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
2016 (1)
2021 (34)
2023 (39)
估計大部分人都覺得全職媽媽是沒有辦法的選擇-比如找不到人看孩子,或者學的專業是冷門,不好找工作等。如果有選擇,大部分人不會選擇主動去當全職媽媽。主要原因是當全職媽媽影響女性賺錢。
但其實,從長遠發展來看,全職媽媽應該是人類未來的趨勢。
人類嬰兒的生理結構決定了需要母乳喂養一年多才能獲得最佳身體和智力;而且社會平均需要大部分女性生育三個孩子才能達到世代更替的2.1生育率。在為後代健康和智力著想的前提下,一個女性生育三個孩子,懷孕加上每個孩子哺乳一年多,那麽十年的青春時代就用掉了。就算最小的一個斷奶了,幾個孩子仍然需要有人照看。你可以花錢送孩子們去Daycare,但陌生人哪有父母那麽關愛你的孩子,他們隻是為了錢而看著孩子而已。即使孩子們都上學去了,他們下午下課仍然需要父母接,然後各種課外體育活得需要接送,都需要全職媽媽來完成。
因為育兒的工作量如此大,不當全職媽媽,選擇做職業女性的結果,就是減少孩子的數量:一個,最多兩個。這樣,稍微休一下產假,就可以回去上班,不中斷事業。然後在辦公室擠奶回家喂,送孩子們上Daycare,Campus club等等,盡量不影響工作。如果孩子在學校病了,那麽父母就得一個人請假去接孩子提前回家。總之是搞得焦頭爛額,然後怨氣衝天,說養孩子太累了,教育孩子們以後少要或者不要孩子。
但你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你把撫養孩子當作自己的事業,會怎樣呢?你可以和你最愛的人:自己的孩子們共享歡樂時光;用母乳直接喂孩子,遠遠比用瓶子喂更加親密,加深母子感情和紐帶。也許你的職業可以救死扶傷,對社會做很大貢獻,但一個全職媽媽可以培養出幾個社會棟梁,不一樣地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嗎?
除了極少數人外,絕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賺錢而已,並非是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創造性工作。全職媽媽完全可以在家自己做生意,不用去上班打工,照樣可以賺同樣,或者比打工更多的錢。
工作是生產物質,育兒是生產人。物質需要人來消費,光顧著生產物質而忽視生產人,短期可以用生產的物質換錢,但長期下去就沒有人來消費你生產的物質了。經常看到夫妻兩都追求“事業”,賺很多錢,買很多房子,但自己沒有幾個孩子,那些房子都需要出租給孩子多的家庭。目前看,這些房子是你的,那些孩子多的“窮”家庭隻是租你的房子住。但你想想,你終究會老死的,你老死後,你的那些房子最終屬於你那些房客的後代-不管你的房子賣給誰,未來社會總歸屬於活人,不屬於死人。
不待見全職媽媽,女性都出去追求事業,導致孩子數量的減少,最終會使得一個民族絕滅。The Economist就預算過下麵一些國家和地區全民消失的時間,香港領先,大概隻需要700年就會消失。當然事實上香港這個城市不會消失,因為外來民族會頂替消失了的本土民族。
在通過自然選擇和淘汰後,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發展的社會,是需要以全職媽媽為主導的社會。(男性無法生育和哺乳,因此男性無法全職帶孩子,隻能出去工作賺錢,成為養家和撫養孩子的助理)
博主說了這麽多的做全職媽媽好處,有沒有換位嚐試想想做全職媽媽的壞處?博主把全職媽媽的生活寫的這麽美好,好到每個小孩都成了天使,想夢般完美。理想總是比現實美好。
博主說了這麽多的做全職媽媽好處,有沒有換位嚐試想想做全職媽媽的壞處?博主把全職媽媽的生活寫的這麽美好,好到每個小孩都成了天使,想夢般完美。理想總是比現實美好。
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就反過來了,全職媽媽會越來越少......! 直到消亡!
最後連媽媽都沒有了! 人類繁殖怎麽辦? 記得在潤濤閻某個博客下麵評論過,參照養雞場,養豬場! 話粗理端! :)
中國就不知道了。隻看政府為了三胎出什麽喪心病狂的政策了。
全職媽媽的社會後代比較多,在長時間發展後,選擇全職媽媽的社會就繼續持續下來了;而那些婦女崇尚“追求事業”的社會,比如香港,則會絕跡。因此自然淘汰後,剩下來的就都是喜歡做全職媽媽的那些人和他們的基因了。
中國很多人把錢看得太重。家庭中不掙錢的和掙錢少的,都會
被鄙視,或加上懶惰的標簽,非常不公平。專職母親為社會提供
勞動力和資源,遠比在某一家企業工作更有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