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行偶素隨筆

清風,流雲,閑散,飄逸。
個人資料
偶行偶素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說說先教拚音還是先學認字--各有利弊

(2008-04-23 18:04:36) 下一個

我不是專業老師,說不出理論上的大道理。隻是在十多年教三個孩子中文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我家大女兒五歲開始上中文學校的時候,我帶著兩歲的二女兒也坐在後麵聽課。老大先學了一陣兒歌,然後用暨南大學的課本學拚音,接著用同一係統的一年級的課本。學完《中文》十冊,在任課老師的推薦下,我們決定改用馬立平的教材,現在她在學七年級的第二十冊。

老大學拚音的時候,正是她上學前班的時候,剛開始我怕她會把拚音和英語發音混淆了。後來不時地給她講解過中文發音的特點,慢慢地她就能區分了,好像沒遇到過大問題。

老二四歲開始學兒歌(這之前在姐姐班上已混聽過不少二歌了),也是在學前班開始學拚音,然後用暨南大學的中文第一冊課本。老二學完暨南大學的中文第七冊後,也改用馬立平的課本,現在她在學五年級的第十三冊。換課本的時候,為了照顧到班上年齡和中文水平不等的孩子們,選了程度較淺的開始學,對她們來講,學起來很輕鬆。

從兩個女兒先學拚音,再學認字(其實學拚音前已認得一些字)的經曆看,先學拚音有助於孩子認讀新詞語,但也有短處,那就是孩子往往隻顧著看拚音讀出生字,而忽略了要認的生字本身。離了拚音,就不認識字的事兒常有。總的感覺是她們用濟南大學的課本學得很吃力,掌握的字詞量也比較有限,做作業也比較痛苦。因為課文的內容不太適合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很多字詞的意思孩子也理解不了,結果是大人孩子都頭痛。每個星期都得花很多時間幫助她們理解課文,並輔導她們做作業。

自從她們換了課本,中文學起來輕鬆多了,家長的負擔也輕多了。每周不用花太多的時間輔導,她們自己就能通過聽CD上的課文,跟著朗讀,做排字遊戲,認字卡等方式,比較獨立地完成每周的作業。馬立平中文課本有大量的閱讀材料,通過閱讀,反複地鞏固學過的字詞,循序漸進,效果很好。關鍵是,朗讀課文和閱讀材料的要求比以前多了很多,內容淺近,易於上口,對孩子們的口語水平的提高極有好處,這是我喜歡馬立平教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家老三是個調皮的男孩子。如果用以前兩個女兒用過的暨南大學的課本,我不敢想象後果會是怎樣的,隻知道我肯定會被氣暈急暈。

他四歲開始學一些簡單的兒歌,是我們自己找的,沒有係統,也沒有配套的材料。學了一年,沒記住幾首,也沒認得多少字詞。課堂紀律尤其是個大問題(現在好些了,還是有問題。男孩子嘛,不能用對女孩的高標準嚴要求啦。。。)。不肯開口也是個問題。

五歲上學前班,我們開始用馬立平的學前班的教材教幾個孩子。整本書都是兒歌,配有CD,可以反複聽讀,跟讀。有簡單的拚字作業,就是把學過的兒歌剪成一個個的字,再讓孩子按順序排好。還有配套的字卡,通過反複認讀,以及幾個孩子之間交換認字卡的遊戲,孩子對學過的每一課的課文和字詞都掌握得很好,讓我非常驚喜。課本帶有一點寫字作業,很少很簡單。鑒於班上的孩子年齡整齊,都在上公立學校的學前班,寫字不成問題,所以我們又適當增加了一點寫字練習。

馬立平的教材先從認字著手,後麵才會介紹拚音。為了幫助記憶,從一年級開始,書上陸續介紹了常見的偏旁以及一些表意和表音部首等等。一般來講,老三對課文裏的字詞都掌握得挺好,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又沒有表音部首的時候,隻有通過重複來記憶。這種時候我真希望老三懂點拚音,會有幫助,但又怕像女兒們那樣隻認拚音不認字,所以有點兩難。暫時還沒有教拚音,畢竟識記有困難的字詞不多,我決定讓孩子按照課本的係統和進程學下去。等學過拚音和查字典以後,老三就可以比較獨立地學中文了(監督肯定是少不了的)。

總之,先學拚音還是先學認字,我看各有利弊。在有一套像馬立平編的這樣一套比較係統的好課本的前提下,我選先學認字再學拚音。

極力推薦馬立平中文教材。有興趣的不妨看看這個網站:
http://www.mychineseschoo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