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飯 zt
(2007-02-02 17:59:46)
下一個
上海菜飯 zt
美食不一定非要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不可,有時青菜、白米,隻要搭配合理,烹煮得法,同樣不
失為一種上佳美味。我對上海菜飯就情有獨鍾。小時候每當放學回家,一進家門聞到媽媽烹煮的菜飯那誘人
的香味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放下書包,嚷著開飯,狼吞虎咽,飯量倍增。
上海人稱菜飯為“鹹酸飯”,鹹是因為烹煮時放鹽,飯帶鹹味;酸則未必,飯酸了豈能是美味?我以為
應該叫“鹹歲飯”,因為煮菜飯需選用經霜打的青菜,得放上臘腸、臘肉等配料。這些過去隻能在歲末年初
才能享用,因此應稱“鹹歲飯”為宜。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響應號召支援西北建設。先是單身,一日三餐在機關食堂吃飯;成家後,因當時
供應匱乏,西北很少有大米供應,逢年過節一人供應這麽二三斤,又都是秈米;再加成天為工作忙忙碌碌,
無暇精操細作,一直再沒有嚐到那美味的上海菜飯。間或回滬探親或出差來上海,去福州路“美味齋”享用
一回,恐怕一不是時候,二是大鍋煮飯,總覺得不如過去媽媽烹煮的菜飯入味、可口、誘人。
如今供應豐富了,退休後又有了時間,每當歲尾年首,能買到經霜打的青菜時,我就親手操作,終於又
享用到了那向往已久的自家烹煮的“上海菜飯”的美味。那碧綠的青菜間的點點紅潤的臘腸,油亮晶瑩的米
粒,誘人的香味,不僅勾起了我的鄉思,也惹得我那上初二的小外孫食欲大增,嚷著要外公啥時候再煮一回
菜飯吃。
我煮菜飯,菜必選霜打過的塌棵菜或矮腳青菜,香腸選廣式臘腸,米則是優質粳米,如無錫大米、小站
米等,西北的寧夏米也不錯。烹煮時,鐵鍋內放入植物油,再摻些熟豬油,油量適當多一些。油溫升高後,
放入青菜、蔥花略煸;再放入切成厚片的香腸、放入鹽,再煸;不待出水,倒入電飯鍋,放入洗淨的大米,
加水,水量應略少於平日,因青菜煮的過程會出水,攪勻後通上電源。待鍋內水分略幹,香味溢出時,再用
勺子上下翻攪。如鹹味、油色不夠,可再加鹽、加熟豬油,也可適量放些味精。等到電飯鍋自動跳閘後,稍
燜三五分鍾,一鍋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就可好好享用了。這時,如有一盤炒辣醬,一盆肉骨豆湯佐餐,那
更是錦上添花的一餐人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