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了。
“博客”是近年來前衛時尚的文學形式,總覺得應歸於散文一類。近十年來,一些散文作者由於社會人文,經濟的發展給文章注入了新的元素。例如,常常在文中不時地插科打諢,使作品生色許多。例如:滬上有兩大家在“新民晚報”上開專欄,一為老記者秦綠枝先生;一為兼職作者李大偉先生,其專欄名前者叫“不拘一節”,後者叫“五顏六色”,是我常讀的文章。 戴君的博客內容每篇都是精品,讀他的博客是一種享受。讓你隱隱覺著作者才思噴湧:中外典故,先人後人的詩文信手拈來並貼切地嵌入其中,從而使內容美輪美奐,足見其有一定的文學底蘊和學富五車也。
戴君的博客內容涉及麵廣,讓我不可思議的是他身在異國,但對中國的細小新聞,社會現象卻了如指掌。例如:中國的礦難,影片“色戒” “集結號”,張藝謀等名導,特別是一般人知之甚少的如王小帥,賈樟柯等的評價,說明他的關注麵廣,積累頗多了。
博客中有很多反映九十年代的上海:其筆墨濃重深刻地再現當時上海市井的生活。當代的上海地標是浦東的“東方明珠”,而近代的上海地標就是“石庫門”。“石庫門”是上海的永恒話題,是作家,電影電視工作者追逐故事的目標。上海青浦有個車墩影視園就建造了許多幢石庫門房子呢。
好了,就此打住。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反過來,欲加之美,何患無字。老先生的一番溢美之言,讓我看了臉紅心兒跳,雙手不知放到哪裏好。老先生一個勁往我臉上貼金,往我屁股上貼美金,讀了上麵的讀後感,不知詳情的人,誤以為戴斌是今年文學諾貝爾獎的候選人,雖然如今還默默無聞,馬上將要飛黃騰達一鳴驚人了,其才華橫溢其智慧直流其激情四射,按我的看法,用它來引誘一下無知少女,欺騙一下剛進入大學的有知少女還差不多。被人捧得太高,會有一種摔下來粉身碎骨的擔憂。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登出來發表,原因有二:其一,感激。老先生居然一口氣讀完本人的博文,那天有沒有雪災造成斷電,老先生不得不囊螢映雪,炳燭夜讀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有一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上海老先生”的感激之情,其強烈的程度不亞於當年歌德得知拿坡侖在行軍途中,休息時唯一的消遣就是閱讀“少年維特的煩惱”。其二,原因太簡單了,讀後心裏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