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大草原上一隻遠征的駱駝

大草原上的一隻駱駝,她跋山涉水,又找到了另一片草原。
正文

我的故鄉新疆 1

(2007-04-10 16:29:54) 下一個
新疆“最美”候選之一:巴音布魯克草原




在草原上,最美的景色是由遙遠的距離呈現出來的,它存在於草原空間的深度之中。你的身後是遙遠的雪線,是的,你還會看到星星點點的藍色,紫色,那是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他們以渺小而嬌豔的生命,呼喚著大草原,於是草原便以它絕頂的綠擁抱它。南來北往的天鵝是這片大草原上的公主,它們以高貴的身姿駐留於這片藍天碧水之間。 
 
    巴音布魯克,古稱尤魯都斯---突厥語為星星平原。地處天山深處,麵積22000平方公裏,海拔在1500米至2500米之間,是中國僅次於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第二大草原,中國最大的天鵝棲息地。 

    巴音布魯克,蒙語的意思是永不枯竭的甘泉。這裏水量充沛,猶如群山中的水鄉澤國。巴音布魯克草原共有大小13處泉水,7個湖泊,這裏還有20條河流,是開都河的發源地。開都河在西遊記裏叫通天河,它九曲十八灣的迷人身姿常常成為旅行者難忘的記憶。事實上,全長516公裏的開都河彎道多達1142處。真可謂曲折之水向東流,千曲百折始到頭, 

    這是一個草和花的海洋。在如蔭的茅草,苔草,蒿草,鬆草之間,盛開者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這裏的牧草是真正的酥油草,養育了著名的天山馬,巴音布魯克大尾羊,美麗奴羊,犛牛和雙峰駝。這裏地勢舒緩起伏,站在一座低矮的山坡上,就能眺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草原就像一張巨大的絲絨般的地毯,鋪向每一片原野,每一道溝穀,每一座山崗。在這如織的地毯上,綴滿涓涓細流,綴滿一汪一汪的湖泊。遠觀,它們是如星辰如鑽石般的燈盞。 

    早在2600年前, 這裏就是姑師人的遊牧地。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在渥巴錫的率領下,從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舉義東歸。1773年定居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和開都河流域。從此,這片水草豐美的草原成為土爾扈特人的家園。 

    由於巴音布魯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天鵝自然保護區,她就不隻以廣袤的草場而聞名,也成為人們探幽尋訪之地。1984年,藏傳佛教的活佛班禪額爾德尼來此並駐足留連於天鵝湖畔,更為巴音布魯克增添了新的光彩。 

    如果說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是一幅巨大畫卷,天鵝湖就是這幅巨畫的靈魂所在。而且,它可以永久地懸掛於心間。 

    舉世聞名的天鵝湖是巴音布魯克七個湖泊中最著名的一個,也是我國最大的天鵝棲息地。它是一個東西長30多公裏,南北寬10多公裏的天然高原沼澤地,由無數大小不等的湖泊,以及狀若遊龍、蜿蜒盤旋的開都河組成,這裏是國際候鳥南遷北徙的重要通道,是各種珍貴鳥禽最鍾情的樂園。全國四大天鵝中,有三種在這裏棲息。雁鴨類種數占我國雁鴨類的三分之一。1980年,這裏被劃為我國第一個天鵝保護區,後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寬度為40多米的開都河在平坦遼闊的草原上,彎延曲折,如同一條潔白的哈達,跌落在草地上,被風輕輕揚起,形成九曲十八彎的壯麗景象,它一直延伸到天際的盡頭,明亮、寂靜、淒美。 

    理所當然,天鵝成為當地蒙古族牧民心中的神鳥,蒙古族視白色為純潔、吉祥、崇高、幸福的象征。吃的奶、奶製品是白色,住的氈房是白色,羊群是白色,敬獻的哈達也是白色的,潔白的天鵝就被當地譽為神鳥,吉祥鳥,幸福鳥。 

    在草原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不準隨意射殺任何一隻鳥類,包括醜陋的烏鴉、禿鷹,而天鵝則受到格外的保護和龐愛。 

    天鵝是中國1200種鳥兒中,體型最大的鳥,它們有著潔白如雪的羽衣,頎長優美的體型,從容不迫的雍容,飄飄欲仙的翱翔。 

    它們在這裏繁衍生活,度過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時光,當天氣變冷,它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王琦銘攝 

羅布泊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麵積約2400-3000平方公裏,因地處塔裏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麵積約2萬平方公裏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麵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裏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羅布”是地名,古維吾爾語意為聚水之地;“淖爾”係蒙古語,意為湖泊,二者總語意為聚水之湖。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裏,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 這種誤認為羅布泊是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麵的樓蘭國,到了要用法令限製用水的拮據境地。清代末,羅布泊漲水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裏,南北寬二三裏或一兩裏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

  1921年塔裏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上世紀50年代,湖水麵積又達到2000多平方公裏。然而到到了60年代因塔裏木河下遊斷流,使羅布泊漸漸失去水源補給,1972年全部幹涸。  
 


  羅布泊湖麵每一次縮減都留下湖盆邊緣痕跡,形成耳輪線。滯留的湖水使湖濱強烈積鹽,不斷積聚的鹽分使表層鹽殼向上擠壓抬升,在地表呈龜裂狀。高度集中的鹽分析出鹽晶,形成較強的光譜反射性能,構成衛星照片上色調較淺的耳輪線。

  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裏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地受到祁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疏勒河流入湖中。 “羅布泊”這個神密的名字,曾經有多少人為之向往,又有多少英雄誌士將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奉獻給了這片荒無人煙的土地。

  2000多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明篇,發表過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但是,由於各種局限與偏見,也製造了許多訛誤,為羅布泊罩上了更多神秘色彩。

樓蘭古城



舉世聞名的新疆重要古跡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的馬葡萄、珠寶,最早都是通過樓蘭進行交易的。許多商隊經過這一綠洲時,都要在那裏暫時休憩。樓蘭王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曆史。  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王國逐漸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為什麽會消亡,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樓蘭城中最顯眼的建築區遺跡是城中部的“三間房”。這三間房的牆壁是城中惟一使用土坯壘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對著南城門。東西兩端的房屋都是木結構,木料上還殘留著朱漆,有的木料長達6.4米。從這一組建築物的位置和構造等情況分析,這裏可能就是當年樓蘭城統治者的衙門府所在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