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中年以後開始尋找或者建造自己的夢想之屋dream house,不過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夢想之屋,特別是50歲以後搬入的房子,往往也就是他們的死亡之地。
我行走在台北。這次我來探訪4個這樣的死亡之地。或者叫做名人故居。去看看那些耳熟名翔的大人物,他們是怎樣打造自己最後的死亡之所。
士林官邸
第一個大名鼎鼎的士林官邸。蔣介石夫婦最後的官方住所。
這裏本是士林區的植物園。49年蔣氏夫婦看中這裏,改造成自己的官方寓所。也是自己辦公的地方,美國的很多總統,包括尼克鬆都曾經來這裏拜訪過蔣氏夫妻,甚至就住在這個官邸裏。
官邸入口是兩個園藝天鵝,象征著蔣氏夫妻的愛情。
再往裏走是迎賓的廳廊。汽車可以直接停在門口,這樣達官貴人們不會有雨滴降落到自己衣服上的。
房間裏麵的陳設很簡單。一樓是兩個巨大的會客室,據說兩蔣夫妻公事都在樓下處理。
蔣介石非常愛自己的母親,到處懸掛著他母親的畫像。
布置雖然簡單,但是你依舊可以體會出女主人的審美。
宋美齡50歲開始學畫。家裏到處可見她的畫作。他們夫妻搬入之後,加建了這個客廳。可能之前大場麵的服務活動。
二樓是兩個人的生活區。連蔣經國都不能隨意上來。這是蔣介石的私人客廳。在他最後去世的時候改為臥室。他的床很窄很小。一國之君也不過三尺睡榻。
床前的凳子保留為他去世時候的樣子。據說宋美齡每次回到這裏都會坐在凳子上對著空床發呆一陣子。
蔣介石晚年隻看這五本書,兩本和宗教有關。但是看不到他最推崇的王陽明心學。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他少年讀的文字中去。
宋美齡和他分床而睡。宋的浴室很大,但是也很簡單,其實比不上我們在美國中產家庭的主臥配置。這是兩人獨自吃飯的地方。
士林官邸的內部沒有什麽可看的,我感覺一個人名氣再大,擁有的資源再多,生活上也就隻能如此了。
士林官邸外部的花園卻修得美化美論。這裏有中式的平台池塘。
可能因為宋美齡是在美國住了很多年,對玫瑰情有獨鍾,所以有一個漂亮的玫瑰園。開闊的草地兩邊長著巨大的樹木,這個場景有點像美國的南方或者歐洲,一點也不像台灣或者是東方的園林。台北市中心夏天很熱,但是陽明山上夏天會涼爽很多。所以當天熱的時候,蔣氏夫妻會住到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那裏其實是才是他們真正的私人住宅。草山行館在陽明山公園門口一個很隱蔽的地方,司機開到了居然也不知道。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個小小的牌子,通過一條非常窄的路才能找到整個行館。新冠的外部是石料裝飾。說不清楚是哪一種風格。配色和山居建築很和諧。內部卻是典型的日式建築。圍繞在建築中心,有一個非常小的心字的花園。這是標準的日式風格。我懷疑他們平時甚至是穿著木屐和拖鞋在這裏行走。這裏的客廳現在已經改成了餐廳。因為是修建在山上,通過客廳的窗戶可以遠眺台北的景色。整個建築幾乎沒有什麽後院。有一條非常窄的小路和一個防空洞。但是前院修的非常好,這是我喜歡的。有大樹,開闊的平台和漂亮的山景。草山行館緊貼著的就是陽明公園。這個公園幾乎有了山上公園必須有的所有要素。涼亭,草地,綠植,原始森林。比如這個漂亮瀑布,從草山行館步行過來也不過20分鍾。夏天在瀑布下直接洗澡不亦樂乎。1949年之後,生活在台灣的敗軍之將們,往往獲得了非常高的壽命。很多人活到了90甚至100多歲。比而留在海的對岸的那些常勝將軍們壽命顯著要長很多。很多人為此發出感歎和研究。看到這個瀑布,我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人需要在中年之後,需要盡快告別塵世的紛爭,盡早重新回到自然的懷抱。這個房子幾乎擁有我dream house的大部分要素。除了沒有後花園,如果後花園再配上一個池塘就是絕佳了。七海公寓是蔣經國最後居住的寓所,現在已開放為故居供人參觀。蔣經國夫婦一生都比較簡樸。最後的公寓也是把一個本來招待美國第七艦隊的招待所改為自己居住。這個房子從外麵看真的就是確確實實一個招待所。裏麵的房間也很簡單。看著就像是一家人紮紮實實過日子的樣子。在自己的書房辦公室,麵積也不大。主要以實用為主。七海寓所沒有什麽景色。但是寓所門外幾十米就是一個漂亮的大湖。蔣經國和蔣介石一樣,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地撰寫日記。看完蔣經國的故居,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他是一個特別乖的孩子,幾乎是他父親2.0版本。其實蔣經國在青少年時期跟父親接觸的很少。不知道蔣介石是怎麽培養出這麽聽話的孩子?兩蔣在中年以後都是可以任意調用資源的人。他們故居都顯示了一個dream house的道理。就是房間內部並不重要,房間外部其實是最重要的。看完政治名人,我們看看普通名人的故居是怎麽樣的?台灣有名的是兩個,一個是林語堂的故居,還有一個是錢穆的故居。都在陽明山附近。從外景上不得不說,林語堂的審美差了點意思。這個房子是他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所以因為他號稱自己是腳踏中西文化的人,所以也想打造一個中西合璧的居所。可是無論是材料顏色和房子的姿勢,都是弄得一個稀奇古怪的四不像。如果不當心,從外麵猛的一看,會覺得這是一個巨型廁所。裏麵他想打造成一個西班牙式的回廊建築。但是怎麽看都是怪怪的。裏麵家具和顏色的配置讓人的感覺並不舒服,過於厚重。對聯更是掛在稀奇古怪的地方。總體覺得這是死人的要待的地方。錢穆的故居在東吳大學邊上。整體是好看的。在花山鳥語中。但是建築本身像是一個農民房,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大了。加蓋和加建的結果就是建築本身失去了靈氣和整體的和諧。雖然功能上可以滿足家庭內部倉庫的需求。看完四個人的故居,我感覺是草山行館最優。宋美齡審美非常好,遠勝各位國學大師。室內裝修和蓋房子這事,普通人容易過度自信。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我們還是把建築設計交給設計師為好。常言道住在美國。美國給中產階級提供的住所絕對是世界最好的。很多upper middle class 的人甚至能夠給自己配置為過去一國之主才能享受的住所。不信你看看在美國的很多華人其實都可以住在草山行館這樣的地方。隻是更多人不知道怎樣去享受這樣的美好。七老八十了還蹲居在昂貴的學區房裏。我的理想之居需要這些要素。以後可以參考草山行館尋找。曾經有魔燈對解救它出瓶的智者問,如果你想擁有知道未來的魔法,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麽?
智者說,“我未來的死亡之地是哪裏?”
魔燈問,為什麽你要知道這個?
智者說,如果我知道了。我就永遠不去那裏就好了。
這是一句笑話。其實我們每個中年人都隱隱的知道自己的死亡之地。而那個死亡之地大概率就是我們精心打造的dream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