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國航悲壯“破發” [轉]

(2007-02-02 17:59:47) 下一個
中國國航悲壯“破發”

來源:德國之聲

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國國航於8月18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結果開盤不利(開盤價2.78元),成為股改以來第一支跌破發行價(2.80元)的新股,為熱望中的本年度另外幾次上市計劃澆上了一盆冷水。

據悉,如果不是因為尾盤時分突然出現大買單的抬價救市,國航新股最後恐怕不會以2.80元的發行價收盤。公開信息顯示,在以往的曆史上,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的實屬寥寥無幾,而開盤價低於發行價的更是極為罕見。



另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航此次募集資金45億元人民幣,遠遠低於80億元的預期目標。這筆款項將被用於與合作夥伴漢莎/瑞士航空公司的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的投資擴建計劃。中國國航打算在目前的176架客機規模的基礎上每年再新增20架左右。



太快太多



業內人士用“悲壯”二字來形容國航此次上市不利,铩羽而歸的狼狽景象。華泰證券公司的金融分析師周林認為,“這將給未來新股上市蒙上一層陰影,也給有關部門上了生動的一課。”但多數專家相信,國航的股市敗仗並不會打退其它幾家公司本年度的上市計劃。



但論及此次國航“破發”的負麵影響,一位外國投資銀行家表示,上海證券交易所很難樹立起威信,“新股發行過快、太多。”但他對中國股市的長遠走勢表示樂觀。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國航所處行業受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較大,上市前H股股價回落至A股發行價之下,因此市場對國航“破發”並不感到特別意外。



胃口變小



一些專家還指出,國航的首發失敗還與新股頻頻上市之後投資者的胃口變小有關。另外,國航發行價僅僅低於香港股價兩個百分點,對於內地市場的購買力偏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其後的發行不利。



據悉,上市當日,國航為了在最後關頭保住發行價底線,不得不采取自救方案收回40%的原定發行股票,如果到今年年末,每股交易價格依舊低於發行價,國航必須重新買進6億股股票。



冰封一年之後,中國內地新股首發(IPO)還是在不久之前剛剛解凍,眾公司的上市計劃已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門前排成了長隊。今年秋季,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可能將在香港、上海兩地完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首發儀式,募資規模預計將達210億美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