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一年級了,興奮無比地從學校領回了書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包書皮,然後填寫練習本子上的名字,班級,老師。大多數小朋友都是由家長來幫忙填寫這些內容,因為很多學齡前兒童還不會寫字。
我沒有找家長幫忙,因為我會寫自己的名字,班級,並知道我們班主任是潘老師,這難不倒我,正值文革期間,“批判”兩個字是耳濡目染,深深地植入我的腦海裏,我很有自信心地在老師一欄裏寫下:“判老師”。
我不但是自鳴得意自己的"見多識廣",還是個助人為樂的小孩,看到同班同學陳明的本子沒填寫老師一欄,便主動幫他也寫上了“判老師”。
第二天,陳明來告訴我:“我媽媽說潘老師的潘不是你寫的那個“判”,你用圓珠筆幫我寫的,用橡皮擦都擦不掉, 還把新本子擦出一個洞!”
這怎麽可能呢?世界上難倒還有第二個“判”字?
上課了,潘老師和藹可親地自我介紹,並將她的姓大大地寫在黑板上,”啊”!果然不是我所寫的“判”,我非常羞愧,尤其覺得對不起陳明!
上學的第一天,我不但會寫非常複雜的“潘”字,還學到了自作聰明所帶來的後果。
倒置的很有水平啊!
說到“邱貨”,還有個趣事。我舅舅小學時候有個老師叫嚴莊,很愛開玩笑。有一天老師說:“我知道你們都在背後罵我。因為我看到你們在紙條上寫‘虎丘莊嚴’,倒過來不就是說‘嚴莊邱貨’嗎?”
我想起了我表哥上學第一天回來的趣事。外婆問他班主任叫什麽,他想了一下,回答:“叫壞老師。”外婆一聽樂了,哪有人姓壞的呀。不過外婆很聰明,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姓,問他:“是不是邱老師啊?”表哥說是的是的。原來蘇州話裏罵人壞蛋叫“邱貨”。表哥一時記不起邱字隻記得邱等同於壞,所以才有了“壞老師”這個好笑的說法。表哥小時候的另類語言趣事特別多,哪天我也來收集一下去糗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