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第二天,組織去布魯日參觀。 布魯日是比利時西佛拉芒省首府,距離布根特 45 公裏,我們的巴士一個小時到達。九世紀時為了抵禦海盜的攻擊,當地的統治者佛拉芒伯爵修建了城堡,城市就是以城堡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13 世紀當地的商人壟斷了對英國的羊毛貿易,再加工成紡織品銷往各地。到了 14 世紀全盛的時期,布魯日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港口,重要的貿易口岸和商埠。繁榮持續了近百年之久,到 15 世紀由於港口被淤泥堵塞,逐漸失去海港的作用,紡織品的貿易及港口開始北遷,布魯日走向衰敗。如今的布魯日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城市,老城區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紀城市的古樸風貌。城內很少有現代化的建築,很多道路還是用石子鋪成,教堂、民居、狹窄的街巷、護城河、城牆、風車使遊客仿佛置身於中世紀。此外布魯日還是座水城,河道遍布城裏,很多建築是依河道而建。
高大的鍾樓是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建於 1240 年。從外觀看,鍾樓象個城堡。鍾樓內有 47 個鍾組成的鍾樂,每一刻鍾敲響一次。鍾樓內有 366 級台階可以登到樓頂俯瞰全城。下麵方型建築叫大廳,中世紀曾經是繁華的紡織品集散市場,最多時這裏設有 384 個攤位。鍾樓對麵廣場上的雕像是詹伯耶德和彼得孔尼克,他們是城市的民族英雄。在 1302 年的“金馬刺之戰”中領導當地人民戰勝法軍。
愛之湖公園 小湖是人工開鑿用來平衡城內水網水量的。 1245 年創建的貝津霍夫 (Begijnhof) 俗人修女院就在湖旁。中世紀這種修女院在西歐地區非常流行,這些修女與教會的修女不同,她們共同居住在專門的俗人修道院中相互監督遵守清規戒律,但不受教會誓約限製保持相對的自由,還可以出外工作。至今,這個俗人修女院還在使用中。我在這種地方,照相都覺得受約束。小院真的很幽靜。可朋友看到照片有許多男性經過,戲稱不可能靜下心修行。
最喜歡的就是街上的馬車了。看著一輛輛馬車從身邊跑過,會想起電影裏貴族們的生活。還有灰姑娘坐著馬車去參加宴會,並且遇到她的白馬王子。
傍晚,回到根特市,同事邀請我們去她住宿的地方走走。主人是一對當地夫婦。住在四合院裏,當然,不同於北京的四合院,臨街的一麵是三層樓,其餘有兩麵是一層加地下室,還有一麵是圍牆。同事住的就是地下室,麵積比較大,布置得也不錯,隻是地下室讓人覺得不太舒服,每天五十九歐,包早餐。主人還邀請我幫她翻譯網頁,希望吸引中國遊客。他們說現在中國遊客還不太多,五年以後,中國遊客會大大增加。他們能感受到中國的發展。以前中國的產品便宜,但質量很差,可現在,簡直就是物美價廉。而且,以前很少歐洲人學中文,現在有十分之四左右的中小學生選學中文。還開玩笑,如果我們留下來,作中文老師,一定沒問題。不管玩笑也好,認真也好,中國的近十年的發展的確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從他們那我們也了解到比利時的國家實力。根特市的市民隻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工作,其餘六成的市民選擇不工作。每月可以從政府領取一千歐元的生活費用,而且看病住院全部是政府的負擔。也難怪他們可以從小培養興趣,不像我們從小就隻為升學而奮鬥。主人問起中國的繪畫藝術,我一麵慚愧自己在藝術方麵懂的太少,一麵思考,為什麽我國的旅遊景點、博物館裏很少有繪畫作品,即使專門的書畫博物館也真的很少。可能歐洲的曆史和繪畫藝術(多是教會的曆史和有關聖經故事的油畫作品)都集中在教堂,而教堂是他們今天的主要旅遊點。還有我們的同胞迫於生活的壓力沒有精力搞藝術吧,我猜。
會議順利進行,我的報告也還不錯,許多人對我的研究方向感興趣。做完報告第二天,我們決定向東前往德國的科隆(其實會議要到下午 3 點半才結束,不好意思,時間緊迫隻好提前離開)。
科隆吸引人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萊茵河( Rhein river ) ,一個是科隆大教堂。萊茵河是歐洲最有名的河流之一,也是德國境內最長的河流。萊茵河在瑞士由前、後萊茵河匯合而成,阿爾卑斯山萊茵河部分構成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之間、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國界。萊茵河流經德國後,在荷蘭的萊頓市注入 北海 。自古萊茵河就是歐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部分長 865 公裏,流域麵積占德國總麵積的 40 %,是德國的搖籃。就像我們的長江。據說,河的兩岸,有很多的城堡。我們的旅遊船隻在科隆市一段航行了一個小時,見到的城堡不多。
科隆大教堂 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於 1248 年左右,高 157.38 米,東西長約 145 米,南北寬約 86 米,建築麵積約 6000 平方米。整個建築全部由磨光的石塊砌成。 科隆大教堂 的建造前後整整持續了 632 年,是歐洲建築史上建造時間最漫長的建築物之一。
我不信教,但很欣賞西方的教堂建築藝術,每一個窗子都是一個聖經故事,還有那能讓你從內到外徹底平靜下來的聖歌。
科隆大教堂 總共有 509 級台階通向教堂頂部,我和老公不辭辛苦,從那隻能容兩個人側身通過的樓梯狹小通道爬上頂端。鳥瞰萊茵河,科隆城的景色盡收眼底。隻能想起一個字:美!不隻是景色美,人也美,不是嗎 J ?
來德國之前,許多人說德國的香腸很好吃。我偷笑,因為基本上吃素長大的我,對西餐實在不敢恭維,唯獨對熱狗情有獨鍾,這下有好吃的了 , 哈哈。到科隆的第一餐,我毫無疑問,去找熱狗。在許多地方吃過熱狗,可看見德國的熱狗還真嚇了一跳。香腸有一尺長,麵包隻有三寸大。與其叫熱狗,不如就說是吃香腸,而麵包隻是方便你拿在手上。可惜,沒有照照片。
離開科隆的時候,正是科隆人準備節日的時候。具體什麽節日,也不大清楚,反正歐洲人就熱衷於節日,大街小巷到處能見到表演,即使不是節日。在亞洲被當作藝術而上新聞的人體彩繪,在這裏大街上就可以見到。還有就是在這裏,如果你見到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親密的走在一起,不用大驚小怪,同性戀是公開的,合法的。
到漢堡的第一天,已經是傍晚八點多了。找到旅館,放下行李,肚子已經咕咕叫了。旅館很便宜,是那種青年旅社,衛生間和浴室都是公用的(已經很多年沒有住過公用衛生間和浴室的宿舍了,有點別扭)。離市區很遠,原本還擔心找不到吃的,後來發現走五分鍾,路邊有許多那種酒吧和飯館合一的店。雖然不喜歡這種店,可也找不到別的,隻好硬著頭皮上了,還特意告訴夥計,打包。後來發現,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可怕,價格還挺便宜, 24 寸的皮薩餅六歐元,他們叫小份的。害的我和老公每人吃一個,晚上 1 點半才睡覺。樓下的酒吧一直又唱又跳,外加吼叫,直到早上 5 點多。這是我們這麽多天來第一次體驗在又累又困的情況下,沒法入睡的滋味。好在,隻在這裏住一個晚上。第二天,轉去離火車站很近的一家旅館。地點很好,出門一棟樓,過馬路就是火車站。這家青年旅社的網頁上說房間裏有浴室。有趣的是進到房間一看,媽呀,浴室就是一個透明的盒子,衛生間不在房間裏。頭一次見這樣的旅館。好在,走廊裏還有公用的浴室和衛生間。放好行李,開始新的一天的行程。今天同事的德國朋友做我們的向導,帶我們參觀漢堡。重點就是漢堡港口和 阿爾斯特湖 。
德國小姑娘先帶我們參觀漢堡港口,她說我們很幸運,碰到女王二號遊輪正停在漢堡港。於是一路走去看女王二號。幾個人正在說漢堡不像布魯塞爾和根特,挺現代化的。話音未落,就發現路邊讓人感受德國傳統的小樂隊。樂隊是自發的,屬於慈善表演性質,利用周末時間籌集善款。路過的遊人捐的善款會被用於救助患病兒童或救助貧困家庭。音樂還不錯,但這多多少少讓我不能理解,發達國家,包括新加坡,政府的經濟實力很強,可救助貧困家庭的資金卻多是來自民間。一年到頭都有各種慈善活動。周末無論呆在家裏,還是出門逛街,你總有機會做慈善。捐善款還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外活動。我曾經遇到一個上門來捐款的小學生。按完門鈴,很禮貌的問可以幫你做家務嗎。我說謝謝,不用了。他立刻說,那你可以幫我募捐嗎?無言以對,隻好掏錢。
跟隨人群,我們看見了巨無霸遊輪—— Queen Mary II 。單單水麵以上就有十多層,遊泳池,卡拉 ok ,賭場等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停在岸邊,可以當一座設施齊全,規模不小的公寓樓了。相比之下,同樣是跨大西洋航行的,相比之下,連當年的泰坦尼克都顯得遜色多了。
參觀完遊輪,同事和朋友想去參觀恐怖屋。我和老公因為在泰國曼穀見識過一次,不喜歡這些怪異的玩意兒。於是分頭行動,她們去恐怖屋,我和老公自由活動。也正好是午飯時間了,於是一邊看風景,一邊找午餐。卻找到了一個跳騷市場和聖米歇爾教堂。看,這裏的教堂,風格已經有俄羅斯風格了,不再是尖頂的,而是圓頂的,建築風格方麵我知道的不多,不懂這屬於哪一派的風格。這個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炸毀。許多教堂在戰爭期間,都能逃過劫難,因為那是他們的神的象征,而且是百姓逃生的避難所。可在德國,卻看到許多在戰爭中被毀的教堂。
吃過午餐,同朋友碰頭,繼續我們的行程。從市政廳前的廣場,沿著小河就可以到達 阿爾斯特湖 。小河邊,休閑的人群一邊曬太陽一邊喂天鵝,野鴨和海鷗也來湊熱鬧。任誰看到都會覺得受感染,忘記所有的工作煩惱和生活壓力。
阿爾斯特湖的麵積很大 ,我們的遊艇繞湖一周,大約花了一個小時。漢堡市中心的有名建築基本上都在湖的四周。還是那句話,鬼佬就是會享受生活,看,就是在湖水中,一樣駕起帆船。沒辦法,別人的經濟實力還是雄厚。沒有經濟基礎,藝術,享受,都是空話。
老外對於陽光的渴望我可以理解。經過漫長的冬季(北歐的冬天,下午 4 點天就黑,早上 7 、 8 點才天亮),終於迎來夏天,一定要好好享受陽光。我可受不了。天上一點雲都沒有, 30 多度,不隻是被曬黑,而且嘴唇都曬裂了。
下了船,朋友建議去吃下午茶,推薦德國的蘋果派,說比麥當勞的蘋果派好吃多了。正熱的受不了,趕快答應。一向不太敢吃冰涼食物的我,對著冰激淩大讚好吃,實在是熱。蘋果派倒沒吃出跟麥當勞的有什麽區別。趁著休息,把從布魯塞爾買的巧克力送了一盒給德國朋友,謝謝她當我們的導遊。
吃過了甜品,繼續上路,同事熱衷於電視塔,說每到一個城市,必上塔。可惜,到了塔下,才發現在施工,無法上去參觀。隻好遠遠的照張照片了事。
雖然已經過了下午 7 點,天色仍然看上去還早,於是幾個人在附近的公園走走。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好舒服,太陽沒有那麽強,涼風習習,加上一天的奔波,都想打瞌睡。歐洲人不僅熱衷於足球,還擅長創新各種玩法,你看,水籠頭足球,右邊一隊幾乎要進球了,沒見過吧。
時間不早,吃過晚飯,德國朋友就回家了。我們也回旅館小憩片刻。出來這麽多天,還沒去看過城市的夜景,於是三個人一起拿了三腳架去拍夜景。無奈他們人少地大,沒有多少高樓,自然也沒有什麽夜景好拍了。在外麵走了近一個小時,隻拍到兩隻天鵝。
看看漢堡的景點也看得差不多了,臨時決定第二天開赴柏林。到了一個國家,不去它的首都,總覺得有點遺憾。再加上,從漢堡到柏林隻有一個小時二十分鍾的火車車程。感謝歐洲完善的鐵路係統,一張五天的三人票,在任意五天內隨便乘搭火車,包括城市內部的地鐵。我們決定當天去當天回,旅店可以不用再換。
到了柏林,買了一天的旅遊巴士票,可以隨時上下。第一個要找的就是柏林牆。把東西德國分割了二十八年的柏林牆,不隻是一個國家的分界線,還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分割線。 1961 年 8 月 13 日淩晨,突然出現。先是拉起鐵絲網和設置路障,三天後開始構築鋼筋混凝土的牆體。全長 154 公裏,牆高 3.6 米。現在僅保留一段一公裏的柏林牆作為紀念。
除了柏林牆,我們對柏林的旅遊景點一無所知,因為沒做準備。後麵就是跟著巴士走了。勃蘭登堡門 ( Brandenburger Tor )是 德國的象征。建於 1788 年。高 26 米。有五個通道。以希臘雅典衛城的拄廊為藍本。中間最寬,為皇室禦道。門的上麵是勝利女神拉著四匹馬的戰車銅像。 1807 年被拿破侖搶走,七年後普魯士獲勝又拿了回來。二次大戰中遭破壞。 1958 年修複時安裝了一個新的雕像。冷戰時期,在門前建起柏林牆。隔斷了東西柏林的聯係。此門當時在東柏林一側。門前的通道布滿鐵絲網。 1990 年東西德合並,推倒了柏林牆。終於使連接東西柏林的大路通暢。
最後一站是議會大廈。德文原名為 Reichstag 即帝國大廈。建於 1894 年,原為德意誌帝國和魏瑪共和國的國會所在地。希特勒在此發動了著名的 國會縱火案 (Reichstag Burn) 。二次大戰期間遭嚴重破壞。戰後進行了重建。在東西德國合並後,確定為新首都的國會大廈。新國會大廈的中心為國會議事廳,大廳四周是玻璃牆,屋頂是半球型玻璃天窗。新整修由英國著名建築師弗斯特設計。保留大廈 19 世紀的內部擺設和戰爭遺留的痕跡。包括大火和戰爭留下的燒過的痕跡以及蘇聯紅軍留下的塗鴉等。國會大廈部分對外開放參觀。可惜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太晚,已經來不及了。還要排隊進入,隻好放棄。
一天時間雖然緊張,可我們還忙中偷閑,逛了一回柏林的商場 C&A 。因為同事要買嬰兒的足球服,隻好進去看看。不想,我和老公還每人買到了一個夾克衫,打折, 9 歐。九點前回到漢堡的旅店,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回布魯塞爾做飛機回新加坡。
從早上六點起床,直到回到新加坡,二十七個小時以後,仍然是下午三點半。這一天真的好長,好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