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潮汕小吃
除了已經介紹過的無米粿,水晶球,牛肉圓,粿條湯,炒粿條,蠔烙(煎牡蠣餅)外,還有好多其它美味的潮汕小吃有:炒粿,蒿粿,菜頭粿,芋頭粿,紅桃粿,白糕,糍殼粿,草粿,甜豆腐花,炸芋絲,乒乓粿,豆沙粿,烙玉米餅,糖蔥薄餅,春卷,粽球,甜粿,胡椒豬肚湯,炸豆腐等等。
我最愛的有炒粿,是象粿條一樣用米粉做成的形似麻將牌大小的炒粿,和蛋一起炒,加上一點糖,蔥花,炒煎成金黃,很香。蒿粿形似粽子是用薯粉做成的厚厚軟粘的皮包上肉陷,泡浸在油鍋裏,吃的時候拿一個放在盤子上,切成幾塊,澆上特製的沙茶醬一起吃,百吃不厭。菜頭粿,芋頭粿顧名思義分別用菜頭(即白蘿卜),香芋切成絲,加上香腸切粒,蔥花,蝦幹切碎,香菇粒,調味後炒熟,再和粘米粉若幹一起攪拌,如果覺得太幹可加入高湯若幹,攪至糊狀,舀入大碗,放入蒸鍋蒸30分鍾左右成一大塊,吃的時候切片用油煎至金黃,醮紅辣椒醬,熱呼呼,香噴噴。紅桃粿呈桃狀,米粉加紅色食物染料作皮,包米飯,肉餡,用模蓋出桃狀即成。草粿是一種植物膠做成的,呈黑色褚哩狀,加糖吃,是夏天最好的清涼甜品,苦中帶甘,有降火清熱作用。小時候常有草粿攤走街串巷叫賣,伴清脆鈴鐺聲傳來,拿上一個大碗,跑出去買回來便可美美地當點心吃,往往檔主挑著扁擔,一邊一大桶草粿,另一邊是一大桶甜豆腐花,賣完即止。還有久違的糖蔥薄餅是一種酥脆的白麥芽糖,包上一片熟的春卷皮吃,甜到心裏去。也是走街串巷的小攤到處兜售的。現在這種小攤幾近絕跡,很多小吃也見不到了,隻能在兒時的夢裏出現。以前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忙著做各種粿類,點心,外婆在世的時候也不例外,她擁有各式不同形狀的粿模,做出各種形狀不同餡的粿,有桃狀,圓狀,梅花狀等,餡有米飯加肉,肉餡,豆沙餡,菜餡等。平時外婆總有自己做的炸芋絲,番薯絲,蝦片等,每次我們去看望她便拿出來款待我們。媽媽要上班,很忙,沒有時間做粿,我家的粿一般都由外婆和其他親戚送來的。不過由於爸爸有胃病,本著以形補形的中醫食療,媽媽經常做胡椒豬肚湯,很暖胃。這道湯不難做,將鮮豬肚用鹽和生粉反複幾次搓洗去掉豬肚的腥臭味,再用清水泡幾小時,放入燉鍋加水淹沒整個豬肚,加上若幹豬排骨,將二,三十顆整粒的白胡椒錘碎放入湯中,慢火燉一,二小時後將豬肚撈出切成小片再放回湯中,加潮汕鹹菜葉若幹片,再燉至豬肚爛熟即成。這道湯不僅暖胃,還有椒香的美味,豬肚也好吃,全家人都喜愛。說起食療,媽媽還有拿手的鹽燉豬心和雞蛋。前者補心髒,後者補胃。媽媽的心髒不好,小時候她做鹽燉豬心,因為太好吃了,我和姐姐垂蜒三尺,結果一個豬心總有一半落入我和姐姐的肚中。做法是用很多的粗海鹽(越粗越好,色呈棕黃)放入尖底鐵鍋,堆成小山狀,豬心洗淨擦幹,一整顆用油紙包得嚴嚴實實,埋入鹽堆中,蓋上蓋子慢火燒至鹽呈焦黑黃,豬心的香味四飄便好了,解開油紙,香味擋也擋不住,還有豬油鹽味滲入,每次都眼巴巴地等著媽媽分一點給我們解解讒。一堆鹽可反複用,每次去掉焦黑的鹽,加上新鹽便行了,但是鐵鍋被鹽腐蝕得厲害,過一段時間便會生鏽漏水。鹽蛋用同樣方法做,也是鹽香撲鼻,一般都由爸爸享用了。
每次回家,都要到有名的小吃店品嚐各家拿手的小吃,不過很多小時候的小吃都不見了,很懷念樸素簡單的各種小吃陪伴我度過了童年,少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