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的博客

身在海外,人到中年,難免對自己以往的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所感悟和體會,願意寫出來與各位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後感之讀後感 (二)

(2008-03-17 05:15:28) 下一個
      上一個世紀的94年,我們公司去中國招聘來一批大學生,從中發現居然有像我這樣真才實學奇貨可居的棟梁之材,食味知髓,今年如法炮製,不畏天涯海角關山阻隔,大老遠又興高采烈蹦躂著跑去中國招來四名大學生。這星期四已經分配到了我們的生產部,由我親自出馬對他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他們都隻是二十七八歲的光景,學曆卻高得嚇人:除了一個是本科生,其餘仨全部是碩士生。將來再招一個博士生讓我來指導,我也有幸終於能當上一回博導了。
 
            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十四年前初來乍到時的身影,雖然沒有我當年的英俊瀟灑,卻有一樣的朝氣蓬勃,他們四個來自中國的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一起下南洋了!寫到此處,又發現自己在寫文章時有自己叫好-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不良傾向,所以自己的好由別人來叫比較好,雖然也難脫抬轎子擦皮鞋瓜田李下之嫌。
 
            戴斌先生的博客讀後感(二)
 
            十年前上市的以“石庫門”為商標的黃酒賣得最貴,仿冒者最多。三十年代的石庫門演繹了許多石庫門的故事,鼎鼎大名的是“四馬路”(今福州路)上的“會樂裏”眾多的石庫門是中國妓女文化和商賈玩樂的地方,不能與現今的夜總會,簡易發廊同日而語了。
       六十年代往後的石庫門居民已感到住得逼仄。許多中青年女性下班回家往往脫了皺巴巴的白襯衣隨手一丟,起床後也不折被褥。而出門上班,雖然仍穿著那件皺了的襯衣,但長褲上的兩條筋卻是筆挺的。卷曲的燙發,飽滿的精神,顯出光鮮,亮麗和青春。以上是石庫門的花絮。
      戴君在“九十年代的上海”文中大量地描繪居住在石庫門內的人際關係及其平民生活,細致地反映了他(她)們的臉譜,生動恰當而又詼諧的比喻,把人物的言行和感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繪出了九十年代上海市民風情畫。
      戴君的博客中有相當的篇幅抒發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感,疲憊感和無奈感,而在其中品其醇甜及稀釋苦澀。據悉戴君是個孝子的典範,美滿婚姻的旗幟。人門說婚姻中的男人身上具有活躍而不穩定的分子,可是他卻做到了“紅旗不倒”的君子。這也是一種修煉的成果。
      戴君的博客中少量提到公司的活動和自己的作為,在許多地方為我們展現了為公的時候存有“小我”的思想。即使在博客的內容裏沒有標榜自己大十全十美,樹立了一個真實的人。
      戴君的博客中有些觀點我不能苟同。例如對中國春晚的評論與我看法大相徑庭,可能我是下裏巴人的緣故。在今年的春晚前,曾有六名學者認為應該取消春晚,其理由是春晚有悖於中華過年的習俗文化。遭到了眾多挺春晚者的反對,我認為這些學者站著說話不腰疼,殊不知中國偌大的幅員仍有60%的地方缺乏文化享受,巴望著一年的除夕春晚的熱鬧。
           戴君對春晚的內容服飾評論近乎吹毛求疵,尤以相聲演員為例與我的看法相左。相聲演員大兵被戴調侃其名字的諧音衝了他的諱,但我認為大兵是近來相聲界脫穎而出的好演員。我看過他的專場,其頻抖“包袱”裏的含金量很高,不落窠臼,然這些均是見仁見智也。
            感謝戴君的洋洋十數萬言的博客文章,讓我複習了九十年代上海的中年人的甘和苦。期待著他新的精彩的華章出籠。
 
            以上是上海老先生洋洋上千字的讀後感,不但對我的文章讚譽有加,並且對我的人品有過高的評價:戴君是個孝子的典範,美滿婚姻的旗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就為當代中年人的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堪稱一代楷模了。至於對春晚的看法,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也永遠是個爭論的話題。老先生的讀後感,雖然有一丁點“萬裏長城永不倒,千年馬屁穿不了”的可議和過譽之處,總的來說,不失為一篇文字流暢,言之有物,思路清晰,可讀性很強的好文章。
  
             老先生的讀後感和禦用文人摧眉折腰侍權貴,溜須拍馬的文章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請看我們敬愛的郭老的詩作:-
 
        郭沫若看到毛澤東在飛機上的一張照片,激動萬分,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  題毛主席在飛機中工作的攝影 (作者:郭沫若)

             在一萬公尺的高空,
             在圖-104的飛機之上,
             難怪陽光是加倍地明亮,              
             機內和機外有著兩個太陽!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響曲的樂章,
             象靜穆的叢山峻嶺,
             也象浩渺無際的重洋!
 
            這馬屁拍得,叫人說什麽好呢? 我隻能套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說:我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也可以套用陳凱歌大罵胡戈的“經典語錄”:“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
 
            當然,郭老的詩作和老先生的讀後感也有共同點,那就是:毛澤東看後龍顏大悅,小戴同誌看後羊心大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