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大家

大漢大家的宗旨是為所有在北美的漢人提供一個大家庭的環境,團結大家共同建造一個良好的,平等的社會。這個社會會讓我們感到是自己的家,我們可以安居樂業,享受生活,子孫後代不用為融入主流而煩惱。不論祖籍,地區,隻要是中華後裔或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人都是大漢家族。
個人資料
mikecwu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春假旅遊日本,孩子對日本最美好的印象竟是。。。

(2023-04-21 14:53:56) 下一個

孩子們今年春假(四月初)正好也是日本櫻花綻開的時節,因此我們利用春假去了一趟日本。我們幾個大孩子們對日本的動漫文化一直很入迷,因此對去日本興奮了好幾個月。

日本名勝古跡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我們最感興趣的,是當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在日本每個去的地方都是用AirB&B和Vrbo訂普通民宅,而不是住旅館。這樣我們就需要像普通市民一樣坐公交車,去超市買菜回家自己做飯,更好體會日本人的生活。
 
而在所住過的幾個地方,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京都的民宅。是日本當地比較典型的房子,兩層樓,樓上四間臥室,其中一間是娛樂室布置,有電視和茶幾。一樓一大間是廚房餐廳,留一小空間給廁所和洗衣地方,還有一間比較大的臥室,榻榻米風格。幾個大的孩子們搶著要睡榻榻米房間。這個民宅緊靠一片大竹林,而且離開伏見稲荷大社就 30分鍾步行。
我們走路去看伏見稲荷大社。一路上經過京都普通大街小巷,和中國小鎮風格非常相似,給人一種秀麗,平靜,舒適和優美的感覺。
 
日本的加油站,和中國小鎮加油站風格很相似:
坐新幹線的時候,欣賞了日本鄉間的風景,和中國坐火車時候看到的非常相似:在田野裏一個個的小村莊。
東京公寓旁邊就是一個孩子玩的小公園,盛開的櫻花很漂亮。東京人喜歡睡懶覺,10點以前都是空的,10點後才會有人過來。
這次在日本,深深體會到日本人那種“不麻煩別人,也不讓別人來麻煩你”的文化。35年前,我還在中國讀大學的時候,在火車上遇到了3個同齡日本大學生,在中國旅行。他們一句中文都不會,但會一點英文。和我交流起來後,如釋負重,非常高興。我熱情邀請他們去我家,我父母也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在我家住了兩天後,我還帶他們旅遊了一圈。其中一個英文最好的和我一直保持聯係,我來美國後他還來過美國兩次,我們一同在美國東西岸旅行。這次我去日本,他當然高興,帶來了另外一位當年在中國一起旅行的朋友(因為這位不會英語,我和他一直沒有聯係),大家一起吃飯聊天。拿出當年的照片來對比,大家模樣還沒有多大變化,就是頭發變化最大:我的發際線後移,他的頭發全部花白,另外一位朋友頭發都沒有了。第二天他又陪我們在東京觀光一天。他家住在橫濱,離東京不遠。我來日本之前,問他家有沒有空間,他說他家太小,無法容納我的家庭。這可以理解。到了日本,我說帶我去看看你家吧,孩子們也想看看普通日本民宅的風格。他居然說了不得,因為他太太不好客。孩子們覺得很遺憾,本來希望可以看一下日本人的生活。
 
在東京地鐵上,基本上人人都是自己玩手機,和陌生人沒有眼光接觸。車廂上有專門的給老弱病殘和抱小孩的座位,我老婆抱著孩子站在那裏,居然沒有一個人讓座。在其它地方,會遇到讓座的,基本都是外國遊客。在京都一個小超市,我們的手機沒電了,需要依靠手機導航,必須充電。老婆帶孩子們在裏麵購物時候,我在門外一個有電源的地方站在充電。幾分鍾後,店經理跑過來用手勢打個叉,意思是不能充電。我用手勢給他看我的電快沒有了,他也不管,把我手機拔了下來。我實在搞不清給手機充電給他帶來了什麽麻煩。
在美國這裏,亞裔不多。學校遇到一位兒子的同學是日裔孩子,我和他老爸也聊得起來。一回生二回熟,我就邀請他們全家周末來我們家吃飯,他說好啊。他旁邊的老婆一臉不高興,用日語和他嘀哩咕嚕說了一陣,他轉過來尷尬地說,不好意思,這個周末有安排了。我說沒有關係啊,下周末如何?他說我看看,給你電話吧。後來再也沒有和我提起這事了。然而和其它亞裔就沒有這回事。除了華裔,我們家來過很多柬埔寨裔,越南裔,菲律賓裔的朋友。當然,他們也常邀請我們去他們家吃飯。我覺得日本人這種人際冷漠的文化應該改變。因此當我和我日本朋友分手的時候,我就盛情邀請他們全家來美國。我說你們全家都可以在我們家住,mi casa es tu casa.
 
從日本回來,受到神社文化的啟發,我家老大要求在家建立一個家庭祠堂,以便經常可以對祖先的亡靈表示緬懷和尊敬。他覺得這是我們文化的根基。我立馬開始了訂購計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金玉屋 回複 悄悄話 希望就“家庭祠堂”寫一篇。很有意義。謝謝
橫流滄海 回複 悄悄話 旅行可考慮帶個充電寶,power bank,可以充5個手機電,一個手機大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