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41)
2017 (1)
2018 (1)
幾個朋友打電話過來, 問我最近在忙什麽呢?怎麽這陣子像泥牛入了海,沒消息啦。我告訴他們,我這陣子正忙著練鋼筆字呢!朋友們一聽,納悶兒了,在這電腦做字處理,e-mail 傳信息的時代,誰還在乎手寫鋼筆字的好壞呀!你想寫點什麽,敲敲鍵盤;想要個什麽字體, 選一下,不就得了麽;練鋼筆字,誰還費那個勁兒,勞那個神幹嗎呀?
不瞞您說,我跟鋼筆字叫勁可不是一兩天了,從小學就開始啦。 寫不好字,就像我的一塊心病,贅了我幾十年,您想一想,連選老婆這等終身大事,我都是以“要字寫得好“為第一條件的!
說來也巧,近來我著迷了考證明清書法,一天,偶然在網上看到一本清人臨的“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見圖1-2)。不怕您笑話我孤陋寡聞,活了大半輩子,到如今才知道,原來寫字也有竅門兒,“黃自元“這位前清榜眼, 早在一百年前就從理論上給咱們講解了怎樣才能把中國字寫的看上去工整,協調,亮麗, 賞心悅目。 真是相見恨晚呀,呀!
圖1-2:
在幾十年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在學習方法上,好像分為三種人;一種人是重理論,學什麽都是理論先行;一種人是重操作,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幹; 還有一種是“高人”了,能在一開始就理, 行兼顧。我的天性是屬於第一種, 可偏偏從小到大我就沒在寫字上得到過任何理論性的指導。
雖說我上的小學是京城的重點校,我所在的班又是個試驗班。 所謂的試驗,就是學一套全新教材,把原來要讀十二年才能高中畢業的時間,壓縮到十年。我記得古文,六年中統共學了不到四篇,連之,乎,者,也還沒看明白,就學完了。一年級時每周有一堂一小時的寫字課, 上課就是描紅模子(現在才知道,那是楷書),什麽也不講。可能有的人形象思維好,能夠從描字中摸出個道道來,可我不行。
從小學二年級起,父親就給了我兩本顏真卿的碑帖,讓我每天寫一篇。我也不懂是什麽體, 就埋頭傻練起來,這一寫就是三年。 當時也不知為何,總覺得這練的毛筆字在寫鋼筆字時根本用不上,人家練字是越練,鋼筆字寫得越好, 而我是寫來練去沒見一點起色。橫, 豎,撇,捺,點,勾,提都寫得不錯,但把它們放在一塊兒,就沒了模樣。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那時我臨的是顏字隸書,它跟本就不適於鋼筆字。中國字從甲骨文開始,在經過,秦,漢,魏,晉四朝,近七百年中,走過了,篆,隸,草,楷,行,幾個發展變化的階段。究其變化之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字”,由繁變簡,從而便於書寫和交流。當然,書寫工具和錄字材料的發展也促成了字體的簡化。為了寫好鋼筆字,應該練小楷, 行書或屆於它們之間的行楷,而不是筆畫繁複,書寫速度極慢的篆,隸, 我敗就敗在這上頭。
當年,要說寫一手好字在學校裏隻是可以得到老師的讚許的話,那寫一手好字在走上社會後的工作中得到的實惠可就大的多了。 在中國,多少人因字寫得好而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又有多少人因字寫得妙而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從而前途無量的呢?末代狀元劉春林,就是因為一手好字,才得以被皇上欽點了的!聽起來這事兒有點愚昧,但“字如其人“的這種片麵意識,至今還根深蒂固地存在不少國人的頭腦中!
希望在國內混的後輩,千萬不要走我的練字老路,不要對寫字掉以輕心!在此我不想說什麽“繼承,發揚中華文化“ 這種空話,但在中國社會的現實中確是:寫字事不小,前途更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