉,蛋;動物以其肉,奶,力氣,美觀,皮毛;水裏的魚,魚之魚籽;甚至蜜蜂所產的蜜,蜂蠟;蠶吐的絲等,一切均為人類所需創造,沒有任何一物能夠言明這些是它的,一切皆屬人類取之不盡的給養。 
    製造多種精密的機器,開設工廠,是為了讓人類享受與利用。這些製造者不正是因為對人類擁有一顆愛心麽?誰對你獻出愛心,你當
愛戴他不也理所當然麽? 
    為了防止人類無休止地濫捕濫殺動物,不顧蔭及後人使之滅絕,便讓人類自身的惜財妒忌之心守護家畜。其餘動物生存有的依靠雙翅
,有的依仗雄風,有的依賴生風的飛蹄;有的攀於絕壁懸崖,有的潛入海底深淵,有的藏進深山密林。而且賦予它們各自以繁衍生息的本能,使其雛幼柔弱,卻盡其保護,並非為了使它們發旺,以便複與人類爭雄,而是為了使它們成為生生不息的人類取之不竭的給養。在這些顯跡中無不透著仁愛與公正。 
    你在我們當中並不把這種仁愛與公正視為信仰的條件之一,那麽何以證明我們身為穆斯林,已然順服至高無上的真主,遵循了真主正
道?這兩點難道不是勝似日月同輝一般明顯麽? 
    我們不去仰慕真主的每一德性,也不反感他人的這種所為,自己不去恪守天職,難道這不是一種虧折麽? 
  凡虧折的人或不是穆斯林,或起碼是半個穆斯林。 
    何為創造萬物的、至高無上的真主給人們引導的正道?很多人並不明了。“你當感念真主的賜予,”高貴的聖人有聖訓曰:“虔敬真
主者,必受真主喜愛。”對此,未見有誰認真從內心科學地表示擁戴。“你當信道而且行善,真主確是喜愛行善者的。”“信道而且行善者,是樂園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古蘭經》中此類章節比比皆是,然而何為行善我們卻一無所知。“確有信道而且行善的人,謹守拜功。真主的確不喜愛奸詐的犯罪者。”從這些章節看來,信道與奸詐確是對立的,如此,無論是誰在揚善時不主公道,便無廉恥。而無廉恥者便無信仰可言。願真主賜福於他,並使他永獲安寧——先知在他高貴的聖訓中所雲:“無廉恥者,便無信仰,”便是明證。顯然,信仰並非僅止於信服,同公道與揚善並存。那些舉意行善、仁愛、公道並僅以軀體膜拜者,將與公道與仁愛無緣。你每天都能看到,那些僅會禮拜、把齋者的境況如何,對此無須舉例贅述。 
    或許公道乃是一切善舉之母。良知、廉恥均由公道衍生。因此,一個公道的人當會反躬自問:我的品性我自己心知,不能長此以往,
當與那些具有各種高尚品性者交往。這本身不就是公道與良知的體現麽?同樣不也是一切善舉之源麽?那麽,既有這樣秉賦與這般心願的人,怎麽會不思感讚造物主呢? 
    感讚由崇拜衍生。切勿鬆懈與真主的盟約、公道、行善。倘若鬆懈,信仰與人格無從談起。受主庇護的蘇菲苦行僧所雲前功盡棄的困
境終將降臨。 
    以我們前述知認,至高無上的真主是全知的、至慈的、公正的、全能的。你亦當有學識、善良、公正這三種品性。你有願望起誓成為
一名穆斯林,方能有完整的人格。慷慨大度的人亦當有三種品性,即真誠、行善、智慧。這三種品性真誠與公正相通,行善與善良一致,智慧的別名顯然是知識了。創造萬物的、至高無上的真主將這些品性大約賦予了每一個人。但是每個人都要致力於如何進一步發揚光大,或者盡各自的能力達到虔信。 
   這些品性你要執意追求才能獲得,否則,將一無所獲。在具有這三種品性者的行列裏,以眾先知為先,爾後是列聖,然後是各位先哲,最後是堅定的眾穆斯林。是眾先知啟迪教化我們,此三種德性當屬真主正道,應當一心作真主的奴仆,摯愛這些德性。列聖們早已誦讀並熾愛之。不過,他們隻著眼於末日的功過。虔教者以至於達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們全然淡忘了今世的功利,甚至根本不予理會。 
    先哲們往往論及的是今世的福祉,以經驗的目光來看,兩者並不相去甚遠。因此即使他們各有各的說法,有一點卻是二者一致強調的
,要以至高無上的真主的意欲闡釋。闡釋之後當是體認。智慧、科學二者,最為忌恨自高自大、奸詐、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主張樂善好施,大概這就是仁慈為懷。 
 
 不過我想,這二者均希望人們犧牲自己的某種欲望。 
   也就是說,倘若人人修行是為了成為聖賢,個個都逃遁現實世界,狂熱地投入到教門中去,世界亦將毀於一旦。這樣一來,誰來放牧,誰來禦敵,誰來織衣,誰來種糧,誰來尋找真主為世人創造的寶藏? 
    撇開令人作嘔的不潔之物不提,憑了至高無上的真主的力量,依靠自己的智慧,非但不去獲得和享用為你理應享用而創造的財富,反
倒冷眼以待,漠然處之,難道於理智、禮貌、良知相吻麽?倘使你對財富的主人(真主)沒有謝忱,難道你不會(在真主麵前)由於失禮而成為罪人? 
    其次,這種人極有受盡淩辱,一生窮困潦倒的危險。甚至成為異教徒口中的食物。某些沒有忍耐心的人還會出現迷誤,以為隻要恪守
某一信條便足矣。 
    如果說這是一條給半心半意者指明的路,現實世界中是否真的存在這種半心半意的人呢?如果確實如此,自然人人都該是這樣。那麽
他們每當念及真主是否還有真情?有無公道可言?如果是這樣,說明在這一方壓根沒有生活。生活本身就是真理。哪裏沒有生活,哪裏便沒有虔信可言。 
    不過,即便聖賢們也不都是遁世者。在先知穆罕默德以天園相許的十位聖門弟子中,奧斯曼、(注:奧斯曼:(577—656)全名奧斯
曼•本•阿凡,伊斯蘭教曆史上的第三任正統哈裏發。貴族富商。他主持匯集的《古蘭經》,史稱“奧斯曼定本”,世界穆斯林一直沿用至今。)阿卜杜•拉赫曼•本•奧夫、(注:阿卜杜•拉赫曼•本•奧夫:(580—652)穆罕默德的門弟子。以慈善好施著稱,曾將多年經商積累的巨額財富捐獻給伊斯蘭教事業。)賽爾德•本•艾比•瓦戛斯(注:塞爾德•本•艾比•瓦戛斯:(593—675)穆罕默德的門弟子。軍事將領,家庭十分富有。曾參加過穆罕默德領導的所有戰役,因驍勇善戰並在吳侯德戰役中保衛穆罕默德有功,而享有“雄獅”之稱。)等三位都十分富有。 
    遁世者生怕被現世的享樂所迷惑而不能實現心願,實則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之故。或是想以此對那些迷戀今世的人們產生影響,克製自
己的義憤,而以犧牲自己的方式去喚醒民眾。以為當他與自己的生命苦鬥時,眾人總該與欲望苦鬥,從而漠視嗜好、渴念與欲望,追求公正、良知、愛心。此舉自是對人們強烈愛心的體現。然而這是一條極為艱難、極為脆弱的途徑,隻有那些不懼徒勞執意追求的人才會成功。如今已經十分罕見。這需要淵博的學識、文靜的性情、堅強的毅力、強烈的愛心。這些對人民對天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想將這些集於一身恐怕難上加難,也許從惡更易些。 
    總是標榜自己特殊的人容易走上邪路。每一位淺薄的人聲言自己是禁欲主義的門徒,無異於宣稱自己已經墮落。雖說賢哲與學者並無
二致,但他們在認識上各有千秋。 
    世上有一種揭示客觀規律的學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思想,那些思想敏銳的人就是學者。 
    至高無上的真主從來不曾無緣無故地創造任何一物,至尊聖書(《古蘭經》)中關於“你當感念真主的賜予”一節便是依據。對於全
能的主全身心地膜拜、體認者是無禁令的。也許他們對於知認真主何以全能的緣由十分著迷,並由此更加摯愛真主的造化。對至高無上的真主的造化,一個人倘若不能參悟,聲言自己如何摯愛恐怕不妥。人與動物之間不可能相愛。惟有悟知真主賦予人以愛心與仁愛,並深受真主愛心感動的人,我們才稱之為真正把愛心奉獻給真主的人。 
    如是說來,對真主的跡象極欲知認,並竭力想探明每一事物緣由的人,當稱其為賢哲是也。 
    他們無私無畏,致力於探明事物的緣由,不要說玩樂,凡世上一切該有的享受對他們而言都退居次位。他們的樂趣隻來自於尋求公道
、探明每一事物的緣由。 
    如果不是這些不曾迷誤、堅持正道的賢哲,天下便要大亂。人類的各項事業便是以這些賢哲為核心,得以發展的。他們所追尋的事業
,往往都是天下大事。然而,這些賢哲發現、傳播、告誡過的事物,猶如“今世播種末日”之說,正是與末日互為因果。 
    每一位學者並非都是賢哲,然則每一位賢哲都是學者。 
    由於學者們的真知灼見,穆斯林的信仰不會盲從,將會更為堅定;由於賢哲們的箴言指引,信仰將會一片至誠。 
    這些賢哲——是穆斯林賢哲也好,或是異教賢哲——都認定隻要努力,將會有收獲,並且揭示了世界和人類生活的奧秘,但是均未能
知認宗教的公正所在。這些人大多對信仰的七項條件,除知認真主獨一外,對其餘六項或持懷疑,或持否定,未能詳加研究。雖說這些人不是我們教門導師,但正如我們教門的引導者——真主的使者在高貴的聖訓所雲:“高尚的人是給人類造福的人。” 
    這些賢哲廢寢忘食,舍棄個人愛好與享樂,為了給人類造福,發明了電,並能避開天上的雷電,發明了即刻便能與世界的另一端取得
聯係的手段,賀馭和利用水與火的能量,輕而易舉地去完成成千上萬的人難以勝任的勞作。尤其是提高了人類自身的認識能力,教會他們無私無畏,真乃善莫大焉。無須多言,我們對他們自有應盡的義務。 
    當今時代的毛拉們仇視賢哲,實屬無知,甚至是一種道德的墮落,是人內心醜惡的表現。他們的學生大多剛接觸阿拉伯語、波斯語,
一知半解便感到很滿足,開始裝腔作勢。休說對民眾帶來益處,反而造成各種危害,竭力用各種空話和自我標榜迷惑鄉裏四鄰。倘若他們並非想成為一般的壞人,而是要做一個十足的惡棍的話,怎麽可能一聽到公正的話語便會立即找回良知重新膜拜。坑害忠良,網羅罪名者良心何在?自私與一切自私自利的行為終將使一個人墮落。真理亦名公正,公正乃是真主的化身。與其對此抗拒,不如認真地去領會,透徹地了解。不然這種品性有叛教的危險。先知穆罕默德——願真主賜福予他,並使他永獲安寧——曾經說:“當世界末日降臨時,一日等於一年。”有虔信者問:“在這有如一年漫長的一天裏,該做幾番禮拜才是。”他回答說,到了那時的學者自會對此有說法的。由此看來,顯然意味著隨著時代的變化,一些規矩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如今學習科學知識,如果還象舊式宗教學校那種教法,則對今天這個時代並無益處。所以在奧斯曼帝國建立了軍事學校和綜合學科的
學校,形成了一種新的氣象。而這裏的人們長久以來虛度年華,以一種毫無意義的方式探尋科學知識,在這個生存空間終將成為一介愚夫。由於一事無成,便開始幹起琢磨人、算計人的勾當來。當然這些愚夫們的話一般是不會具有影響力的。 
    世界的樂趣在於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智慧。貧困往往使人獸性勃發。應當說一個不了解世界科學的人,是在以一種愚昧的方式戕害自己
。《古蘭經》有訓誡曰:世界上無論是誰,不得為自己擁有特殊地位而去追逐財富。隻有那些不是一門心思地迷戀財富,隻是出於擔心自己無力幫助他人,並且不想為此有求於人,而是為了慈善事業,以自己正當的勞動所得積累起來的財富,算不得聚斂貪財。 
    我們不是以出賣科學換取財富,而是用財富來支撐我們探尋科學。科技自身就是財富,學習科技本身就是在幫助他人。當然不能讓科
技背離正義的事業,應與教律相符。人與人盡力相助是相互的義務,然而依賴他人的幫助終究不是正道。 
    暫且不要理會那些毛拉們,尤其要提防那些現今的依禪(注:依禪:中亞與中國新疆地區伊斯蘭教蘇菲派首領的尊稱。)們。他們對
科學隻具破壞力,他們除了帶來損害別無益處。他們並不真正懂得教律教規,大多愚昧無知,反而自詡為真主正道的信徒,並且聲言要培育他人。這並不是他們份內的事,更不具備培育他人的能力。他們隻是些蠱惑人心者,甚至破壞正教。他們隻依靠愚昧的人,滿嘴謊言,除了手中的念珠和頭頂的纏巾,別無依據可言。 
    孩子們!現在你們該懂得了,真主的正道是無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達到其極限。但是有誰將追隨此道作為己任,並已邁步,他便是
純正的穆斯林,一個真正的人。如果今世的根本目的是你的私利,那你是一個受局限的人。那不是真主的正道。聲言讓全世界的財富匯集到你手裏,滾滾財源流進你家門,這是什麽樣的良心?無論以什麽方式,或以你的財富,或以你的智慧,或以你的畜群,給他人帶來公正和仁慈,並讓他人受益,——你如果有這種目的,這便是真主正道,是無限的正道。隻要你以堅實的步伐邁上此道,你便有希望近主,成為真主慈憫的奴仆。其他的道路有什麽希望? 
    有些人的全部能量和心思都用在了如何穿戴和修飾自己的儀表舉止上。他們把這些看得很重。這一切無非是為了顯示自己,招搖過市
,以便博得那些浮淺者的青睞與喝采。有人對此起而效仿,有人為此妒火中燒。這一切究竟帶來了什麽好處?如此費神是為了讓那些傾慕你外表的民眾仿效你的作派?人的天賦並不在於外表,而是在於受真主審視的品格和毫無粉飾的心靈中。那些迷戀鏡子的人會有什麽長進?隻有對深邃無邊的善充滿渴望的人才會有長進。 
    至高無上的真主創造的萬物精美絕倫,創造人類意欲讓其繁衍生息。人類在繁衍生息進程中,首先應盡的義務是廣結朋友。廣結朋友
的途徑在於你自己要對他人充滿友情和誠意。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最起碼不能對任何人懷有歹意,要避免自視清高,謹防從言行中流露出來。 
    所謂自視清高者通常有兩種類型。 
    首先,要出汙泥而不染,這將給人增輝。 
    其次,總喜歡自我表現不同凡響,這將會敗壞你的人格。 
    另外,與人做對,侮辱他人,貶低他人的言行,都將招徠敵意。 
    總要表現自己不同凡響的根由是愛慕虛榮。每一種虛榮心實則都是一種妒意使然。而妒意又將點燃新的爐火。如果沒有這三者,人將
會心平氣和。平靜的心情自然會使你向往追求。 
    通常困擾人類的有三個因素,理應遠離它們。其一、愚昧;其二、懶惰;其三、殘暴。 
    愚昧是指沒有知識不懂科學。離開科學知識便無法了解世界。 
    人沒有知識形同走獸。 
    懶惰是世界上一切生計的大敵。胸無大誌、缺少毅力、沒有尊嚴、窮困潦倒,蓋源自於此 
    殘暴是人類的公敵。與人類為敵的人,自然要被人們唾棄,匯入那些凶殘的野獸行列中去。 
    醫治的良方是要有愛心,要對天下大眾仁慈為懷,要有堅強的毅力,要有能夠明辨是非的學識。學識是為了用來遵循真主的正道。也
就是說,至高無上的真主創造了宇宙萬物,履行了他的約言,顯示了他的跡象,使一切統一和諧。你們從事的事業也應有一個良好的基礎,並且要有嫻熟的本領。至高無上的真主創造的每一種事物,奇跡在於各有各的用途。你所從事的事業也不要出現紕漏,要成為能給大眾帶來益處的有希望的事業。離開這些,事業無從談起。抑或連膜拜也無從談起。 
    顯然,真主創造的任何一物皆有跡象,從不存在毫無跡象的意欲。一切跡象均有緣由。暫且不提我們的民眾,熱愛科學的人必須應當
了解他所應盡的義務。你們的每一舉措充滿仁慈,而且是在誠心誠意這樣去做。有這樣的心意本身便是盡了義務。先知穆罕默德——願真主賜福予他,並使他永獲安寧——在高貴的聖訓中曰:“人應當有追求有事業心。” 
    你已舉意淨身、禮拜、齋戒。如果你隻是淨你外在軀體,豈不是未能達到崇拜的境地?隻有你內心潔淨方能守住信仰,外在淨身也才
能算做你為信仰盡了義務。你的外在崇拜是你內心信仰的折射,而且隻會使你的信仰生輝。所以學者們認定信仰獨一無二,仁慈之心有了忍耐才能生輝。若是忍耐不足,便會顯得黯然失色,甚至潛伏著泯滅的危機。如果那些愚昧的人忽略崇拜的內在奧秘,即使他們在行崇拜之事,內心的信仰將泯滅。 
    我擔心他們自以為是,以為這便是崇拜,是真主應允了的,隻要這般行事就會成為堅定的穆斯林。監護的主明察你的崇拜。那些,監
護者豈能不顧受監護者的平安,隻是讓他們覺醒作罷,爾後不再理會受監護者何去何從?監護的目的不正是要受監護者平安、純潔麽? 
    喂,你們這些不懂啟示的人,請看!崇拜之首為禮拜,禮拜首先要淨身,之後再行禮拜。而淨身的關鍵是小淨,一定要切記這些。最
後一道還要蘸水點在軟靴尖上。所有這些都已啟示。 
    小淨要洗下體。你的下體原本與人無關,隻是你以此顯示投入純淨的感情和絕對的真誠,將你純潔的心靈昭示於天下,同時保持體表
的幹淨,乃至羞體的幹淨。在這純潔的基礎上向真主禱告。 
    乃麻孜又名索拉特,索拉特亦即都阿,也就是禮拜、禱告之意。 
    在洗腳和洗過頸部之後,又要以水蘸在軟靴尖上,這隻是為了表明已經淨身而已。 
    禱告時首先是端立舉手至耳,麵朝天房正向,讚頌至高無上的主,一心向主。但禱告時間拖得太久屬無禮之舉。禱告乃是向真主祈求
免於使你墜入罪惡深淵,擺脫人世的誘惑,給予你佑助。 
    然後恭敬地兩手交叉在胸,勝於仆人立於主人麵前,臣民立於君主麵前,表明對真主的威嚴和對你自己的渺小心悅誠服。 
    麵朝天房表明,雖然對真主不可能認定某一處所,但是麵向有朝拜義務的處所禱告,有如親臨其境禱告,有可能近主和被真主悅納之
意。 
    然後是誦經,即念誦法諦海章。(注:法諦海章:為《古蘭經》首章。《古蘭經》共114章。)這就難以一言以蔽之,法諦海章的含意
十分深奧。 
    鞠躬、叩首表明真主猶在麵前之意。 
    叩首表明首先知認人是真主由泥土造化的,最終將複歸泥土而去。直身表明人將在複生日複生,並將接受末日審判之意。 
    跪坐乃是在禱告結束前向真主致意,並為高貴的先知穆罕默德——願真主賜福予他,並使他永獲安寧——作為真主的使者作證。並以
最後的行禮來結束禱告,也就是說,你究竟向至高無上的真主舉意祈求了什麽。神聖的禱告將以向所有穆斯林祈求平安,並求他們的謝忱而結束。 
    那麽,這一篇使我們懂得了什麽樣的義務?!


第 三 十 九 篇
       
    的確,我們的先輩比起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他們的知識、生活、修養、衛生境況都差矣。不過有兩個特性比今人要強。今人在革除祖先遺留下來的陋習的同時,把那兩個特性也喪失殆盡。現今的人在竭力改變自己的特性,倘若我們不要拋棄祖先生前的兩點特性,今天我們也會站在先進民族的行列裏了。由於失去了特性,靠我們模仿來的那點東西,根本就不像個人樣,反倒更像魔鬼了。民族越發不成其為民族的根本原由看來在此。 
    若問何為兩點特性,第一,那個時代民眾都有領頭人。無論是遷徙轉場,還是發生糾紛,他們都會出來做出決斷。黎民百姓則各過各
的日子,相安無事。那些領頭人怎麽去做,怎麽去辦,民眾從不過問和為難他們,更不會搬弄是非。正像常言所說的,“手捧一把羊拐來,哪個順手便用它。”“要是人人都成比(注:執法官。),遼闊的山野容不下;如果有了領頭人,麵臨火海也不怕。”即是宰牲祭靈,盟誓祝福,把草原的韁繩交給這些領頭人,民眾不再反悔不說,反而會同舟共濟,揚你之長,避你之短,對你倍加尊崇。於是,那些顯貴們也不再造次。大家情同手足,不分彼此。真要有人生活拮據,自然會替他們排憂解難。 
    第二,十分珍惜尊嚴。隻要以祖先的名義號召,人們會不計前嫌聚攏在一起,奮不顧身地奔向疆場。常言說的好:“懂得自尊自愛者
,令人望而生畏”;“過於計較前嫌,終會因小失大”;“骨肉之間若反目,斷了骨頭連著筋”;“隔閡衝運,和氣生財”;“探尋正道者將致富,熱衷糾紛者將招禍。”這些也正是他們的信條。 
    這兩個特性今安在?應當說是從你的誌氣、尊嚴、毅力中來。而這些在我們已經蕩然無存。 
    今天人與人之間沒有真誠的友誼,有的隻是虛情假意。就連真正的敵意也不存在,有的隻是妒意與庸人自擾罷了。


第 四 十 篇
 
        
    先生們,我有心事要求教於你們。 
    為什麽哈薩克人隻有當一個人故去了才會人人說他是好人,而活著的人沒有一個可以躲過流言蜚語的中傷? 
    為什麽力不從心的老人可以與年輕人和睦相處,而盡管老人們相繼作古,同輩人日益見少,他們卻仍不能和睦相處? 
    為什麽一些人遠走他鄉時,人們個個有如親人一般柔腸寸斷地思念他;一旦他重歸故裏,要不了多久又要逼得他再度出走? 
    為什麽見到一位略顯體麵的異鄉人,便要對他讚不絕口,推崇備至;而本鄉本土有比他更為出色的人物,卻視而不見? 
    為什麽一些人到了外鄉誇自己的家鄉好,而回到家鄉又誇外鄉好? 
    為什麽我所見到的哈薩克人,孩子年幼時,做父母的處處袒護著,視若掌上明珠;一旦長大成人,反倒要疏遠他? 
    為什麽親友之間遇到紅白喜事,需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時,找不到一個人;如果相約結夥前往劫掠、行竊,便會立即紛紛找上門來? 
    為什麽當你的馬參賽時,友人會為你的賽馬喝采;一旦你的馬果真獲勝,卻要為你的獎品眼紅? 
    為什麽從前的人在自己遇到困境時,得到他人的相助會沒齒不忘;而今天的人,即使你剛幫助過他,轉身就會忘卻? 
    為什麽破落弟子寧肯偷盜麵無愧色,讓他再興家業卻會感到大為尷尬? 
    為什麽兩個能人在一起不能長期友好相處,反倒那些背信棄義的小人往往會一拍即合? 
    為什麽你對朋友十分慷慨,而你的敵人隻給他蠅頭小利,朋友即刻就會背棄你? 
    為什麽人們比起言聽計從的朋友,更樂意討好那些偶然聽從一次的仇人? 
    為什麽許多人並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出人頭地,一旦當真出人頭地了,第一個便要與朋友反目為仇? 
    為什麽有的人明明苦於找不到一位可以指點迷津的人,卻要極力回避那些知根知底、明察秋毫的人? 
    為什麽有人去做客,要把別人的羊群從草原趕進主人圈裏——期待著享受宰牲款待的禮遇;而當別人來他家做客時,反倒要把自己家
的羊群趕往草原深處去? 
    為什麽苦於不得安寧的人們,一旦過上安寧的日子,轉瞬便覺得百無聊賴 
    為什麽治理民眾的人一般都精明,而精明人個個又很貧窮? 
    為什麽偏房總是占上風,歹人總是膽大妄為,窮人總是一根筋? 
    為什麽安分守己的人往往落得個惡名,而從不安分,好惹事端的人卻備受讚賞? 
    為什麽哈薩克人從不願意相信真話,不肯留意、甚至沒有工夫去聽;反而熱衷於流言蜚語,即使耽誤了正事也在所不惜,也要聽完聽
盡方肯作罷?

第 四 十 一 篇
 
        
    如果有誰操心啟迪、改造哈薩克人,應當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需要一位手中操有生殺大權的人。要能鎮服那些做父母的人,強製他們把子女送進學校,去奔各自的前程。世上有無數學科,
每一學科都有相應的專科學校,要讓這些孩子分修這些不同的專科,並讓這裏的民眾分擔費用。甚至就連女孩子,起碼也要送進伊斯蘭學校,讓她們精通宗教學識。當這些年輕人成長起來,他們的父輩由於年邁而退出舞台時,方會有所好轉。 
    其次,他應當有無窮的財富。這樣可以與那些做父母的人進行交易,把孩子們贖來,再如前所述把他們送去接受教育,方能走上正道
。 
    不會有誰能擁有足以鎮服這樣一群民眾的力量,也不會有誰能聚斂如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對哈薩克人既不鎮服,又不贖買,隻靠以理服人,以情感化,無論何事都難以奏效。那種與生俱來,根深蒂固,因襲至今的愚昧,早
已使他們不成體統。除了他們那點喜歡眉飛色舞,飛長流短,飛揚跋扈,自吹自擂的習性,便不知道世上還有比這更為有趣的事,即使他們想起也不會投入。你給他以忠告,他卻沒有那個耐心聽完,隻會環顧左右,心不在焉。 
    我們該怎麽辦才好,又有什麽指望!

第 四 十 二 篇
     
    哈薩克人惡習不改的原因在於——無所事事。倘若他們或去務農,或去經商,哪裏還會有閑暇?成天走村串戶,東家蹭飯,西家傳言,費盡心機,唆使他人。自己一門心思投機鑽營,整日價沉湎於遊手好閑。這些行為自然讓那些忙於正業的人們所不齒,更不會丟下手中的正事,跟著到處去遊蕩。 
    富裕人家把畜群分給牧民去牧放,或者交代給家小照看作罷,並不珍惜真主賜予的這點家業,也不操心天災人禍會使家業流失。卻不
肯舍棄搬弄是非,走鄉串村,混跡席間,耍弄陰謀詭計的樂趣。若問其緣由,世風如此。那些善經營能發財,善於養牧的人,不再被認為是能人;而那些善於捕風捉影,謠言惑眾,不務正業的人才算得上能人。 
    因此,哈薩克人當中的那些自命不凡者,說一聲“幫我照看照看,”便把自己那點畜群丟給他人,騰出身來,四處打探,混吃閑飯,
到處周遊。 
    現今就是這樣,人們對富足、智慧、威望不以為榮,反以善於控告、詐騙為榮。這種人盡管勢單力薄,卻往往被視為上賓,肥馬輕裘
,美餐佳肴總不離他。隻要他們對那些喜好虛榮的財主信口說上一句:“你盡管吩咐,在下甘願為您赴湯蹈火,”就立刻被他們煽乎得忘乎所以。於是,毋須再去辛勞,便可獲得良驥,也不愁吃穿,混得像個人五人六似的。 
    從此,這位財主便不再有安寧,也不會發覺自己的損失,反倒每當有人投門求拜,總要先找來那位騙子請他們指點。騙子生怕財主身
邊的謀士多了,自己的高位會被人取代,便會出些笨招:“天哪,您連這一點都不明白,那是他的一計毒招,這是他的一計損招,您隻要對他如此這般一說,不就了了麽!”盡講一些歪理,點撥一些邪門歪道,使這位財主從此不敢近人,也失信於人。由於財主回複得不爽快,臉色也不大好看,來人自然不能談攏,那個騙子便會更加得意:“這不,我早說過了,他那隻是虛情假意而已,您都瞧見了不是。”從此財主會對他百依百順。時下人們的心思、期待、行動皆是如此。

第 四 十 三 篇
 
         
     人是由軀體與生命兩者構成。首先應該知道,這兩者之間哪個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哪個則是後天生成。 
    欲解饑渴是人的第一本能,睡眠也自然相同。些許存在的求知欲,也是人的本能之一。智慧、科學,則屬於後天生成的範疇。親耳聆
聽,親眼目睹,親手觸摸,親口品嚐,親嗅其味,才能獲知外部世界的信息。 
    這些信息,無論有益與否,都以其原初形態傳導於內心世界,並在那裏歸納儲存,最終留下印象。 
    由於生命本能的驅使,令人內心對於美好事物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對醜惡事物則留下惡劣的印象。這種本能的力量原本十分脆
弱,有心人會精心培植這種力量使之壯大,反之稍不留意,這種力量將會消失。即便沒有消失,也隻能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揮一點作用,而不能對重大的事情有所作用。 
    無論何人,如果能夠多聽多看,他就會廣集博采,並且善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把這種人稱之為智者。 
    有人抱怨:“真主沒有賜予我智慧,我無可奈何。”也有人說:“真主沒有把你我造就成一樣。”這分明是在褻瀆真主,企圖以此為
他自己開脫,是那些無能之輩所為也。 
    莫非真主讓他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毋須留意,也不必記取在心?更沒有讓他隻顧吃喝玩樂,吹噓炫耀,沉睡不醒,把肚子裏的那點
存貨丟失的一幹二淨,像個畜生一樣苟活。 
    有人說:“雖說智慧不是本能,欲念卻是本能。有了欲念人可以獲得智慧,沒有欲念則將一無所獲。”真是一派胡言。 
    就連小孩子也有欲念,這一點無可爭辯。如前所述,生命本能的力量原本十分脆弱,稍縱即逝,隻有精心培植方會壯大。用生命本能
的力量換取的本領,經日日精選,會日漸增長。如果長期棄之不顧,不但會斷送到手的本領,甚至你自己也會不知不覺間變得判若兩人。行將荒疏的本領從本不會向你朗聲辭別,再去追回,已是難上加難。 
    生命本能的力量十分龐雜,在此無暇一一列舉。然而,正是它驅使人們尋求和掌握各種本領,並在心田紮下根來。長期無暇顧及自身
本領的人,將會失去其最迷人、最珍貴的部分。再若長此下去,你連守住那點本領的能力都會喪失殆盡。至此,你再想重操舊業,已是萬不可能。 
    在這種生命本能的力量中有三種超然之力,無論如何不能喪失。一旦喪失,人將不人,將變作畜生。 
    第一種曰:對周圍環境反應的敏捷性。此為何物?是指對你看到的、聽到的、感觸到的事物,反應要快速敏捷,對其前因後果,要做
出準確判斷。如不這樣,懂得再多,讀多少書也無濟於事。在關鍵時刻不動心思,不去行動,不去說通,總是坐失良機。於是隻有長籲短歎,抱怨自己:“唉,想當初我怎麽沒有這樣,我怎麽沒有那樣!”一生追悔莫及。 
    第二種曰:對事物的本質應當充滿好奇與探究精神。是指當你聽到、看到某種事物時被吸引,便立即投入與同類事物進行比較。是完
全相同?還是隻在某些方麵有相似之處?於是,對自己感觸到的類似的事物都加以思索,把已經曉知的部分頭緒理清,尚不明白的求教於人,或從書本尋找答案。不徹底弄通,不肯罷休。 
    第三種曰:內心的敏感性。也就是說,要謹防內心被虛榮,貪欲,輕浮,疲遝等四種情結玷汙。這樣,客觀世界投射於內心世界的形
態,將在心鏡清晰地顯現,並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倘若內心被方才的四種情結所玷汙,心靈的明鏡將被損毀,所折射的形態或是扭曲,或是模糊,更無助於產生正確的認識。 
    靠軀體本能所聚斂的稱之為財富,財富乃身外之物,當然守財也有它獨特的門道。與此相同,靠生命本能所汲取的是智慧與科學,自
然也有相應的煩惱與痛苦。不懂得這些,不去專心致誌地鑽研,將會荒廢學業。每一種美好事物都有它的限度,超越這個限度就要走向反麵。知曉事物的限度尤為重要。思索固然是好事,過於投入的人將無法收住思緒,陷於想入非非也是常事。 
    吃喝穿戴,嬉戲玩樂,擁抱相愛,升官發財,胸懷韜略,攻於心計,這一切均有各自的限度,一旦超越限度,將適得其反。 
    古人雲:“執意追求某種樂趣,必將飽嚐它的痛苦。”有一點可以正言相告,在我所說的三種超然之力中,第一、二種互為關聯,所
有的利弊均源自於此。而喪失理智,官迷心竅,喜歡炫耀,好施淫威,巧舌如簧的惡習,亦由二者滋生。總之,人應當追求美好的事物,要早有防備不要墮入上述那些非人的勾當中去。 
    理智能夠明斷利弊。不過單憑理智尚不足以自製。隻有理智與決心融為一體,才能具有自製力。如果有誰二者兼備,便能對前述兩種
超然之力駕輕就熟。 
    如果兩種超然之力都有虧欠,或二者缺一,其中之一便會有如脫韁的野馬,天知道會將你撞向山崖、怪石,還是將你墜入河流、溝壑
。路人甚至來不及問明原由便拋於身後。你身不由主,任憑雙襟迎風翻飛,兩眼空望長空,狼狽不堪地奔向末路。

第 四 十 四 篇
 
        
     人之大忌為不思進取。有進取心的人也各不相同,進取目標五花八門。當選擇進取目標時,隻有選擇與你相適應的目標方可達到。人不管有無進取心,都希望博得他人的稱道。不管這種稱道是否適宜,總是翹首以待,十分入耳。 
    誌趣相投,誌同道合,人們自然就走到一起了。因此,對於陌路人的稱道,一般未必在意。隻是很想聽到同道的圈內人的稱道。人們通常把進取心更多地投向如何獲得榮譽、地位。
   有人卻投向如何聚斂財富,並為此而不擇手段。認為:“誰發財,誰好漢;”“財大者,氣也粗。”對這些民諺確信無疑。在他們看來,黎民百姓從來笑貧不笑娼,財富對他既可享用,又使人榮耀富貴。似乎這些從哈薩克人的尺度來看,倒也合乎情理。不過,從理智和作人的準則來看,不要說是哈薩克人,簡直讓任何一個人作嘔。 
    有人乘機想被人稱為朝覲過聖地的哈吉大人,威鎮一方的霸主,智者,機靈鬼,乃至地頭蛇,並為此而奔波操勞。無非想在哈薩克民
眾麵前抬高自己,並以此作為日後的資本而已。 
    而這邊有人早已開始窺探哈薩克人的心態。“看來眼下到這兒推銷這類物品能賺大錢,”他們得出結論。其實這一切從哈薩克人的臉
上便可一望而知。毋須從書本字裏行間苦苦尋覓。 
    如果你想從書本獲得進取,首先應當淨化心靈才是,然後方可以有所祈求。 
    如果想從閱讀哈薩克人的麵孔獲得進取,那麽盡可以繼續下去,毋須為淨化心靈而費力。誰也不會注意的,不是說人缺了心眼財源不
會茂盛麽。現在大概已經辨清,究竟可以從何處著手開始閱讀和進取了。

第 四 十 五 篇
 
        
   存在一個創造萬物的主的最偉大的明證在於,千百年來盡管人們操著各不相同的語言,卻不約而同地認為存在一個偉大的造物主,各種宗教也同樣一致認為公正與愛心皆屬於造物主。 
    我們不是造物主。我們隻是能夠隱約認識被造物主創造的事物輪廓的凡人而已。也想獲得公正與愛心。一個人因對造物主的奇跡知認程度不同而將優越於他人。 
    信服與順從,不能勉強。 
    人性的前提是愛與公正。時時處處凡事都離不了二者。這是造物主的意欲。即使牡馬占有牝馬,也有愛情的驅使。 
    誰更公正,更具愛心,誰便是學者,智者。我們命中並沒有帶來科學,隻能從造物主所創造的客觀事物中去感知,去發現,去認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