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在美國比華裔成功是有目共睹,大家公認的。比較流行的解釋是:印度人英語比華人好,印度人從大學開始就注重培養管理方麵的教育,等等。看似有道理,其實是不合邏輯的。華裔在美國曆史遠遠超過印度裔,華裔在美國的二代三代等,英語就是母語,沒有什麽語言問題。而且印度人在美國成功不僅僅是那些在矽穀做高管的,很多是開旅社,開加油站的普通生意人,沒有也不需要印度的MBA,但總體上比華裔不僅收入,整個群體地位都高很多,比如在美國(英國,南非等也有)政界就有很多印度裔的要人,2016年就有印度裔的Bobby Jindal 出來角逐總統。
當然,今天我們華裔的驕傲-楊安澤已經超過當年Bobby Jindal 所達到的水平了。
印度裔比華裔成功的訣竅,不是他們的語言,也不是教育。這些都隻是表麵的雕蟲小技,無關痛癢的。他們的成功,在於一個核心:對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自信。在美國,當一個人對自己族裔和祖先文化感到自信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和白人平起平坐,會敢於出頭接受挑戰,敢於出風頭,敢於和白人一爭高低。否則,會覺得這是白人的國家,需要擔當責任的時候就不踴躍站出來,而是去等白人出來牽頭。
除了極少數外,絕大多數印度裔不去信基督教,而是建立自己的印度,錫克教堂,去朝拜自己的祖先。而華裔則是大量建立華人基督教會,皈依西方宗教文化,美其名曰“融入主流”,言下之意就是我們需要拋棄自己的祖先文化,去跟從西方祖先文化。這就導致華裔從心靈深處覺得美國是白人的社會,我們要跟從白人,而不能和他們平起平坐。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華裔,寧願要選白人當選,而不支持華裔參選的政客。抱著什麽“華裔政客對華人更壞”等幼稚思想。
比印度裔更成功的少數裔:猶太裔,就是更好的例子。他們不皈依基督教,而堅持自己的猶太教。猶太人在美國的成功,就不用詳述了。
而大量皈依基督教的其他少數族裔:拉丁裔,非裔,都是成功率很低的群體。他們沒有辦法,因為他們沒有燦爛的祖先文化。
而楊安澤的成功,就很明顯的體現了他對自己祖先文化的自信。他不打領帶,就是藐視西方的服裝文化傳統;他反對男嬰包皮切除,就是對基督宗教勢力的挑戰。你作為一個華裔,如果唯唯諾諾,“要融入西方主流”,去皈依基督教,穿西裝打領帶去“fit in the white culture", 隻會被白人當作沒有自己根基的跟屁蟲而已。當你自豪的擁抱自己祖先文化,昂首和白人並駕齊驅的時候,白人才會對你另眼相看,尊重你,因為他們知道你有著深厚的祖先文化,是值得他們學習的。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而美國的強大需要各族移民帶入自己祖先文化來充實美國這個文化大染缸,才能使得美國更加活躍,更加豐富多彩。拋棄自己祖先優秀文化而融入單一的歐洲文化,是美國的巨大損失。
再者國人不好鬥,不得罪他人,不願意有分岐。利益衝突與鬥爭永遠存在,如何讓自己在一個有利的地位,如何讓別人服氣,我們隻有在鬥爭中才能積累經驗,永遠退讓,永遠就沒有這些經驗。職場是叢林法則,隻是人還要給它披上文明的外衣。nothing personal, 深深理解這點,就能走向勝利。既然職場的鬥爭是利益,就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不同的事情就有不同的同盟,天天都可以轉化。
有一點要向印度人學習,他們真的有一致對外的團結。
有道理。我們華人應該有自己的自信。其實我覺得華人一門心思要孩子去上什麽名校也是是不自信的表現。
------------
同意!真牛娃是自推,求真而不迷信的。
為啥不能具有光明磊落的行為作風和印象,可以從我們的文化中找到一大堆原因證據。
。。。
所以,要自信,必須先要用工夫自己想明白,看透澈“這個事情是應該怎麽辦”。
不是拍腦袋出個主意然後騙自己去信,那個不叫自信,那叫自欺。
。。。
道路自信如果自己都不信,那就不能稱之為自信。
那不但是心理有問題,是小學語文也有問題。
不打領帶應該是為了襯托他對他的科班律師行業的反叛。讓他更象矽穀的理工男而不是華爾街的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