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家的花梨木小桌與名人王世襄

(2007-11-07 11:24:37) 下一個
現在,隻要您在百度搜索上打下“王世襄“ 三個字,立刻您就可以看到王世襄王老的所有名頭和稱號,從收藏家,美食家,作家,活寶,奇人,到京城第一大玩家。這都是由於幾年前王老出手了一把拍得100 萬美元的唐代古琴和價值40 萬美元的18件古竹雕後,被各種媒體跟蹤曝光所致。二十年前,我見到王老時,隻認得他是位愛文物,愛美食的老書生。



我第一次見到王世襄伯伯是在文革的前期。 那時候沒學上,腥風血雨的紅八月和轟轟烈烈抄家破四舊運動剛剛過去; 下棋, 打撲克,彈球,這些我們平時玩的東西都成了四舊, 被禁止了。 院裏的半大孩子們(12-15歲)百無聊賴,就經常一起坐在大門口的石頭台階上,或是瞎聊,或是無聲的看著胡同裏東來西往的行人和車輛。任何一件特別的東西或事情發生在那時,都會在我們一片空白的頭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王老就是這樣走進了我的記憶中。

時值秋日,北京是天高雲淡, 秋風才剛剛開始輕輕地拍打微微發黃的樹葉。坐在石台階上的我們,無所事事地享受著這宜人的氣候。 接連好長時間,每天我都能看到一個中年人,頭戴一頂髒了的蘭布單帽,大圓臉,戴一幅黃邊大眼鏡, 蹬一雙舊的千層底兒大灑鞋,騎著一輛老得都發鏽了的自行車。 一般人騎車都是順勢身子往前傾,他不,倆隻胳膊直直地撐著車把,挺著上身。 早上,嘎吱嘎吱的從東往西,嘎呦過去; 傍晚,又從西往東的嘎呦過來。最引我注意的是他穿著一件破舊,洗的發白了的中式對襟藍褂子。 那年月,大家都爭著顯示自己革命,大男人們穿衣服, 有軍裝的穿軍裝,沒軍裝的,不是穿四個兜的毛裝,就是工人的夾克式。 穿一件透著四舊味道的中式對襟褂子, 在當時還真是有點個色!在我們小孩眼裏,他好像不是這新時代的人!後來的事兒證明,對王老的印象之深刻,連我自己也吃驚了。



十五年後的1982 年, 又值重陽季節,一天,父親讓我把家中的一張花梨木(所謂硬木中的一種)小桌送到一位叫王世襄的家裏去修理。 這桌子是我的三外婆給的,是件清代老家什兒。 多年來一直靠在一個房犄角處,看上去好像快要散架了似的,兩個抽屜都斜不楞的,拉不出來,也推不進去, 本來紫紅色的外表,灰一塊,白一塊的,不知是土呢,還是擦磨的痕跡。我和內人用幾塊舊布把四條桌腿和桌麵粗粗包了一包,就把它綁到了自行車的後架上。我在前麵推著,內人在後麵扶著,走出了家門。

按父親所說的, 王老的家離我家並不遠,在大雅寶胡同,和張光宇,黃苗子/鬱風家是同一個大院兒,因為已經多次去過張,黃兩家,這對我是熟門熟路, 大約30 分鍾後,我們走進了那個大院兒。打聽到了王老的家門,我上前按了門鈴。三聲鈴響過後,門開了,一位身材略高,穿一件發舊的中式對襟蘭褂子的人走了出來。我抬眼一看,呦,這人好麵熟呀。 圓堂臉,帶一幅黃邊大眼鏡; 低眼往下一掃,一雙舊千層底兒大灑鞋。 這不是。。。。?我腦中的記憶在極速地檢索著。 想起來啦!這不就是,文革時,有一段時間,天天騎一輛破車, 穿過我們胡同的那個人嗎!不管如何變化,他還是那老一套的中式打扮啊。老先生麵相好年青呀,都十五年了,沒啥變化。。。

我這兒正琢磨著呢,王老客氣地先開了腔,“您是。。?“ “噢,王伯伯您好,我是xxx 的兒子“,我趕忙答道。“我爸讓我把這個小桌送過來“。 “噢,知道了,知道了,請進,請進“。我和內人趕緊, 鬆繩卸車,把小桌抬進了王老的家門。放下小桌,我直起腰來一看,驚了!王老這間大約有30 平米的大屋裏,擺滿了硬木家俱,一排帶彩畫瓷片的大立櫃,太師椅,大圓桌,小圓凳,條案, 還有花架,小桌什麽的。在從一扇大窗戶裏透進來的陽光照耀下,它們閃閃地泛著紫紅色的光芒。好漂亮啊!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一個人家裏看到這麽多的硬木家俱,除了故宮。

回到家中,我把在王老家所見跟父親一說, 父親並沒現示出任何的驚奇,顯然他可能早已到過王家。從父親那兒我知道了:王老出身世家, 清朝時祖上曾當過住外公使。王老燕大畢業,是個樂天派,當年他頭一天進燕大,就被老生們選中,作為幸運新生扔進到未名湖;王老是個美食家,啟功老先生被打為右派後心情鬱悶,就經常到王老家,兩個美食家一起用有限的東西,搗鼓點好吃的;王老又是文物專家, 早年一直參加故宮的文物保護工作。這次他請了故宮裏的木匠師傅幫他整修家裏的明代家具,也順便把我們的小花梨桌給修一修。

過了兩周,我和內人又奉“旨“到王老家取回花梨小桌。兩個中年人從一間小房裏抬出一張嶄新的小桌,王老笑嗬嗬地指著它說“您看,修好了”. 哇,我真不敢相信了,眼前這個精美, 漂亮,渾身泛著紫紅色光芒的兩屜小桌就是我送進來那個?我仔細端詳它,這回我不但看清了原來每個抽屜的前麵還有細細的刻花,而且小桌的每一處都透出了一條條天然的木質暗紋。我被師傅們的精湛手藝和花梨木的再生能力給深深的震撼了,一生難忘!


我們千恩萬謝過王老和兩位高師,馱起新桌往家回。王老跟著我們到了大門口,然後一直目送著我們消失在胡同口的拐彎處。當時,我真挺納悶,王老是長輩和我又不熟,怎麽這麽客氣呢?

幾年前,當我在新聞中聽到,王老要在百年之後,將他多年辛苦所藏的明代硬木家俱,全部捐給上海博物館,才明白他是傾畢生之精力和有限的財力,收藏,保護, 整理,明清家俱的; 當年, 王老目送不是我,而是那張清代花梨木小桌! 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xq2001的評論:我還沒有讀過他的書,等下次回國定要買來讀讀。
xxq2001 回複 悄悄話 我讀過一本介紹京城玩家的書裏有一章是講王世襄的. 記得篇幅很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