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
2016 (1)
2021 (34)
2023 (39)
最近遇到了多年沒有見麵的侄兒,24歲,剛研究生畢業,有個不錯的工作。他說雖然小時候父母一直逼他去中文學校,但中文一點都沒有記住。他說他非常討厭兒時的中文學校,因為整個周六就這樣沒有了,本來是可以有自己時間去支配的,而父母逼著去中文學校,非常boring。其結果是,童年和少年的周六本來應該有的歡樂時光全部報廢,即失去了玩耍的自由,又沒有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
我問他父親-我的哥哥,他們中文學校是如何教課的。他說是專業請的中文老師,用的是中國的小學教材。我說這就是問題所在:美國沒有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環境,我們在中國長大的父母也許對中國小學教材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則無法感到共鳴。在美國給孩子們的教材,應該結合美國的文化環境。然而,市場上沒有現成的給ABC孩子編寫的中文教材,這也是父母的一個難處。這也許需要父母自己當老師,和美國大學教授上課一樣,不用固定教材,而是每堂課發臨時編寫的handouts。
侄兒說的另外一點就是:平時在學校結交的朋友周六不和他一起去中文學校,而周日那些朋友又要去他不去的教會,因此周末兩天都無法和朋友交往。我問我的哥哥,你們為什麽不把中文學校設立在周日?他說要照顧那些去教會的華人朋友。我半開玩地對侄兒說,你還算走運的,至少周日可以自由玩耍。想想那些華人基督徒孩子們,周六被逼著學中文,周日被逼著去教會,更慘。
侄兒說他們全家不信教,因此他們不去基督教會。我說基督教不光是宗教,而且更是歐洲文化曆史的載體。很多美國歐裔去基督教會,自己本身並不相信上帝,但去教會是去尋找一個社交場所,也是一種重溫西方曆史的一種文化尋根活動。其實我們華裔應該用我們曆史文化為核心組織一個中文學校/中華會館之類,在周日上午其他人去教會時候舉行。印度人就是這麽做的,在周日去印度教堂,錫克教堂,不僅學印度語言,更加學習印度文化,比如傳統烹飪,服裝等。各民族-歐裔,印度裔,華裔等-的祖先文化都是燦爛的,都應該在美國發揚光大,互相學習,而不是大家都應該跟隨歐裔的祖先文化。美國周六是娛樂的時間,學校體育活動等都會安排在周六,而周日則是教會-也就是祖先文化(包括學中文)的時間。
侄兒感到震驚:確實是這樣!但我父母怎麽從來沒有這麽說過?!
這其實是華二代的心聲和需求。需要我們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