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行偶素隨筆

清風,流雲,閑散,飄逸。
個人資料
偶行偶素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ABC的生活點滴--偶之管見

(2007-03-25 18:15:36) 下一個


ABC是AMERICAN BORN CHINESE。也就是第一代中國移民在美國所生的孩子。偶要講的關於他們的一些點滴現狀,是偶在生活中經曆過或是觀察到的。也許不能以偏概全,但多少還是有一些代表性的。這些現狀也適合一些很小就隨父母移民來美國的中國孩子。

這些孩子在美國出生長大,生活優裕,衣食無憂。總的來說,還算快樂。可是他們的生活範圍很小。一方麵受父母的中國文化的潛移默化,他們跟其他美國孩子有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麵,他們在美國的學校接受教育,思想和行為上與父母輩也不一樣。他們一生要過幾關。第一關:上幼兒園,麵臨語言轉換的問題;第二關:上小學,努力學習,成為各方麵都很優秀的人;第三關:青少年期,尋求認同和歸屬感;第四關:大學階段,擴大交友範圍,以及戀愛婚姻問題。此後他們還會麵臨別的特殊問題,那就不在本文所關注的範圍了。


                一。幼兒期:語言轉換

ABC們從生下來,跟父母生活的圈子很小。不少家庭因為媽媽在工作,可能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美國幫忙帶孩子。因為自小在家父母家人都跟他們說中國話,到三歲左右去幼兒園,剛開始與老師和小朋友交流都很困難。連最簡單的口渴,上廁所這樣的事也不會告訴老師。好些媽媽都曾跟偶提到,每次去接孩子回家,都看到孩子孤零零地一個人在一邊看著其他美國孩子瘋玩瘋跑,可憐巴巴的。當媽媽的心裏很不好受。有時候幹脆會不爭氣地流下眼淚。又怕被老師和孩子看到,隻好極力忍著。

偶家三個孩子也經曆了類似的情況。每當一個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偶早早地就要開始教他們一些必需的會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起初偶這當媽媽的心一直都是揪著的。擔心他們在幼兒園聽不懂,擔心他們吃不慣那裏的飯食,擔心他們被欺負。雖說小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可是前幾個月的時間孩子在幼兒園還是會吃不少苦頭。三歲左右的孩子,都比較自我中心。在幼兒園為搶個玩具就會彼此推搡,互不相讓。而我們的孩子連告狀和向老師分辯的能力都沒有。膽子小點的就隻有被人欺負了。孩子的性格也會多多少少地受到影響。

雖說我們為人父母的想教孩子從小養成有禮貌,與人為善的文明性格。可是聽到自己的孩子總是吃虧,心裏也漸漸沉不住氣了。到後來就對孩子說:如果別人搶你拿著的東西,不要讓他搶走。不然就要搶回來!別人要是推你打你,你也要推回去打回去。可憐我家三個孩子性格都很溫和。聽我這樣教他們,連連搖頭,說:老師不準這樣!偶說:老師說了不準這樣,為什麽別的孩子還是老欺負你?你們要學會保護自己。隻有以牙還牙,打回去。下次那些孩子才不敢再欺負你。你們長那麽高的個子,不要怕。在家這樣教,還是沒有用。畢竟孩子在幼兒園跟別人不一樣。一個班二十四個孩子,隻有兩三個不是白人。隻有不出風頭地在幼兒園混時間。

其實孩子在幼兒園大部分時間還是快樂的。偶也盡量多到幼兒園去幫忙。在家也隨時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教孩子一些對付的辦法。每次幼兒園開PARTY,我們都會準備最好最COOL的玩意兒送到學校分發給小朋友們。慢慢地幼兒園裏的孩子們學到了彼此共享玩具等規矩,其他孩子也慢慢習慣了這個跟他們不太一樣的孩子。彼此相安無事了,隻是偶爾會有點小矛盾。我們的孩子也學會了對付的辦法。要不了多久就能交上幾個小朋友,漸漸地跟他們學到不少的英語口語。

我們所遇到的美國的幼兒園的老師,一般的休養還算差強人意,對我們的孩子也比較照顧。但也遇到過水平低的人。孩子剛送去幾天,老師就公然在放學的時候把偶叫到一邊,對偶說偶的孩子不懂英語,很麻煩,給她們幾個老師增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偶知道這所幼兒園很緊俏,排在等候名單上的家庭一長串。不知她對偶說這話有無勸我們退學,好讓其他孩子進來的意思。偶聽這話的來路和語氣都不對。不給她再說後話的機會。趕緊給她解釋:偶的孩子在美國出生,雖說我們在家主要跟他講漢語,但他的兩個姐姐都跟他說英語,他從小也是看英語電視長大的,聽力沒問題。一來這是他第一次進入一個集體的環境,二來我們夏天剛回中國去了兩個月,他的英語丟了一些。不過隻要給他點時間,他會跟上的。再說偶的孩子性格溫和,從來不會像有的孩子一樣去惹別人,搶東西,推人打人。所以偶覺得我們的孩子也不是最難管的孩子。不過我們會配合老師,在家多幫他學一些英語。相信他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而且我們一次就交了半年的學費,就是打算在這個幼兒園呆下去的。

那老師見偶說話滴水不漏,不是好惹的。也就不再說什麽。而偶抓住感恩節聖誕節這樣的機會就給四個老師都送上比別人送的價值更高的購物禮卡。以後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們一個勁地誇偶家孩子又聰明又乖,是其他孩子的好榜樣。但是我們自己還是能看出我們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別。白人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三歲說話已經很流利了。幼兒園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讓小朋友們席地而坐圍成個圈,講一講自己或家裏的新鮮事。別的孩子都可以哇啦哇啦地說幾句。輪到我們的孩子就說不出來。幼兒園表演唱兒歌,別的孩子會大聲地唱,而我們的孩子隻是在那裏伊喱嗚嚕地混。尤其是我們的男孩子,更是不怎麽會唱。


                二。小學階段:努力學習


好歹從幼兒園畢業,該上小學了。孩子的英語與其他美國孩子比還是有挺大的一段距離。五歲的白人孩子有些已經會讀一些簡單的書了。特別是一些家庭環境好一點的孩子,閱讀能力可達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水平。說起話來也是頭頭是道,清清楚楚。而我們的孩子連簡單的日常口語和詞語可能都還有問題。

我們在家從三歲開始教孩子學中文,五歲開始讓孩子學鋼琴。英語就主要留給學校的老師去教。我們在家隻是給孩子讀一些兒童書籍。但是我們的孩子智力都是最好的。進小學不久,每個孩子都會接受智力考試。我們的孩子總能被選進隻招智商在前百分之五的孩子的智力超常班,每周一個下午會與其他同樣超常的孩子們一起,集中起來學一些不同於普通班的東西。從三年級起改成每周一天到GIFTED教育中心去上課。這種班裏亞裔特別多,給人的感覺是亞裔孩子的智商大多挺高的。其實本地是個大學城,這裏的亞裔多少都跟大學有聯係,他們的孩子都是比較優秀的。一般的白人孩子都沒法跟這些亞裔孩子比,更不要說其他種群的孩子了。

經過學前班(小學第一年)的學習,我們的孩子在聽說讀寫上都會有飛躍的進步,漸漸趕上並超過其他孩子。小學前三年,我們的孩子的統考成績越來越好,從第四年開始,可以說就會一直高居不下,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在各種比賽中也會頻頻拿獎。

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比較輕鬆。一般家庭作業與年級成正比。一年級隻需要做十分鍾的作業,二年紀做二十分鍾。依此類推。不過有的老師會自己加一些數學或閱讀的額外作業,但都不多。有一點,這些孩子漸漸地被一個個老師培養成愛讀書的孩子。課外要看很多書。他們的主任老師的教室裏,都有一個小型的書庫。書架上擺滿了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這裏麵很多都是一批批的家長每年按老師開的書單買來送給老師的,或是老師自己通過其他渠道收集來的。每個學生都可以把書借回家去看。學校也有一個小圖書館,每周有一天各班集體去圖書館一次,每個學生一次可借兩本書回家。每個城市還有比較大的圖書館,環境好。各種各樣的圖書應有盡有,開架自由瀏覽借取。還有電腦可以查書玩遊戲。我家孩子都喜歡去圖書館。

華人的家庭,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和閱讀,很多家庭都會給孩子開小灶,補數學。另外讓孩子每周日到中文學校學中文。還有從四五歲開始,學鋼琴小提琴遊泳棒球武術等等,五六年級開始又有學校的交響樂團,BAND等活動。課外的時間排得滿滿的。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鋼琴比賽,球類比賽,遊泳隊的比賽等等,沒完沒了。家長們忙完工作還要東跑西顛地送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課。很多人都知道國內的孩子學業很重,競爭激烈。其實在美國的這些ABC們和他們的家長也活得不輕鬆。他們麵臨的競爭也很激烈。大家都知道,要想擠進美國的名牌大學,很多時候我們華裔是在跟其他同樣優秀的亞裔在競爭。非得出類抜粹不可。也許在美國沒有像在中國那樣迫切的生存競爭,但要出人投地卻也不容易。也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從小不斷努力。


                三。青少年期:尋求認同和歸屬感


到了十幾歲的年齡。ABC們也像其他青少年一樣,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開始跟華裔小範圍以外的其他孩子接觸來往,形成一個個的小團體。聽說中學的孩子最怕吃午飯的時候沒人跟自己坐在一起,孤零零地很尷尬。所以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地抓住一些朋友,一起有說有笑地吃午飯。這期間有的孩子會故意掩蓋自己的超常才能,PLAY DUMB。以免別人說自己是書蟲(BOOK WORM)或NERD,因此找不到朋友。孩子交什麽樣的朋友,對他們會有甚至超過來自家長的影響,需要家長有策略地引導,也要幫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和交友的平衡關係。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很關心自己在學校是不是很受歡迎(POPULAR)。很多孩子在繁重的學習和課外活動之外,還要積極地加入學校的BAND,就是想尋求一種歸屬感。因為亞裔在學校是絕對少數,不可能是最受歡迎的人。我總是對女兒說,隻要你有幾個相好的朋友就行了。自己快快樂樂地做好自己的事,比別的什麽都重要。

這個年齡的ABC們漸漸地對異性也會有些模糊的想法了。學校裏其它族裔的孩子開始交男女朋友了。中國人的家教一般都很嚴,不許孩子小小年紀就談戀愛。我知道的很多家庭都是交代孩子要等到上大學,甚至更晚才考慮。

中學和高中就在忙碌的學習比賽,和模糊而莫名的青春躁動中緩慢地過去。以前一直很聽話的乖孩子開始跟父母頂嘴甚至吵架了,開始有自己的主意了,開始重視自己的隱私了。這是讓父母最頭疼的時候。怕孩子自以為是,誤入歧途。怕孩子交友不慎,染上壞習慣。女孩子的父母更是擔驚受怕,怕孩子出事。

高中畢業前,是最忙碌的時候。ABC們除了正常學習,還要選學很多AP課,就是提前選學一些大學的課程。同時聯係大學。這是全家人的大事。父母也要花很多精力去查找各個大學的入學申請需要的材料和費用,以及從各種渠道可以找到的獎學金助學金等等,幫孩子參謀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這是關係到孩子一生要走什麽路的重大決策,一般家庭都會很慎重地處理。


                 四。 大學階段:擴大交友範圍,以及戀愛婚姻問題


有一天,終於把孩子送到大學去了。孩子像小鳥一樣飛出了父母溫暖的窩。不在一個屋簷下了。做父母的從此睡不成好覺了。擔心遠在外地的孩子能否處理好學業和生活中的一切。也擔心他們某一天會帶一個什麽樣的愛人回家。可憐天下父母心!

ABC們從各自的中小城市和小環境進入美國的名牌大學,生活的圈子一下變大了許多,接觸的人也是從全美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來的人,都是最優秀的人才。這時候,有的人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有的人突然麵臨從未遇到過的激烈競爭,有不勝重負之感。這時候過去十幾年培養起來的心理素質就顯出優劣來了。大學四年,以及以後為更高的學位奮鬥的幹勁如何,因人而異。

ABC們在大學裏談戀愛也顯出個人的差別來了。有的人可能發現還是跟老美(白人)更有共同語言而找白人戀愛結婚生子。有的人,特別是從小上周末中文學校,校外主要跟華裔來往的人可能覺得還是跟中國人或華裔更接近,而找從大陸台灣香港等地來的中國人或在美國長大的華裔戀愛結婚生子。各取所需。人各有誌,各有歸宿。

ABC的下一代又會過什麽樣的生活呢?不好說。。。說不好。。。生活就像萬花筒,千變萬化。各人有各人的緣分和命運,隨它去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偶行偶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bhlm的評論:

偶們在美國為人父母真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在孩子剛去幼兒園的時候,要盡量幫孩子做些語言準備。幫孩子搞一些摹擬對話,讓孩子會說會用一些簡單的句子和詞語。平時可以到圖書館去借一些簡單的幼兒書,就像是漢語的看圖識字一樣。三歲開始也可以教孩子學漢字漢語。畢竟孩子是生活在美國,英語應該是最必需的語言,孩子要應付每天的生活,與老師同學打交道,英語表達太差對孩子會有負麵影響。對ABC們來說,漢語隻能是輔助語言,不能替代英語的主導地位。
hbhlm 回複 悄悄話 偶偶,你觀察得挺仔細的.我也有個2歲多的小兒,送daycare半年多了,也和你一樣在揪心.雖然知道他英語最終是沒有問題的,但看他有時想表達卻說不出來的表情,心裏很難受.(怕他中文丟掉,在家我們一直堅持說中文,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和他講英語)現在又有點擔心,是否這樣對他不好?他現在能COPY別人簡單的對話,但如果用英語自己組句表達,還不行.(中文已經比較流利了)不知道要過多少時間才能適應?還是說每個ABC都要經過你文中說的那些過程?
偶行偶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艾米莉的幻想世界的評論:
這廂謝了!你能耐心讀完並深入地思考,讚一個!
艾米莉的幻想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實在是受教育!值得人醒思。樓主,禮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