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替中國文化的前景憂心忡忡

(2007-04-05 12:39:35) 下一個
我替中國文化的前景憂心忡忡  (版權歸kathyzhang73,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有些西方學者預言, 在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 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也會隨之大大增強。 這些年來我已看到中國政府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一個更積極也更重要的角色,而與美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充塞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中國產品, 每年近10% 的經濟增長率以及近年來中國公司在海外的頻頻收購也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蓬勃的潛力, 因此在中國媒體上我們也越能感覺到中國人的自信心隨著荷包的鼓鼓囊囊而日益膨脹。 通常情況下隨著一國經濟的發展和自信的增強, 其本土文化也會複蘇並欣欣向榮起來。 然而我失望地不僅沒有看到任何繁榮的跡象, 反而我的所見所聞讓我對中國文化的前景憂心忡忡起來。

首要問題是經曆了十年動亂的文化大革命後, 中國還有多少本土文化殘存? 還有機會複蘇發展嗎?也許有人會反駁我, 說一個文明或一個國家文化的基本元素通常有頑強的生命力,不會輕易喪失, 這就象燒掉了一座廟, 再建造一座就行了, 隻要有燒香人香火還是會旺起來的。 然而我擔憂的是文化大革命燒掉的不止是一座廟, 兩個祠堂,幾幅中國畫, 若幹個文人,而是創造了整整一個時代的文化斷層。 沒有了承上又如何啟下呢?

其次是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 由於多年壓抑的好奇心, 也由於本土文化在遭經浩劫後的殘缺貧瘠,中國人民敞懷接受了經政府篩選後無關痛癢的外國通俗文化, 接而導致了對本土文化一度的興趣寡然或歧視排斥。 那不僅延長了文化斷層的時間並對其複原造成困難, 更引起整個社會文化層次和品味的下降。

在新千年後的五六年裏, 我看到在中國層出不窮的是低俗粗糙的商業文化和大眾文化, 而在網絡裏欣欣向榮的更是憤青的流氓文化。 其間唯一得到全麵複蘇並更加以發揚光大的隻有中國的飲食文化, 那有日新月異的餐飲潮流為佐證。 當然我也聽到人們熱衷並以談論中國文化元素為時尚, 不過那態度的改變究竟是受西方流行文化對中國異國情調的短暫興趣的影響, 或僅僅出於商業動機, 還是中國人自發的真心實意, 那還有待時間檢驗。 有時候我懷疑象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人除了中學讀語文時念的那些文言文和唐詩宋詞外究竟對中國本土文化還知道了解多少, 於是這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即使有興趣熱情並想要複蘇繁榮本土文化,可中國到底還有些啥本土文化。

的確也有人把中國文化元素歸納一下列出了份清單, 單上有京戲武術書法篆刻旗袍象棋紅樓夢等等。 對照那份清單我們也許會說中國本土文化不是已經複蘇--我們不是現在可以處處買到紅色的中國結或婀娜多姿的中國旗袍?而富有中國情調的餐館酒吧公園不是也如雨後春筍般到處可見? 過年我們不也弄個紅色福字在門上貼貼?如果文化隻流於如此表層的東西, 那我們倒是可以拍手慶幸了。隻是揭開這個堂而皇之的表麵往深處一探, 忍不住讓人心灰意冷。

所謂文化, 首當其衝的該是文學藝術思想宗教還有傳統。 近十年來中國究竟出過多少個優秀的作家文學家藝術家? 乏數可陳吧。 中國曆來缺乏思想上的百花齊放,因為中國從來不鼓勵有與眾不同或與當權大相徑庭的思想, 現在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政府尊重宗教自由, 而我近年來也看到新建的廟宇遍地開花, 隻是我無法肯定人們去寺廟的目的是真的為了精神的超脫, 還是更為了滿足利欲的需要; 我也沒見得中國人的慈悲心同情心隨著廟堂的增加而增加, 我也沒覺得去燒香拜佛的人們真的那麽關心他們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的問題。 隻有傳統,這個文化裏最頑強的元素在中國尚寸活力。 誠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有些傳統在改變或被摒棄, 但更多的一些傳統近年來在複活繁榮, 也許隻有在這些祖上傳下的傳統習慣裏我們暫且能跨越文化的斷層體會到其遊絲若離般的延續, 也許也正是在這些傳統裏我們超越了貧富城鄉階層的區別找到了是中國人的共同感。

然而光有一些傳統是遠遠不夠的。 在今日的中國, 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的日益充裕, 社會的加劇分化, 膨脹的城市人口, 緊張孤獨的現代生活方式隻加強了精神上的渴求和歸屬感, 而中國文化以往的貧瘠已造成了這些年來社會價值觀念的每況愈下和精神麵貌的空虛淪落。 當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不能滿足其人們的精神需要, 既無法提供歸屬感, 也無法提供討論的場所以尋求答案時,那麽這個文化則是注定要萎縮消亡的。

因此我對中國文化的前景感到憂心忡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