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的博客

身在海外,人到中年,難免對自己以往的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所感悟和體會,願意寫出來與各位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尼二日遊(四)

(2007-05-02 06:06:37) 下一個
            去一個地方旅遊,除了參觀那裏的名勝古跡,領略當地的美麗風光,還有件事是了解當地的民俗,讓人開開眼界, 親眼看看和我們毫不相幹的人到底過怎樣的生活? 他們戴怎樣的帽子, 穿怎樣的褲子,開怎樣的車子,住怎樣的房子,娶怎樣的妻子,吊怎樣的碼子,捧怎樣的戲子,找怎樣的樂子。。。。。。一句話,他們到底過怎樣的日子。
 
            印尼這個國家,土著馬來人一統天下,回教是龍頭老大。所以你可以看見很多清真寺,造型也很奇特,寺頂有一尖塔,我這人孤陋寡聞,以前總以為它是一根避雷針,還好這小秘密一直深埋在心底,從沒向馬來同胞透露過,否則褻瀆了他們的神靈,他們連世貿大廈在 “ 9.11 ” 都敢炸,我的小命堪憂啊!
 
            印尼這個國家有骨氣:以前“ 反共”,現在“ 反美”,決不和惡勢力妥協,不過可苦了上了年紀的華人,從小不準學華語,所謂“ 術有專攻 ”,一門心思讀馬來語,大了看上去一張華人的臉,卻不會講一句華語,有幾個聰明的,從長輩那裏偷學了點華語,但攙雜著方言,英語,馬來話,講出來的華語沒有四聲,像是剛學華語的洋人在講,“ 牆壁” 變成了“ 槍斃 ”,好好的“ 私人公寓” 在他們嘴裏就變成了“ 死人公寓 ”,不過還是蠻符合邏輯:先槍斃,然後就死人了。
 
           看完吃“ 玻璃 ”, 大巴士載我們去一家“ 土特產 ” 商店購物,通過巴士的玻璃窗,我仔細打量起巴淡島的市容:可以用八個字形容,街道破舊,人群肮髒。馬路兩旁有很多小攤販在賣食品和水果,據導遊介紹,東西便宜但不幹淨,一般做本地人的生意,遊客很少問津。你還能看到才八九歲模樣,衣著襤褸的兒童在賣當天的報紙,讓我頓時想起小時候就會唱的 “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這首歌曲,時空變換,仿佛自己也身處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重慶。導遊又深情地介紹到:這些兒童由於家庭貧困,從小輟學,靠賣報紙來補貼家用,因為東南亞地區多雨,一般他們都會帶套雨衣,一旦下雨,這套雨衣不是用來給自己穿的,而是給報紙穿的,雖然他們渾身濕透,但送到人們手中的報紙卻是幹的,這導遊也真會煽情,聽得我們這幫遊客個個熱淚盈眶,心想第三世界的人民可真苦啊,到如今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更應該珍惜有無數先烈們 “ 拋頭顱,灑熱血,坐穿牢底,橫屍法場 ” 好不容易才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啊! 可過後想想不對啊,他們為什麽這麽笨,不帶兩套雨衣呢?
 
            大巴士還在公路上飛馳,映入眼簾的是不遠處一根根電線杆亂七八糟地矗立在那兒,很不雅觀,令人聯想起中國的內陸小城市,兩根電線杆之間有四五根高壓電線懸掛在那裏,由於重量的關係,帶著下垂的弧線,容易讓人產生觸電身亡的不良感覺。四車道的馬路上,車子開過後塵土飛揚,讓遊客在這裏就可以領略到北京的沙塵暴,馬路上機動車居多,摩托車司機更是互不相讓,開足了馬力,跑得飛快,真是氣勢磅礴,嘈音嘹亮,好像個個急著要去奔喪。
 
            經過半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了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 “土特產” 商店,不禁令人懷疑是不是哪一個導遊親戚家的小作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慧慧 回複 悄悄話 印尼有些華人是非常有錢滴,他們修建的墳外觀看起來都是豪華大洋房。家裏麵滴傭人是一排站開滴,難怪當地人要排華...
SINEAD4273 回複 悄悄話 他們戴怎樣的帽子, 穿怎樣的褲子,開怎樣的車子,住怎樣的房子,娶怎樣的妻子,吊怎樣的碼子,捧怎樣的戲子,找怎樣的樂子。。。。。。一句話,他們到底過怎樣的日子。

海,是不是管的太多了? 太平洋警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