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柏林夏季森林音樂會

(2007-04-21 16:29:10) 下一個
“柏林森林音樂會”,是在柏林郊外的一個森林劇場舉行的露天音樂會。每年夏季,柏林愛樂樂團都會在這裏舉行演出季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並且都如同“柏林除夕音樂會”一樣,有著一個明確的主題。比如:1992年的“法蘭西之夜”、1993年的“舞曲與狂想曲之夜”、1994年的“美國之夜”、1998年的“意大利之夜”、2000年 “舞韻與節奏之夜” 2001年的“西班牙之夜”、 2002 的“世界返場曲之夜”、2003年的“藍色狂想曲之夜”,2004《俄羅斯音樂之夜》,2005《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和2006年的:《阿拉伯音樂之夜》等。

“柏林森林音樂會”由柏林愛樂樂團從1984年開始創辦,至今已經有20年多的曆史,其間許多世界著名指揮大師都曾在此登台獻藝。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出場地的全稱是“瓦爾德尼森林劇場”,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露天劇場的所在地原來是一片森林,但由於自然生態的推移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塊約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發現了這塊地方,經過大膽的創意和藝術性的修整,就成了一個可以容納幾萬人的露天劇場。最初,它隻是供大型宗教儀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這一露天舞台被裝上了一個巨大的雙塔型白色頂棚,設有88排環型坐席,可同時容納22000名觀眾就坐。與其周圍的自然森林景觀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可以舉行大型戶外音樂會的理想場地。此後,這裏隨著柏林愛樂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名揚世界。在這裏舉辦音樂會,聽眾不用像到音樂廳那樣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隨意。人們帶著毛毯、野餐盒來到這裏,或躺或坐在劇場中,在夕陽西下時,一邊聽著世界上最著名樂團的精彩演奏,一邊點燃自己帶來的小蠟燭,與家人在燭光下共同品嚐紅酒的香醇,情調格外地別致。不僅如此,瓦爾德尼森林中的鳥鳴蟲叫和濕潤清新的空氣則更是讓聽眾感到輕鬆和快樂。由於該劇場與一些私人別墅相毗鄰,所以,除了偶爾放映一些電影外,每年在這裏所舉行的音樂會最多不會超過18場。因此每場演出的門票非常緊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銷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樂會”雖然是在露天劇場演出,但是聽音效果卻極其出眾。別看這麽大的場地需要用音箱來加以輔佐擴聲,由於先進的音響擴聲技術的保障,通過音箱所發出的聲音不僅能夠很好地還原舞台的真實聲音效果,而且還音後的聲壓感與層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遠離舞台的最後一排,也不會因距離而產生聲壓不足的感覺。而相反,即便坐在距離音箱很近也不會感到震耳欲聾。這可以解釋為什麽會出現22000人的音樂會,不論你坐在什麽位置上觀看,票價都是統一價位的原因。這些感受卻隻有到了瓦爾德尼森林劇場,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無盡奧妙!



盡管每年一屆的柏林森林音樂會觀眾人數眾多,但現場的氣氛卻絲毫也不亞於在室內音樂廳聆聽音樂。音樂會演奏時,這裏隻能聽到悠揚的音樂在瓦爾德尼森林上空回蕩,隻有當每首樂曲結束時,觀眾們熱情而慷慨的掌聲才讓人意識到這裏竟然還有著那麽龐大的愛樂隊伍。熱情的觀眾在情感激蕩的音樂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動,或掀起陣陣人浪,使劇場出現更加熱烈、歡快的場麵。當夜幕降臨,在觀眾席中點燃起的一束束小煙花,就好象夜空中的繁星,晶瑩閃爍,這靚麗的景致,構成森林音樂會的特殊魅力。


與傳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每屆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最後一首返場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樂作品作為結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是具有濃厚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奏的是讓全體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柏林的空氣》。這是為什麽呢?原來柏林城有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整座城市環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氣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這得天獨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氣,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無比愜意和舒適。於是,作曲家保爾·林克以“柏林的空氣”為名創作出這首樂曲。這部曲調輕鬆、節奏熱烈、情緒歡快的作品,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讚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這首《柏林的空氣》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樣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和節日喜慶的音樂會中演奏。每當柏林森林音樂會在最後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全場觀眾起立,隨著激蕩的音符和跳躍的節奏,或吹口哨、或擊掌節拍、或歡呼雀躍、或搖擺舞蹈,指揮和樂隊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嘩然大笑。此時音樂會的現場不論是柏林愛樂樂團還是22000名觀眾,全都融入進音樂所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而這種景象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給人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的美好回憶。


柏林的空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