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加坡整整一個月了,又投入了緊張繁忙而又充滿壓力的工作中,而上海的一切:喧囂,傷感,精彩,無奈,都已隨風而去,漸行漸遠,像昔日曾經做過的一個黃粱美夢。
美夢之一就是千裏來尋故地 - 我日思夜想的石庫門舊居;舊貌換新顏- 舊居的對麵已變成了換湯不換藥石庫門還是石庫門,掛狗頭賣洋酒所謂酒吧林立美女如雲老外踴躍的“新天地”了。
這一塊地段我太熟悉了,伴隨我度過了初中,高中,大學的學生時代,在上海工作的五年還整天在這些弄堂,小馬路裏迂回曲折,探索革命的道路,尋找光明的前途。“新天地”所在地段,最南麵的一條東西向小馬路叫“自忠路”。在七八十年代,這條馬路不叫“自忠路”,而是叫“西門路”。以前每每走在“西門路”這條羊腸小道上,總會聯想起“西門慶”這個惡霸,再看馬路上的年青女子,也總有幾個娉娉婷婷,眼光中蘊涵著風情,頗有幾分潘金蓮的神似;中老年婦女看上去都精明強幹而且骨瘦如材,一副王婆的模樣。
估計是那些愛民如子,視民如傷的市政府領導在與貪汙腐化作堅決鬥爭的同時,還能體察民意,急群眾之所急:社會主義的金光小道怎麽能讓惡霸當道?!成何體統?此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一聲令下,在八十年代的中期,我們終於告別了亂搞男女關係作惡多端死有餘辜的西門慶,迎來了雖死猶榮抗日將領張自忠,一夕之間,惡霸變成了民族英雄。再看走在“自忠路”上的女子,都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黃浦江,“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外地婦女徹底占領了。
每一次回上海,都會故地重遊,是這一地段石庫門曆史變遷的見證人。96年99年兩次回滬,雖然變化不大,但已經有風聲快要拆遷了。01年02年回滬,一部分弄堂已經人去樓空,我家的弄堂也被凍結了戶口,等待被拆的命運。04年回上海,新天地已經成為旅遊的新去處,我家的石庫門房子正在拆遷中,我和我老爸以及四歲的大兒子,冒著危險,登上了二樓我們曾經住過多年的老屋,卻看見兩個拆遷民工正在吃午飯,我和他倆打了招呼並說明來意,兩個民工很客氣,讓我隨便,還和我 - 曾經這個房子的老住戶握了握手,當時我的想法很奇怪,心想我充滿感情的老屋即將毀在你們的“手”上!
這次,08年,再一次故地重遊,可惜,再也見不到我心愛的石庫門老屋了。取而代之的是萬丈高樓平地起(見照片),能住進去的非富則貴,自己也很想買一套再住回去,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接下來,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可是不管用啊!隻好意淫一下,憤青一回,真想放把火把整座樓都給燒了。四川能出一個“範跑跑”,上海難道就不可以出一個“戴燒燒”嗎?
每一次故居重遊,總會故作姿態,懷舊一下,傷感一番,歎息一聲,人也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徘徊,好像的的確確是活在這時候,此刻,現在,當下,如今,目前;而人的思緒卻永遠留在了那時候,那刻,過去,曾經,昔日,從前。我似乎看見了自己青春的身影,如何在石庫門蜿蜒曲折的弄堂裏穿梭來回,又如何在歲月的流逝中消失殆盡。
舊居拆遷之後蓋起的高樓,起板價大概一平方米六萬塊人民幣,像我這樣的窮人隻能望樓興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