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罷霜林醉

沽上客,並不狂妄,也不矯情;一個襟懷坦蕩,筆下如行雲流水的家夥。
正文

今年的春晚,趙本山忽悠了誰?

(2007-03-07 13:01:13) 下一個

一提春晚,言必稱老趙,都認定他是小品裏的績優股。隻有他才能確保人們在大年三十兒笑得開心、笑得痛快、笑得五體通泰,笑得渾身上下每個汗毛孔都舒坦!所以老趙就像《策劃》裏台詞兒說的,是春晚的一道“硬菜”!更像小品裏的男1號,那隻把蛋下在狗窩裏的公雞。

您看,我一沒留神,竟然把本山同誌給忽悠進去了,誰讓他留下這麽個話把兒?

2007年的春晚,這屜蒸了17年也沒咋熟的舊包子終於撤火了。作為看客,人們似乎如願以償了。老趙也連夜直奔舊金山,領銜那裏的春晚演出去了。於是就隻剩下了起哄架秧子的網絡,有關趙本山《策劃》的報道、跟帖竟多達43.4萬條。可令人汗顏的是幾乎所有的跟貼文章都如出一轍,不管是解讀還是評價淺嚐輒止,難得有所開掘,更談不上新意和啟示。

劇評或觀感本是文藝創作的有機部分,因為它能提升理解力和欣賞水準,讓人在笑夠之後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不過也難怪,網絡本來就是如此,看上去熱鬧非凡,雞一嘴,鴨一嘴的,其實多是鸚鵡學舌,不過是鸚鵡的品種和數量多了些,天南的,海北的,包括珍稀物種、瀕危物種都有罷了。由此可見,趙本山今年借《策劃》忽悠了誰,還真沒整得太明白!

小品這玩意兒,前麵本來是有諷刺二字的,即使刪去不用,人們也都懂行,真正的好玩意兒不僅幽默詼諧,還必須亦莊亦諧,綿裏藏針,更要有所針對,力砭時弊。凡是想借小品歌功頌德,塗胭脂抹粉的;凡是以為能耍貧嘴插科打諢,就能一鳴驚人的;凡是以為小品是萬金油,連花前月下,談情說愛也能整治的;凡是偷偷摸摸照貓畫虎,東施效顰的,有一個栽一個,有兩個栽一雙。細數17年的春晚,真立起個兒的小品,讓人想起來就忍俊不禁的好玩意兒,不多!借小品揚名立腕兒的,更是鳳毛鱗爪!很多所謂的角兒,不過是浪得虛名!

老實說,《策劃》這名字並不出彩兒,那麽荒誕的故事情節,套上這麽一個文縐縐的名字,著實像本山同誌的標誌性“建築”──那頂帽沿卷得像狗耳朵似的招牌被換上博士帽一樣,叫人覺得怪怪的。

可斟酌再三,又覺著還真沒有更合適的,關鍵是這個荒誕的故事不能沒有點睛之筆,就像作文一樣,得有“題眼”。

和《賣拐》不同,《策劃》不是針對道德缺失的個體諷刺,而是要抨擊現實中普遍存在的,組織有序的社會欺騙行為,亦即商業運作中冠冕堂皇的“策劃”。

“策劃”是《賣拐》中就已經針對了的“忽悠”的社會化。如果說“忽悠”是人們僥幸可以逃脫的一個陷阱,那“策劃”就是公眾無可逃遁的天羅地網。所以別的什麽名字,如《借雞生蛋》、《賣蛋》、《公雞下蛋》都說不到裉節兒上。

不能再白了,小品《策劃》鋒芒所向,就是“策劃”。

可是,黨、政、軍、企、醫、文、教,東西南北中發財,哪條哪塊兒都離不開策劃。

不會是一篙打落一船人吧?

不會是屎殼郎爬煙杆,拱了哪家老爺的火吧?

聰明睿智如老趙者,是不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的。

任誰都知道,現在得罪人,要擔多大風險。況且又是在大年三十兒,在國人眾目睽睽的春晚舞台上,你損了誰的牙眼,砸了哪家招牌,都比舊社會砸人家鍋,現在把鄰居獨生子兒扔到井裏頭還要嚴重N+1倍。那真是弄死你的心都有,你別指望相逢一笑泯恩仇!就算老趙有全國幾億FANS當堅強後盾,也擱不住有錢有勢的、呼風喚雨的下黑手招呼。萬一再有個放屁砸坑兒的主說他踩了紅線,闖了紅燈,進了紅燈區,那老趙豈不掛了?正是大紅大紫,如日中天的風光時候,老趙就是一時氣迷心,也不會“怒向刀叢覓小詩”的。

於是,那槍口往上抬了幾寸,箭頭偏移了幾分,避實就虛,彈道無痕;敲山震虎,了無瓜葛。

於是自作聰明的老記們就橫不是鼻子豎不是眼地吹毛求疵了:“公雞下蛋實在有點荒誕”,“《策劃》題材並不是那麽新鮮,還有些荒謬”,“題材並不新鮮,甚至有些離譜”,“第四次彩排笑聲寥寥,不少觀眾都直呼沒看懂”雲雲。

於是江湖上開始點評趙本山江郎才盡,三荒(荒誕、荒唐、荒謬)一離譜,弄出一個“公雞下蛋”,拿不叫玩意兒的玩意兒忽悠人。

於是不少關心老趙的實誠人,揪著心,擔心老趙要栽在今年春晚。

確實,“公雞下蛋”的笑話土得掉渣,老得掉牙。完全合乎三荒一離譜的尺寸。老趙居然敢拿來上春晚忽悠國人?不能不說帶了三分險,捏著一把汗。

現在回過頭去看,與其說老趙化腐朽為神奇,毋寧說是被逼無奈,硬著頭皮往上頂,他不是沒有砸鍋的思想準備。

節前,趙本山答記者問時說了一席話:“要是我現在不上了,別人會說我在拿板,為什麽需要你不上呢?現在我已經在這個份上,上不上其實對我自己沒有多大損失。不上的話的確會對我公司有損失,但損失不大,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覺得觀眾會這樣說,為什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除夕這天需要你,你不來呢?”最後他說“要尊重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對於我來說,就是把你累死你也要上!”

不知您從趙本山的真情告白裏咂巴出了什麽滋味兒?

是不是欲說還休,是想說什麽最後還是休了呢?

擺在桌麵上,講得出來的是本子不夠“熟”,得使出吃奶的精氣神來“壓”!

沒法說出口的是個“難”字。難就難在針對“策劃”這個靶子的條條框框太多,狗咬刺蝟,沒處下嘴。不能輕易拿社會上司空見慣的怪現狀開刀,碰炸了就是個雷!

假比說,人家策劃了能根除絕症,或者長生不老的的靈丹妙藥,銷售火得能當點心送禮,你給戳穿了是麻醬蘸白糖,光甜嘴不治病,砸了人家上億、上幾十億的買賣大單,你還愁沒官司打嗎?又假比說,官家策劃出了恢宏卓著的政績,你戳人家肺管子,說道人家不考慮民生疾苦,斷了人家連任,抑或升遷晉級的念想,你還怕得不到特別的“關照”?所以人家的要害,敏感的、有癢癢肉的地方不能碰。

不說假比,例證也能順手拈來。《策劃》劇本裏,白雲上場頭一句台詞兒是:“地方台好呀,別擱中央台播,不靠譜!”其實這句話沒犯什麽大忌,無外乎是交待策劃公雞下蛋的原由:白雲以為自己上過央視,成了名人,幹什麽都好使,誰知出的專著《月子》賣不出去,拉了饑荒。這句台詞是整個兒小品的鋪墊,太重要了,而且能手拿把掐爆個碰頭彩,把會場的氣氛跳上去,本山再上,戲不僅活了,絕對能演火了,演瘋了,怎麽演怎麽順手!可是就因為這句話有調侃中央台之嫌,對不起,得拿下。於是乎為保證效果,不卡殼,不悶場,改成了“地方台好呀,別擱小崔那兒播,不靠譜!”由調侃牛氣烘烘的央視,改為針對個人,一個過了氣的實話實說的前主持人,這才通過了。您看看,想在春晚說句笑話,逗全國人民開心一笑有多難,將心比心吧,都多理解一下老趙他們吧,實在不容易!

老趙也是凡人,也不想找不自在,雖然不想再上春晚了,可還想過年哪。於是隻好拿公雞頂缸了。

好像除了狗,雞也是滿悲情的是吧?讓禽流感鬧的,遭了老罪了,不止三屠了吧?特別隻要和人一聯係上,準產生負麵效應,這幾年連累鴨子也墮入了風塵。狗呢,今年成了敏感物種,所以老趙不能叫公狗下崽兒。雞在網上沒有多大知名度,扒斥公雞生蛋,不會有多少人出頭擋橫兒,自然保險係數要大得多。

《策劃》基本沒“出圈”,隻拿矯情文人和無行藝人的臭毛病開涮,羅列了不少“圈裏的”時尚糗事,反正這些人平常也摘落不清生活和演戲的區別,也不在乎含沙射影的調笑。有的還巴不得你點明了,老趙要是把有的主兒掛在春晚會場上,沒準會被當活菩薩供起來!

至於公雞生蛋到底針對了誰,您笑夠了自己去捉摸,慢慢的都對得上號。

三荒一離譜的《策劃》,絕不是沒有針對,言之無物的。

雖然跑官的,上調的,經商的,開窯兒的,唱歌的,賣藥兒的,建房的,辦校兒的,都靠策劃發家,而且我敢說都比公雞下蛋還離譜的邪乎!但隻要不去揭人家禿瘡痂巴,絕沒有人找本山理論,誰也不會主動撿屎盆子當帽子戴。

8、90年代拉美文學出現了一個流派,叫魔幻現實主義,其代表作《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小說用下了一年零1個月的滂沱大雨,天降花雨,生出豬尾巴的嬰兒被螞蟻吞噬等荒誕情節來折射拉美民族遭遇百年奴役、百年孤獨,被排除在世界文明之外的苦難曆程。

我看趙本山的《策劃》有些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尤其是他對公雞即將下蛋時的心理剖析,極具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在三荒一離譜的情節背後,他暗示社會潛在的陷阱和危情,曲意地表達了一個喜劇工作者的良知。

小品要想火,兩個元素最重要。一是本子,二是“角兒”。

《策劃》劇組這兩樣都不缺。

平心而論,徐正超的本子有火候。以趙、宋的老辣和閱曆,“壓熟”這樣的本子絕對有把握。

本子“壓”得“熟”,標誌是能不斷地抖包袱出彩。出彩的包袱不僅能讓人笑,還得叫人笑出了聲,笑岔了氣兒,笑得肚腸子擰成了結兒,想不笑都不成。最主要的是笑過之後,還得像塊蜜糖似的,禁得住品,禁得住回味,用膳時一不留神能讓你把飯菜全噴出來。

這在文藝欣賞理論上有一號,叫期待美學。

欣賞文藝作品是審美過程,作品能不能成功,叫不叫得響,關鍵是能不能打破觀眾的期待水平。舉例一說您就明白。侯泰鬥有一小段兒,調侃捧哏的郭大爺:“您長得特別,尤其耳朵,長得太特別了!”一下子觀眾都來了精神,都想知道怎麽編排郭大爺的耳朵,這就等於給了大家一種期待,而且這種期待的水平是相當高的,接下來抖的包袱,要是打不破這個期待水平,悶了場,您算是掛在台上了,很難再找補回來。泰鬥自有泰鬥的絕活,拿起千斤,放下四兩:“您的耳朵一邊兒一個!”

逗哏逗到這份兒上,您想不笑都難。

小品亦然。

《策劃》設計的包袱不溫不火,張弛有序,抖摟得又不急不緩,收放自如。用宋丹丹的話說,“超好”。

別看所有的包袱幾乎跟“策劃”不貼邊兒。但觀眾還真沒感覺到小品在刻意避重就輕,更沒覺出在宋丹丹夾槍帶棒的調侃裏,專揀軟柿子捏的裝怯作勇。體現了劇本的巧妙設計和精心構思:一隻普通的公雞,因為下蛋成了“名雞”、因為是一道“硬菜”而成為死雞,而且不像俗話說的,死了死了,但因為有人策劃,死了也了不了。依然是價值連城的名雞。《策劃》把天底下各行各業的所謂發跡秘訣公諸於世!人們終於看清了所謂的策劃就是打鬼主意懷鬼胎!從此再不懷疑策劃者們生出來的都是鬼兒子!

這就是《策劃》的啟示。

不少報刊稱《策劃》是白雲黑土係列的第三部。按順序數,《昨天、今天、明天》,那《策劃》就是“後天”嘍。其實這樣編排沒大意義。沿用黑土白雲的名字和背景隻是一種鋪墊,用熟悉的記憶推動觀眾迅速進入狀態,同時也有利於演員駕輕就熟,不用改變形象,另辟蹊徑。老趙知道,這是降低藝術成本的不二法門。

凡事開頭難,小品開頭更難。三句台詞下來抓不住觀眾,台下心就散了,基本就砸定了。

為了作好開頭,《策劃》連布景都做了鋪墊。

正麵一堵牆,牆根一副炕,兩麵錦旗豁然醒目:“白雲朵朵家鄉情”,“黑土片片赤子心”。頓時讓人就想起了黑土的舊船票,差點上不了白雲的破船。意識馬上接上了趟兒。老趙號準了脈,國人都有章回情結兒,輕鬆地拆了人們審視、考量、等待的心理屏障,讓觀眾自個兒上趕著鑽到《策劃》的劇情裏麵去。

《策劃》的開頭一箭雙雕,不同凡響:即通過交待特想出名的白雲因為《月子》銷路不暢,欠了一屁股債,譏諷了名人效應的失靈,又借她不甘寂寞,策劃公雞下蛋,妄想“重整河山”,針砭了依舊盛行的,記吃不記打的成名情結兒。進而點出“策劃”的黑箱能整出下蛋的公雞還是其次,要命的是能把良家婦女逼成娼妓!

一個碰頭彩下來,接著就是滿堂紅,再往下就是一順百順了。借個雅致點的比喻,叫春水泛舟,一瀉千裏。回顧《策劃》一刻多鍾的演出,全場爆笑26、7次,基本保持了以往的水平:妙語連珠,笑料不斷。稱得上天花亂墜,精彩紛呈。

《策劃》成為今年春晚的第一亮點,宋丹丹當記頭功。她的臨場發揮實在“超好”。她的表演功底、文化積澱、藝術特質(主要是靈感和悟性),都把她定格在喜劇演員(亦即小品演員)的坐標上。她在《策劃》裏的表演到位、自如,舉手投足之間,一顰一笑之際,頗為神閑氣定,胸有成竹。

《策劃》的台詞火爆、經典,為人津津樂道。但也有頗為含蓄,寓意雋永的曲筆。例如牛“策劃”提出拍照,白雲先是推諉,繼而附和:“一塊照,要不然人家以為我們又離婚了”。影射的是娛樂圈裏朝秦暮楚,恣意放浪。

趙本山演繹公雞下蛋的心理矛盾和時下盛行的歪批、水煮等新新學派說紅樓、評三國、注論語如出一轍。

白雲替公雞高呼“於是乎它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下自己的蛋,讓別人說去吧”。顯然是表達了對眼下當紅“名雞”挖空心機,一意孤行,惡炒惡搞亂象的憤慨

白雲主述黑土吃了公雞蛋,解除了腦溢血後遺症困擾;沒想到趙本山應聲倒地演砸了。白雲說:“不錄了,不錄了,把這段倒過來放”。則揭穿了策劃者顛倒是非、混淆真假的鬼魊伎倆。

公雞被燉了吃肉,黑土用“午睡”來遮蓋;居然說“這雞自打出名之後時差都亂了”。弦外之音當然是指炒作成名者到處趕場作秀,疲於奔命的困頓。

如是等等,《策劃》確實是潛心打造出來的精品。

當然《策劃》也有明顯的不足,或者說是致命的硬傷。

老趙千不該,萬不該套用了傳統相聲《扒馬褂》的模式。拿兩萬塊錢當藥引子,導致落人窠臼之嫌。也許劇組是想表明白雲黑土乃良善之輩,策劃公雞生蛋是債務纏身,被逼無奈,免得網上又有人拍板轉,說是年年拿農民兄弟開涮。

瑕不掩瑜,趙本山、宋丹丹,還有小品的作者徐正超,還有春晚劇組、導演,他們終於成功了。

今夜就到此吧。

沽上客夜話

時在丁亥孟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