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41)
2017 (1)
2018 (1)
今天在網上讀到了“關於烤鴨的隻言片語“,勾起來我對百吃不厭的“北京烤鴨“的饞癮。 當然,烤鴨這東東,您不能連續的吃,要隔一段時間,要讓您的胃口有一段時間得以回味,這也是一種“距離產生的愛“吧?如今,每次大老遠的回趟國,我都要到“全聚德“一坐,才感到不虛此行!
說起吃烤鴨,我可是吃的有年頭兒了。 四十年前, 北京隻有三家北京烤鴨店,兩個叫“全聚德“, 都開在北京的鬧市地界兒, 一家兒在王府井, 一家兒在前門鮮魚口,以示區別,北京人就稱它們為“王府井全聚德“, “前門全聚德“。 這兩家兒都是“明爐“烤鴨。還有一個在崇文門外,叫“便宜坊“,據說它是“燜爐“烤鴨。顧名思義,燜爐是烤鴨時關上爐門,而明爐是烤鴨時不關爐門兒,燜爐是電爐或氣爐; 明爐, 二十年前,我去王府井全聚德裏麵看過,那烤爐根本就沒門兒,可以清楚地看到掛在爐子裏麵的鴨子在明亮的火上烤, 而且燃料是果木, 木香四溢, 不知現在是不是還是這樣?都說,明爐烤的比燜爐的味道好,老實說,雖然被抬為美食家,味覺應該不錯,但我沒吃出區別來。
小時候,記得全聚德卷餅用的蔥是一種山東產的“羊角兒蔥“。 有半尺長,蕉黃的瓣兒,嫩白的白兒,空口吃起來,甜,香,脆。 三十年了,盡管王府井全聚德,前門全聚德 都號稱自己是什麽,打山東來的“正宗老字號‘,但再沒見上過這種蔥! 不知中央的首長們,或當今的大腕,大款們是否能吃的著?
就因為聽說北京烤鴨的老家是山東,幾年前,有次到了山東首府 -- 濟南,我還特意去了一家字號也為“全聚德”的烤鴨店,好家夥!那兒的鴨子皮亙的跟生牛皮差不多,都說挪地方“橘子能變枳”,哪知道“枳也能變成橘“。
文革中,號召“破舊立新“, 不知是那位出的餿主意,把卷蔥改成了卷黃瓜,且不說味道徹底變了,黃瓜水多(沒用鹽擠),把餅都帶粘了。蔥能幫烤鴨解膩,幫薄餅提味兒,黃瓜 ? 味不衝,難當此任。文革後,在“你辦事,我放心“的那段時期裏,又改成了,黃瓜,蔥齊上,這還有點道理,籍辛辣的,為保龍體,可以舍本求末選黃瓜。 好像直到興起了“經濟掛帥,徹底恢複了老字號 ”
我小時候,烤鴨價格不菲,一般的人家吃不起。文革後,有一陣子,全聚德賣起了烤鴨架子,就是把鴨子片了肉後的骨架子。 烤鴨 20 塊一隻, 鴨架才 2 元,不過您要早點去排隊,一天就賣幾十個,晚了就賣沒了。 2 塊錢,骨頭還帶點肉,拎回家,頓它一鍋鴨湯白菜,也算解饞了。尤其是那骨頭邊的鴨肉,經這麽一烤,一煮,賁兒,賁兒的香,比光烤的還好吃。有一點要注意,一定要開水下鍋,那鴨湯才能越煮越白,成奶白色。否則,寡味兒清湯一鍋。
前幾年,資本主義的金錢杠杆把中國的“吃”翻騰得,可謂是 飯館遍地,菜是“推陳出新,日新月異“。 烤鴨也不例外。 烤鴨店滿街介是,不是專門的烤鴨店也賣烤鴨。還出了什麽,九華山烤鴨,鴨王烤鴨,鴨寶烤鴨,名目繁多,還都宣稱自己在老式烤鴨的基礎上有創新。 我都慕名一一拜訪過,最後還是回到了“全聚德烤鴨“玉泉路分店,那兒的烤鴨,貨真價實,口味正宗!有一點,我想是應歸功於這番折騰,烤鴨的片法。以前隻有一種片法,橫著片,這樣一來,鴨皮和肉就很容易分開,肉絲也長,經常是皮是皮,肉是肉,光吃皮,太膩,光吃肉又不香。現在,你可以讓師傅豎著片,成一條一條的,皮肉相連,而且肉絲短,卷到餅裏,味道極佳。不過用這種片法,師傅要多費點時,多費點勁兒。
我給您出個主意:多叫幾個朋友,要上兩隻烤鴨,一隻“橫片”,一隻“豎片”,對比一下,俗話說得好“就怕貨比貨“,如果您覺得“豎片”沒“橫片”好吃,您回來拿磚頭砸我的帖!
我不禁多咽下口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