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擊劍所知甚淺,印象無非是電影《佐羅》和《王子複仇記》中那鋼劍鋒刃飄逸出來的行雲流水。在金陵城念大學時,南京姑娘欒菊傑是家喻戶曉的世界花劍冠軍,可惜我從未親臨賽場觀賞擊劍。如今當這位綽號“小姚明”的高挑少年站在我麵前時,我費勁地想象著真實的擊劍場景。 現在我正在讀著這位少年的大學申請作文(謝謝“小姚明”讓我這個好奇的阿姨讀他的文章),聯想他的媽媽告訴有關這孩子的故事,思索著擊劍運動如何把一個華裔少年引向哈佛校園。 十二歲那年,自幼習弈的男孩突然對黑白對陣的棋盤失去了興趣,開始渴望馳身於兵刃交鋒的真正戰場。就在那年夏天,男孩放下棋子棋盤,穿上銀光耀眼的劍服,操起了三尺鋼劍,踏上了擊劍場。 在“小姚明”居住的南方城市,恰巧有那麽一位從中國國家擊劍隊退役的國手,情同父子般悉心調教起這位雄心勃勃的少年。“小姚明”的爸爸媽媽是我的大學同學,當年就是一同效力學校籃球隊的金童玉女。孩子從父母親那裏遺傳到修長的身材和聰穎的悟性,具有被塑造為優秀劍手的基本素質。 我這對同學夫婦來北美較晚,家境並不寬裕,送孩子投身這項“貴族”運動,可以說有點勉力而為。置備行頭,支薪教練,參賽旅行的花銷,昂貴的費用讓不太殷實的家庭財政吃緊。但這孩子如此著迷擊劍,求勝心切,父母親咬咬牙全力支持兒子的訓練。 習劍兩年之後,連少年自己都感到這項運動不再像是玩諸如加勒比海盜之類的遊戲,擊劍運動帶給他機敏自信,協調和諧,剛柔兼備,徹底擺脫了原本內向靦腆的小書呆子形象。他開始走出南方,邁入美國頂尖少年劍手的圈子,進入常青盟校擊劍隊教練們的視野。 “小姚明”在作文寫道,當人們問他為什麽熱愛擊劍時,他簡直無法用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擊劍給他的魔力。擊劍使他全神貫注,身劍合一,他緊握著劍柄,感受著力量,劍鋒輕靈的像狂舞中金蛇的眼睛,伴隨著節奏有致的韻律,在優雅的攻守奔騰中馳心逸性!在擊劍比賽中,他微點下頜示意他對敵手的欣賞和嫉妒;交鋒後摘下麵罩時,淚水和汗水並飛,禮貌地同對手握手話別。 多年的劍場爭鋒,少年劍手悟到使劍猶如對弈,戰場就是活的棋盤,其間千變萬化,若不掌握全局,錯估對手的下著,便不能把握致勝之機。如果不能力敵,就應設法智取。以巧製勝戰略戰術,不斷幫助這位華裔少年進取求勝,勇往直前。 讀罷孩子的作文,腦海裏想象著文中描寫的優美劍術。難能可貴的是,“小姚明”在密集的擊劍訓練中保持華裔少年的優秀特質,學業優良,興趣廣泛,舉止有禮,開朗好群,招生帷幕初啟,他即成為頂尖學校競相爭取的學生。“小姚明”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實在人們意料之中。
祝願這位少年百尺竿頭思更進,繼續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