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所謂“唐裝”

(2007-02-21 16:11:48) 下一個

自從APEC會議各國元首“唐裝”麵世以來,一時間“唐裝”這一新名詞紅遍大江南北,兩岸三地和海外的華人商家莫不以唐裝為名大念生意經。一時間你也唐裝,我也唐裝,大有洛陽紙貴之勢。

“在如今唐裝遍地都是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服裝才能算得上是唐裝呢?北京服裝協   會秘書長杜女士表示,唐裝其實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麵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分組成。另外從麵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麵料。”

既然是源於滿清的馬褂,為什麽不叫清裝而叫唐裝呢? 唐裝的主要設計者解答了疑問:

“餘鶯是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她說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餘鶯半開玩笑地說。她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 ”

哦,原來唐裝的命名是大有來頭的,居然是國際化的產物。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所以“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這話讓人覺得有些不通,首先“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這句就不對,別的國家我不知道,美國洋人用的是“China Town”,直譯就是中國城,連個與唐發音相近的音都沒有;紐約的主流中文媒體雅的用“華埠”,白的就用中國城,間或有用中國街的,唐人街卻不大用。不大用原因很簡單,唐人街是廣東話,並不是標準的書麵用語。在香港萬人出版社出版的「基礎廣東話』(ISBN957-9653-91-7〕裏就收有唐人這一條,下麵解釋為中國人。我的廣東同事就常用廣東話問亞裔客戶‘你係唔係唐人?’顯然,她在問客戶是不是中國人,並非是不是唐朝人。

為什麽海外的廣東人要自稱唐人呢?問我周圍的廣東人,都說不知道。在廣東話裏,唐人是與鬼佬相對使用的,中國人是唐人,西人就是鬼佬。鬼佬根據種族又分為白鬼,黑鬼和西班牙鬼(即講西班牙語的拉美混血人種〕。當廣東人要區分廣東裔與非廣東裔的華人時,用的是本江佬和外江佬,並不使用唐人這一詞。這就從語言的使用氛圍上證明廣東話裏的唐人就是中國人。我推想唐人這一詞的選用或許與近代中國人的移民血淚史有關。當閉關鎖國的中國的大門被西方殖民者以堅船利炮轟開後,西方殖民者不光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更發現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人即吃苦耐勞,又好管理,正是他們理想的廉價勞工,於是開始在廣東沿海大量招聘中國勞工到美洲去從事修築鐵路,挖掘礦山等重體力勞動。大量的廣東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賣了“豬仔”,來到美洲做苦力。這些苦力們不光要忍受繁重的勞動,還受到當地殖民者的種族歧視。特別是那條大辮子,更成為殖民者的笑柄,梳辮子的中國男人被殖民者喚作China Girl 來取樂。在這種情況下,文治武功,四夷盡服的唐朝人,便成了中國人的理想代表。自稱唐人,給當初飽受欺淩的海外華人以心理安慰,引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支撐他們度過那段苦難的日子。

總而言之,源於廣東話的唐人,唐人街語意就是中國人,中國街,表麵上似乎與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沒有聯係,但在更深的層麵上卻表達了當初飄零海外的苦力們對繁榮開放,富足和平生活的向往。現在把滿清貴族以血 腥屠殺手段來強迫中國人接受,本身又代表著華夏民族一段飽受奴役,做牛做馬的屈辱曆史的旗袍馬褂命名為“唐裝”,並用來弘揚中國5000年的悠久文化,這是命名者個人遺忘曆史的悲哀,更是被絕大多數當代中國人遺忘了的華夏文明的悲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