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葉班的起名風,繼續戰戚風。
最近接二連三的做了幾次試驗,一心一意的期望著也能造就出一個像櫻班長那樣的能爬高會咧嘴的戚風蛋糕。 
很多大師都說過,要做出一個外觀和口感都很理想的戚風蛋糕,除了選定方子外,材料配比和基本操作都很重要。另外的體會就是烤盤的尺寸也是影響外觀的因素之一。我按櫻的方子試驗時,前兩次都是用的9 吋烤盤和8 吋的材料配比,沒爬高更沒咧嘴,第三次用的是7 吋烤盤和與之相符的材料,爬高了也咧嘴笑了。有圖為證。 還有就是越做越熟練。從準備材料到送進烤箱的時間越來越短,由3個小時到1個多小時。我想隻要用心去做,多實踐幾次,大家都能吃到自己烤出的香甜蛋糕。建立信心吧!
向細心的JM們學習,也將幾次的不同之處列個表格,便於比較鑒別。
桜的原材料  | 第一次試驗   | 第二次試驗   | 第三次試驗   | 
雞蛋  | 5 個  | 5 個  | 4 個  | 
低筋麵粉  | 100g  | 100g  | 75g  | 
蛋黃用砂糖  | 40g  | 40g  | 30g  | 
蛋白用砂糖  | 60g  | 60g  | 40g  | 
色拉油  | 65ml  | 65ml  | 50ml  | 
水  | 牛奶 65ml  | 橙汁 65ml  | 橙汁 50ml  | 
泡打粉  | 4/5 小勺  | 4/5 小勺  | 2/3 小勺  | 
檸檬汁  | ½ 小勺  | ½ 小勺  | ¼ 小勺  | 
鹽  | 少許  | 少許  | 少許  | 
追加  | 一點點泡打粉  | 蛋白 2 個  | 蛋白 1 個  | 
烤製時間  | 345F, 45 分鍾  | 345F, 45 分鍾  | 345F, 40 分鍾  | 
實話實說,本人隨意改動之處是:
1. 第一次時我另外加了一小勺cocoa 粉,與麵粉一起過的篩。顏色變了但味道不太重。
2. 把水換成了牛奶或澄汁但還是按水的量加的,也不知是否有啥大影響。
3. 第三次隨著那高高升起的戚風,我的心也高了。又用了450ml 的 HEAVY WHIPPING CREAM 和 1/4 cup 糖粉打了點兒奶油塗抹上了。賁不專業,千萬別見笑。 
下圖是三次試驗的不同結果:
1版-平平的![]()  | 2版-爬高了一點兒但沒咧嘴 ![]()  | 3版-爬得很高咧嘴了![]()  | 
![]()  | ![]()  | ![]()  | 
![]()  | ![]()  | ![]()  | 
      
      實際上我戚風了4次,真正的第一次是按cmldd的方子做的,以前發過貼。覺得從內部組織和口感來看兩個方子不太一樣,又找不到合適的詞兒來形容。其實都挺好吃的。後來又仔細拜讀了cicipeng 的文章,感到她總結得很到位,抄襲概括一下不知是否合適。
           cmldd的糕:綿軟細密淳厚—— 像成熟的少婦
     桜的糕:鬆軟濕潤輕盈—— 像浪漫的少女
      是不是都很可奈誘人呀?
      上周末LG過生日,我改變了以往找輒出去吃餐館和定做生日蛋糕的習慣,親自做了幾個菜,假裝很溫柔很能幹。主要是一心想顯擺一下自己做的蛋糕。可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做那筍幹紅燒肉。有了這紅燒肉,那蛋糕的作用基本上沒發揮出來。盡管吃飯時我一再提醒,留點兒肚子還有蛋糕哪!後來幹脆把蛋糕擺在旁邊 ,可LG根本不理會。要不是我撕掉溫油的麵具,強行製止,虎口奪肉,那一大盤紅燒肉都得進了他的肥肚。等飯過之後根本吃不下蛋糕了。後來在我的滿臉怒氣之下,吃了一小塊糕,還虛情假意的說“真好!真好!”
      其實,那幾個菜都是很家常很隨意做的,唯有那蛋糕是我花了精力做的,本想作為生日晚餐的主角兒。前兩次做的蛋糕都是極受歡迎的搶手貨。咳!紅燒肉啊紅燒肉……為何來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